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分类:
发布机构: 成文日期: 2017-03-03
名称: 太爱干净反而对宝宝不好!这8件事真的是你操心过度了
文号: 发布日期: 2017-03-0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太爱干净反而对宝宝不好!这8件事真的是你操心过度了

发布日期:2017-03-03  浏览次数:-

  其实,很多人怀上投胎的时候,恨不得把身边妇产科、儿科的朋友问了个遍,啃了不少专业书,结果等宝宝呱呱落地,还是手忙脚乱。

  等到怀上二胎,就会惊喜地发现,一切变得简单了许多:胆子变大了,教条变少了。

  所以,要放轻松,娃的生命力可顽强了,大多数传说「决不能犯的错误」,都是自己吓自己。

要清洁,不要「洁癖」

  很多学医出身的人,家里没有消毒柜,一般情况下洗衣服也不用消毒液。在这里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有些「洁癖」真的没必要。

  情况一:地上超级脏,千万别摸

  有一位宝妈,她儿子的手每摸一次地面,就一把捉过来用消毒湿巾擦一次手。

  吃瓜群众当时就是黑人脸问号.jpg

  户外的地面的确不够干净,但也没这么可怕。

  对皮肤的过度清洁,除了破坏微生物的天然平衡,更可能损伤皮肤。何况,不停打断孩子玩耍,这对孩子也不好。

  情况二:宝宝的东西,消毒才放心

  假如宝宝不幸患上「疱疹性咽峡炎」这类传染病,玩具、碗勺、床铺、衣物的彻底清洁和消毒是必要的;但是,放在平常,洗这些东西就上消毒液,就真的没必要啦。

  爸妈洗起来累,如果选的消毒剂不合适,残留在物体上,刺激了宝宝的皮肤长疹子,护理起来也糟心。

  这些才是需要注意的:

  及时换尿布,不要等到成了红屁股才开始着急;

  宝宝会爬后,每天清洁地板;

  奶瓶奶嘴用前烫一烫,从没用过的,拿沸水煮5分钟;

  每天两次清洁口腔,宝宝乳牙萌出后就开始帮忙刷牙;

  饭前便后洗手,教会宝宝正确的洗手方法。

宝宝「病」了?请淡定

  有娃的人都明白,要是一个天天闹腾的小魔王,哪天生病不舒服,乖乖躺床上了,这当妈的心,比管教小魔王的时候可难受多了。

  其实,有些生病的情况,不需要过于紧张。

  情况三:单纯鼻塞

  婴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全,很容易由于冷、热空气刺激发生鼻塞。假如宝宝张口喘气、哭闹,但没有其它任何症状,家长大可不必急着喂药。

  把宝宝带到气温舒适的环境,竖着抱一会儿,也许就好啦。

  情况四:一周没便便

  一些家长以为新生宝宝跟成年人一样,一天以上没有大便就是「便秘」了。然而事实上,即使宝宝一周没便便,也可能是俗称的「攒肚」,是正常现象。

  所以啊,别一心急就上开塞露,频繁使用反而不好。

  情况五:发烧

  在宝宝3个月前,发烧的确值得警惕,但需要做的,不是擅自喂药,而是尽快就医。

  待宝宝大些之后,假如经过判断不需要立即去医院,也不该乱喂抗生素,如果烧的比较严重了,那么可以先该按照药品说明喂退烧药。

  这些才是需要注意的:

  发烧不要捂汗,包襁褓不要包太厚,睡觉不要盖太多,小心夺人性命的「捂热综合征」;

  宝宝感冒了,不要心急一口气喂好几种感冒药,对复方制剂的感冒药应该慎之又慎,看清说明书,谨遵医嘱;

  喂药的时候不要捏着鼻子灌,容易让宝宝呛到,也不要混在饮料里喂,可能影响药效;

  疫苗本上的疫苗认真打,一些自费的疫苗也可以考虑打,比起宝宝生病受罪,防病的疫苗最划算。

宝宝被喂了东西?别焦虑

  一说到宝宝的吃喝问题,爸妈就会很紧张。其实,下面这三种情况,都过于小心了。

  情况六:不到6个月,绝对不能加辅食

  首先表个态,肯定是推荐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的。

  但是呢,不同宝宝的情况不一样,如果有的宝宝4个月后就可以接受勺子喂东西,不会挺舌头拒绝,就可以尝试在喂奶之后加点儿辅食了。

  不过要提醒的是,再早添辅食就不好啦,不然,过早地减少了母乳/配方奶,会影响宝宝的发育。

  情况七:纯母乳好,一点儿水都不能喝

  曾经我们说过,6个月前的宝宝,没有生病的情况下,一般是不用喂水。

  于是有宝妈开始焦虑:

  昨天有人宝宝喂了一口,怎么办!

  放宽心,并不是喝一口宝宝就会有问题。假如宝宝不拒绝,喝一口也不会有什么事儿。别逼着宝宝就成了。

  情况八:零食,千万不能沾

  有些爸妈管得很严,不让孩子吃一点儿零食,偶尔吃一些还是可以的。

  只是要注意量,别吃太多,而且要督促宝宝养成饭后才能吃零食、吃完零食刷牙的好习惯。

  这些才是需要注意的:

  食品卫生要搞好,宝宝吃坏肚子就不好了;

  食物嚼碎了嘴对嘴喂孩子使不得,不但妨碍宝宝咀嚼肌发育,还有可能传播疾病;

  刚加辅食的时候注意观察,确保不过敏才能放心。

  事实上,咱们的怕这怕那对宝宝也会有影响,想必大家并不想要处处谨小慎微、不敢表达自己看法、稍微有点动静就一惊一乍的宝宝吧。

  宝宝虽然小,但比我们大多时候所担心的要皮实,处处担心其实来自处处不知所措。

  不要害怕,只要谨守「安全」这个底线,不停吸收深小卫带给大家的小知识,就算偶尔「犯错」,其实也无伤大雅,宝宝照样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