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0日11时40分,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山体滑坡 。
此次灾害滑坡覆盖面积约38万平方米,造成33栋建筑物被掩埋或不同程度受损,截止到1月6日12时,事故发生以来接报核实失联人员总数77人。现场发现58名遇难者。
从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起,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心就始终和灾区群众紧紧地连在一起,各级救援力量火速奔赴灾害现场,一场持续31天744小时的救援行动迅即展开。
一、突发灾情,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
生命大于天!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东省、深圳市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抢险救援,第一时间抢救被困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做好伤员救治、伤亡人员家属安抚等善后工作。注意科学施救,防止发生次生灾害。中央有关部门指导地方加强各类灾害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定预案,加强预警及应急处置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抓紧核实情况,全力组织搜救,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全面排查周边安全隐患,防止发生二次灾害。同时,查清灾害原因,做好善后处置。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要派员指导地方做好抢险救援工作。
二、上下同心,分秒必争做好防控
第一时间,各方救援力量迅速集结。
国家卫计委、省卫计委第一时间调集专家组等力量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医学救援工作。
深圳市卫计委迅速响应,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医疗卫生应急预案,组织全市卫生救援力量,紧急救援。
深圳市疾控中心紧急组织各区疾控机构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在这次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市疾控中心反应及时,科学分工,各负其责,规范有序,措施得力,成绩显著。
一是迅速组建指挥机构。第一时间成立了抢险救援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调查评估、现场指导、物资保障、信息宣传等专项工作组,健全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为做好救援工作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
每天保证有一名中心领导带班现场一线指挥,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建立了多方协调工作机制。组织专家对灾害现场进行了快速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制订了现场工作方案,并根据工作进展对卫生防疫救援方案进一步调整优化。
为进一步落实光明滑坡事故现场区域及周边区域内的消杀措施,防止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组织专家编写并发布了《深圳市光明新区滑坡事故终末消杀工作方案》,指导救援单位规范有序地开展消毒杀虫工作。
二是开展现场消毒指导。开展现场消杀和卫生防疫疾病监测工作。对区域内饮用水进行多点采样检测。对第42集团军防化团、深圳市军分区预备役防化团、城管部门设立的消杀点,全方位开展疾病防控工作;各区疾控中心现场人员24小时不间断超负荷工作。
三是及时编发信息摘要。组织精干人员收集各方信息,每天分三个时间段,编发《光明“12·20”生产安全事故疾病防控及心理救援信息摘要》,及时报送上级有关部门,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截止到1月20日已编发55期。
四是应急物资及时保障。紧急储备调剂购买了防护衣、防刺水靴、消毒药品、消毒器具等一线急需的应急物资。
三、面对灾情,火速集结展开救援
灾害发生后,各方救援力量迅速集结,来自市区疾控中心、第42集团军防化团、深圳市军分区预备役防化团、城管部门等齐聚救援现场,大家密切配合、通力合作。31天里,参与救援人员最多时达12777余人次。特别是我市疾控人坚持不懈,昼夜作战,成为整个搜救过程的主力军和压舱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山体滑坡后,市疾控中心领导赶到现场,查看灾情后,紧急动员抽调各区疾控中心业务骨干,统筹安排,充实到救援第一线。
各级疾控机构积极应对、密切配合,做到了思想、工作、人员、资金投入、物质保障、科技指导和救援措施到位。建立了现场轮流值班(办公)制度。市疾控中心由一名中心班子成员带班,每24小时1个班,轮流换班;各区疾控中心领导也都安排了现场轮流值班领导,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四、科学防控,确保救援行动安全高效
此次山体滑坡土方量大,土层堆积较厚,加上整个施工场地非常狭小,救援难度非常之大。
如何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科学施救,显得非常重要。指挥部组织专家科学研判,针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科学及时的应对举措,为指挥部科学决策、精准搜救提供了最专业的保障。
参与救援的全体人员按照“科学设置洗消点、全天候服务”的要求,安排精兵强将、划定消杀区域,昼夜不停地开展救援工作,省、市、区累计出动团队数为1812个,出动人员12777人次,出动车辆1744车次,在气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工作人员轮流上阵展开作业。
每天专家组按时召开例会进行会商,坚持用数据说话,为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性救援方案。
五、滚动发布,积极主动做好信息报送
灾情发生后,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信息报送工作。组织精干人员收集各方信息,第一时间发布了信息摘要。每天分三个时间段,编发《光明“12·20”生产安全事故疾病防控及心理救援信息摘要》,及时报送上级有关部门,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截止到1月20日已编发55期。同时组织人员对救援工作涌现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正面报道。
六、辛勤奉献,凝聚起战胜灾害的疾控力量
在山体滑坡的惨象前,在残垣断壁的废墟中,他们第一时间解救生命,抚慰受灾群众;在阴雨连绵的救援中,他们承担起最艰苦的工作,全力以赴确保救灾的顺利推进。一个个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一个个疾控工作者奋勇当先,他们很多人是参加过汶川大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灾害的现场救援工作的,有着丰富的灾害救援经验。在深圳突如其来的灾难来临时,以勇于担当的气魄,以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对人民庄严的承诺,凝聚起战胜灾害的“疾控力量”。
深圳疾控团队就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消毒科张韶华主任曾参加2010年舟曲泥石流灾害的现场救援工作,作为疾控现场保障组组长,需要在救灾现场24小时值守,在没有排班的时候也每天都要到现场指导工作。他与全市10个区的疾控中心沟通协调,派遣人员到现场开展消毒保障工作,增强了救援现场疾控队伍的人员力量。他积极与现场实施消毒工作的预备役防化团、42军防化团进行沟通,明确分工与合作,保证了核心区与周围区域消毒工作有序进行。在光明的近一个月来,他一直都受着感冒的困扰,有时嗓子疼的话都说不出,他依然选择坚持在一线。消毒科朱子犁副主任曾参加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现场救援工作,具有丰富的实地救援经验。他奔波于各疾控消杀点和军队消杀点之间,为从事消杀的工作人员普及个人防护知识和消杀药械正确使用要点,保证消毒作业者的健康与安全。救灾期间,在外上学的女儿回家探亲,为了救灾卫生保障的有序进行,他舍弃了与孩子团聚的美好时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们的带动下,市疾控应急队伍作为一个坚强的集体,表现的大气与担当。他们提着20斤的消毒粉,背着沉重的喷雾机,徒步爬上土坡前往遗体挖出的地方。他们坚持作业近一个小时,把消毒粉撒在每一个角落,不留死角。
有的老同志在第一次值班时就咳嗽不停,他轻伤不下火线,与年轻人一起背负着沉重的消毒粉开展消毒工作,坚持到最后一刻也没有缺席;有的作为媒介控制方面的专家,为现场的病媒生物控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有的对消毒器械的操作和消毒药剂的使用非常熟悉,在救灾期间手把手教会防化团战士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有的救灾期间家人生病,舍小家、顾大家,坚持奋战在一线;有的下到满是垃圾,遍地污泥的水沟中,忍受着令人作呕的恶臭,捡起几十个已经泡涨腐烂甚至生蛆的鼠尸……
同样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他们秉持着守护健康的神圣职责,体现了疾控人的担当。
七、高效工作,群策群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通过31个昼夜科学有序的高效工作,截止到2016年1月21日,救援区域无传染病病例报告,无聚集性疫情发生,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其中:
1.症状监测与突发公卫事件报告:累计监测48600人次,无传染病病例报告,无聚集性疫情发生,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2.饮用水监测:累计采集363份水样,检测结果未见异常。
3.病媒生物监测和现场消杀
病媒生物监测:开展24次鼠密度监测和7次蝇密度监测,结果均低于预防性灭鼠密度标准的野外密度标准
核心挖掘区消杀:累计出动小组225个,参加人数2724人次,出动消杀器械1290台次,使用消毒粉17549公斤,消毒液27133升,消毒面积76.6818万平方米(其中积水面积7.7188万平方米)。
警戒区消杀:累计环境消毒面积429.7017万平方米,杀虫灭鼠面积446.20万平方米,累计派发口罩22.7279万个,发放防护服9407套,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洗消服务4.1666万人次。其中四十二军防化团累计出动1444人次,使用消毒药液5.7533万公斤,累计环境消毒面积35.5397万平方米,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洗消服务6154人次;
4.现场工作情况:省、市、区累计出动团队数为1812个,出动人员12777人次,出动车辆1744车次,派发宣传折页20320张。
至此,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