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5日,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通过审核,正式加入深圳120急救网络。至此,深圳120急救网络内全日运行的急救站共达103个。
弥补急救“盲点”,有效缩短急救半径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位于龙岗区平湖街道,位于深圳中北部,地处深莞两市、龙岗龙华两区交界,辖区面积41平方公里,是广深、平盐、平南多条铁路的交汇点;凤凰大道、平深公路贯穿而过,平龙公路、丹平公路、机荷高速均交汇于此;其下辖12个社区,总人口47万,有敬老院3所,医院仅3家,百姓“看病难”问题比较突出。
为满足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院前急救需求,缩短急救半径,提升平湖街道内急救能力,深圳市急救中心组织专家对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进行实地考核、督导,确认该院具备24小时救护车出诊能力、各项软硬件指标达到深圳120入网标准的情况下,快速推动该院入网申请获得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的正式批复。
创新急救站建立模式,构建应急救援绿色通道
院前医疗急救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合理的急救网络布局,能进一步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多年来,深圳市急救中心按照深圳市政府《关于加强深圳市院前医疗急救资源配置优化运行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120电话呼入量及各区网络医院出诊量等大数据分析情况,在保持原有急救资源基础上,创新急救站建立模式,逐步开展增点、强点计划,增加急救资源配备,构建反应快速、处置科学的院前医疗急救、公共卫生应急绿色通道,提高现场救治和院内救治成功率,持续稳步、精准推进全市急救站点布局及建设,努力满足市民逐年增长的急救需求,弥补急救“盲区”。
与此同时,深圳市急救中心结合院前急救工作特点,完善急救网络准入和退出机制,以保证急救网络建设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保障急救质量,并进一步规范全市院前急救工作,完善120急救网络管理体制,从机构建设和科室的建设等方面加强院前专业化队伍建设,对有条件建立专业队伍的单位在技术上给予扶持和培训,在管理上给予科室建制、人员准入、工作规范等方面指导。
“以奖代补”全覆盖,全面提升积极性
医疗急救工作运行风险大、成本高,执行的收费标准相对较低。为有效提升网络医院参与院前急救工作的意愿,有效稳定院前急救人才队伍, 2013年,深圳市急救中心以“保障基本、体现公平、注重绩效、专款专用、逐步到位”为原则,争取到市财政院前急救“以奖代补”专项经费500万元,初步对12家市属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和29家民营医院进行补助。
到2018年,院前急救“以奖代补”经费增至1.2亿元,覆盖全市120急救网络,做到“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吃草”,全市各网络医院参与院前急救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升,院前急救专业队伍也更为稳定,为近三年来深圳医疗急救一次又一次顺利经受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稳步提升救援能力,全力满足市民急救需求
2021年,深圳“120”全年共受理电话1211539次,受理电话数比上年同期增加14.69%;接警量为1210559次,同比增加14.81%;共派车258505次,同比增长13.98%,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47%;抢救病人219976人,同比增长了11.40%。出诊量在全国排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要满足市民逐年增多的急救需求,103个急救站,远远未达到深圳120急救网络拓展版图的终极目标。继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顺利入网后,深圳市急救中心正在积极推进深圳中西医结合医院象山社康、深圳禾正医院加入急救网络相关筹建工作,稳步提升深圳院前急救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持续为深圳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有力保障。
深圳市急救中心周强主任、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吴松院长等领导为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院前急救科揭牌。
深圳市急救中心周强主任宣布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120急救网络正式开通。
参加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120开通仪式的领导、嘉宾与部分急诊急救员工。
市急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