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公众参与 > 业务知识库 > 生育服务

7岁娃得了糖尿病,还进了ICU!这些坏习惯不改,你家会出“小糖人”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0-09-02 11:27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最近,深圳一天内就有2个娃因此进了ICU。

她经常口渴,7岁还尿床

嘴里常有股烂苹果味

  最近,7岁的小敏(化名)有些反常:

  她经常口渴,300ml的一杯水,咕嘟咕嘟几口就喝完了。喝水多,难免去厕所也多。有几次,她竟然还尿床了。

  她的精神也不太好。即使看到爱吃的红烧鱼,也没有食欲,人很快就瘦下来了。

  起初,父母以为她感冒了,没有太在意。可是,过了十多天,小敏的“感冒”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糕:

  她的呼吸急促,时不时还头晕、胸闷。一张嘴说话,还有一股烂苹果味。

  于是,父母带着她到当地医院做了检查。拿到检查结果,医生眉头皱起来:

  “孩子得了糖尿病,很严重,要住院”。

  当时,小敏父母愣住了,有点不敢相信。他们赶紧带着孩子,去深圳市儿童医院复查。

  没想到,还没到医院,孩子的意识就有些模糊,还说起胡话。夫妻俩心跳加速:真出大事了!

  一到医院,小敏就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拿到病危通知书,夫妻俩还有点懵:

  “怎么会这样?孩子明明好好的?”

01.jpg

图源:深视体育健康特搜组

  好巧不巧,几个小时后,也有一个4岁的糖尿病孩子,被紧急送进了ICU。

  诊断结果显示:两个孩子的血糖水平都有明显升高。尤其是小敏,血糖水平竟然达到了45.8mmol/L(毫摩尔/升),比正常范围高出近10倍!

  更严重的是,他们的尿糖和尿酮体也呈阳性。这意味着,两个孩子都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好在,两个孩子命大!经过医护人员几天几夜的对症治疗,最终他们都化险为夷。目前,他们正在接受后续治疗。

02.jpg

图源:深视体育健康特搜组

过去20年,“小糖人”多了4倍

深圳这医院每年都收治近百个!

  提到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然而,除了医生,很少有人会把糖尿病和孩子联系在一起。

  是的!儿童也会得糖尿病,数量还不少。过去20年,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增加了近4倍。

  仅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近年来每年收治的新发糖尿病患儿就有近百例,而且,每年都会有10多个糖尿病孩子,因为酮症酸中毒送进ICU!

  孩子好好的,为啥会得糖尿病?

只因一个字,吃!

  人吃东西后,食物经消化、吸收会产生能量,能量在身体里会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血糖会增高。为使血糖保持一定范围,机体会分泌一种具有降糖作用的物质,这就是“胰岛素”。

  由于某些原因,有些人进食后胰岛素“罢工”了(不能正常分泌或分泌不足),又或者胰岛素在“工作”,但是机体不care(也就是胰岛素不起作用)。

  这时,体内血糖增高、糖代谢紊乱,会引起一系列症状。久而久之,就得了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分为2种类型:

  ①1型糖尿病

  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1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为80%~90%。

  这类患儿由于缺乏胰岛素,血糖很高,发病较急。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患儿可能因高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导致死亡。

  1型糖尿病孩子,需要终生打胰岛素治疗。

  ②2型糖尿病

  这类患儿,大多是胃口很好的肥仔。

  孩子们大吃大喝的时候,肠胃吸收的糖太多,胰岛素就得玩命儿的干。渐渐地,生产胰岛素的胰岛ß细胞不堪重负、功能受损,最终血糖升高,发生2型糖尿病。

  过去认为,儿童糖尿病主要为1型,而2型则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但现在,随着“小胖墩”越来越多,儿童的2型糖尿病也在迅速增长。

  儿童糖尿病,在这2个年龄段高发:

  学龄前期(4~6岁)

  青春期早期(10~14岁)

  以儿童最常见的1型糖尿病为例,约50%的患儿,是在10岁以前发病。所以,粑粑麻麻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这些原因,可能是害了娃的罪魁祸首!

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有:

  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环境因素、肥胖、维生素D缺乏、围产期的一些因素,如母亲年龄、新生儿黄疸等......

  2型糖尿病,一般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孩子的父母、叔伯、姑舅、姨妈之中,有人是糖尿病患者,那么孩子得糖尿病的概率更大。

  不过,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还是:肥胖。

  如果孩子超重或肥胖,同时家族亲属有糖尿病患者,或者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一定要高度注意。

孩子出现这几种征兆

可能就是“小糖人”

  “三多”:多饮、多食、多尿

  “一少”:体重减少

  如果孩子有上述症状,一定要去医院测血糖。如果检测结果是:

  空腹血糖 ≥7.0mmol/L

  随机血糖 ≥11.1mmol/L

  那就更不妙了,孩子可能就是得了糖尿病!当然,如果孩子空腹血糖在5.6~6.9mmol/L之间,也说明孩子的糖尿病风险增加,要及时去内分泌科就诊。

  不过,得了糖尿病,最怕的还是遇到它:酮症酸中毒。

这种中毒有哪些症状?

  1.时常口渴,大量饮水;

  2.大量排尿,特别是夜尿增多、尿床;

  3.体重可能减轻;

  4.病程早期的孩子,可能会食欲增加。病情加重后,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和腹痛;

  5.有不明原因浑身无力、精神差;

  6.部分孩子呼出的气体,有甜味或者水果味。

  别心怀侥幸!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如果怀疑孩子酮症酸中毒,一定要第一时间挂急诊。

03.jpg

图源:医学美图

不想让孩子变成“小糖人”

平时得养好这3种习惯

  2型糖尿病的出现,与饮食、运动有着直接关系。

  不想让孩子变成“小糖人”,家长最好让孩子养成这3种习惯:

  01.少吃垃圾食品

  家长应为孩子多提供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例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多吃玉米、小米、燕麦片和全麦粉等粗粮。

  不少小胖墩爱吃甜食、油炸食品,要想完全不给他们吃,也不现实。但家长可以引导、减少吃这些食品的次数、分量。

  02.让孩子动起来

  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多带孩子到户外走一走,动一动。

  有些80后、90后家长,下班或是周末喜欢宅在家里。大人不活动,孩子也大多宅在家里看手机、看电视、玩IPAD。玩累了,就吃零食,吃了零食继续玩。

  要想孩子不变成“小胖墩”,家长自己先要动起来,再带动孩子去运动。

  03.定期去做体检

  小胖墩们要定期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查,以求早期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但如果孩子已经是“小糖人”,家长更要紧张起来,做到这几点:

  出院后应参照住院时的食谱严格安排饮食、按医嘱注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还要适度运动。

来源:“深圳市儿童医院”微信公众号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