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单
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深圳地区G6PD缺乏症大规模基因突变谱筛查项目顺利完成

时间 : 2019-05-15 14:15:00来源 : 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 【字体: 视力保护色:

  G6PD缺乏症,俗称蚕豆病,是由于编码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基因突变,导致该酶活性降低,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损伤而遭受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的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中国是本病的高发区之一,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患病率为0.2%-44.8%。患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以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为高。

  G6PD缺乏症临床表现与一般溶血性贫血大致相同,分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新生儿黄疸、蚕豆病、药物性溶血、感染诱发溶血等类型。常因食用蚕豆、服用或接触某些药物、感染等诱发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等急性溶血反应。严重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肝、肾、或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患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中,约50%的患儿会出现新生儿黄疸,其中约12%可发展为核黄疸,最终损伤大脑,导致智力低下。本病遗传方式为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一些女性杂合子酶活性可能正常。编码G6PD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长臂2区8带,是一个典型的管家基因。该基因突变类型以点突变为主,在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三种突变是G1388A、G1376T、A95G。

  目前G6PD缺乏症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酶活性检测法,有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法、G6PD/6PGD比值法等。由于女性杂合子的G6PD活性往往是正常或处于临界值,现有的临床检测方法对女性杂合子的检测存在漏诊现象。因此建立一种更加高效准确的G6PD缺陷筛查方法,对于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极为重要。

  我中心分子医学实验室与原深圳市罗湖区计生中心、原龙岗区计生中心合作,历时两年,对6389名参与孕前优生惠民工程免费孕前体检的育龄男女,开展了ARMS-PCR法结合NGS序列分析方法检测G6PD基因突变的研究,取得了本地区G6PD基因突变谱的第一手资料。

  本次筛查得到G6PD缺乏症的基因突变发生率为18.8%(1205/6389),其中男女发生率分别为27.8%(512/1845)和14.7(668/4544)。在酶活性法认定的5280例阴性样本中,男性阴性样本为1331例,女性阴性样本为3949例,酶学法筛查的阴性样本中发现有基因突变的总百分比为1.8%(96/5280),其中男女性样本漏筛率分别为0.3%(3/1331)和2.4%(93/3949),由此可看出女性更容易漏筛。共检出25种基因突变,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有:G1376T–35.1%(423/1205),G1388A-32.3%(390/1205),A95G-11%(133/1205),G961A-6(72/1205),G482T-3.7%(45/1205),C1114T-3.7%(45/1205),C1450T-1%(12/1205),C607C-0.7%(9/1205),C1094A-0.3%(4/1205)。

  本项研究属深圳市范围内最大样本数量的系统性G6PD基因突变筛查研究,研究获得了明确的深圳地区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谱。并且发现酶活性法筛查G6PD缺乏症,漏筛率大概在1.8%左右(96/5280),其中男女性样本漏筛率分别为0.3%(3/1331)和2.4%(93/3949),存在较高比例的漏筛率是出生缺陷干预的一大隐患,同时提示现行的酶学法筛查需要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首次在大样本筛查基础上明确了深圳地区的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谱,为研发适合本地区出生缺陷预防的G6PD缺乏症精准筛查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市健研中心实验室 吴群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