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学名为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进食了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的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的寄生虫病。广东省为本病的高发地区,发病率高与当地居民存在吃鱼生的习惯有关。

传播途径:病人或保虫宿主(猫、狗等)的粪便排入水中,虫卵被淡水螺摄入后发育为大量尾蚴,遇到淡水鱼或虾后,则侵入其肌肉组织发育为囊蚴。人因摄入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活囊蚴的淡水鱼产品而得病。

临床表现:感染后的潜伏期为1~2月,症状和寄生的虫数和机体的反应有关。轻度反应不表现症状或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时才出现症状。急性期主要是过敏反应和消化道不适,包括发热、胃胀、腹痛、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转为慢性期,表现为肝肿大,多在左叶,可并发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

1、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倡导市民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生,生熟刀具、器皿要分开,不用生鱼、虾喂养猫犬等动物;

2、做好粪便管理,防止虫卵入水;

3、加强卫生管理执法,定期对食品寄生虫污染作监测,取缔经营淡水鱼生;

4、有吃鱼生习惯的市民可定期到医疗卫生部门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