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猩红热Aβ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退疹后明显的脱屑。

潜伏期: 1-7天,一般为2-3天。

传染期: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依《传染病学》(第8版),隔离期应至咽拭子培养3次阳性,且无化脓性并发症出现(自治疗日起不少于7天)。在此期间,病人应配合隔离治疗。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我市以38岁儿童居多。易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猩红热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1、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患者应建议其尽快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2、注意空气流通,在学校等场所中,应加强教室的通风、换气;

3、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

4、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和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人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戴口罩;

5、集体单位内出现多例猩红热病例,建议停课或停工,及时就医;

6、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儿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