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地处深圳中心区闹市区,市民一有个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就是往市二院跑,这让我们练就了辨别“急病”的火眼金睛和麻利的身手。

一天早上11时30分,67岁的钱伯被送到急诊科,右半身没力气,连走路都没办法,我们大致就能看出,“是中风!”护士们迅速为钱伯评级,“卒中NIHSS11分!启动绿色通道!”

我们一边为病人急查头颅CT、CTA、抽血等各种检查,一边通知神内专科医生会诊,11时44分,医生为钱伯溶栓。

从钱伯入院到溶栓,前后只花了14分钟,避免了“一人中风,全家发疯”的悲剧。

对付胸痛,我们也是快手。

有一年大年三十,一位老头按着胸口,脸都挤在一块:“护士,我胸口痛,不舒服!”我们这有胸痛中心专业护士,她冷静地让老头躺在床上,避免一切动作,“心电图、抽血……”

每一步紧凑而不慌乱,为介入手术赢得更多时间。从急诊科到手术,只花了14分钟,这分分钟就是救命的事。

病情急、变化快,急诊就是一个抢时间的科室,绿色通道各个环节的畅通,医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对挽救患者生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年急诊量近19万人次,开通了重危孕产妇、重型颅脑外伤、心肌梗塞等“急救绿色通道”, 年急诊抢救近7300人次,急诊抢救成功率达98%以上。

“快!地铁里有孕妇就快生了!”

一接到这个求助,我们抬着担架,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地铁站。“麻烦让一让!”

一抬上产妇,我们咬着牙站起身,一转身就跑,又要快,又要照顾好正在哎哟哎哟大叫的产妇。

一到医院,15分钟,3.3公斤的小婴儿呱呱坠地。这时候,我们才发现,手臂疼得厉害。

我们可不是只有力气大、反应快。在一家妇幼保健院的急诊科,手上肯定要有两把刷子。有的孕妇胎盘早剥,我们仅用18分钟极力抢救,气还没喘匀,已经传来母子平安的好消息,像这样的事情经常在我们科室上演。

有的孕妇很焦虑,一有个头晕脑热就会往我们这里跑,我们牵着准妈妈的手,安慰她们,让她们心安生娃是最重要的。


心脏就像身体的“发动机”,当“发动机”出现“故障”,需要来医院维修。

但修好后的“发动机”,身体不能说带走就带走,还要维护一段时间,防止身体和它“闹矛盾”,所以,维护发动机和身体的责任就落在我们重症监护团队身上。

送来的“发动机”形形色色,有出生39小时小婴儿的,有93岁老人的,还有的刚刚装上“人工心脏”,他们都无一例外的脆弱,护士反应慢一点或粗心一点,病人都可能一命呜呼。

这就要求我们像沙家浜里的阿庆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随时分析出各种机器声音变化、病人细微的呻吟,病人一有动静要马上判断出哪里出了问题……

有一次,护士去取药,突然听到传来呼吸机报警声音,立即跑回去。果不其然,20多岁的小伙子心情一燥就挣扎着想扯掉呼吸机。幸好护士及时解除危机,否则呼吸机脱离,小伙子随时没命。

这儿的病人都命悬一线,心情容易焦躁,我们得想办法安抚他们。

就像之前39岁换上人工心脏的小伙子,在ICU住了十几天后焦躁了,刚睡又惊醒,一烦躁脾气也差。护士长说话利索有趣,经常要和他聊心事。怕他闷,好几个护士每天都像护驾般托着他身上各种导线、机器、电源线,陪着他在病房外转悠,人一走出心情就好了。

有的小婴儿习惯了趴在我们护士的肩膀上,等送到父母身边时,小婴儿要闻到护士身上的味道才安静下来;有的老人爱听革命歌曲,护士又当指挥又当“群演”……

为能让患者带着“锃亮的发动机”重新上路,让我们怎样都行,因为我们是用心护心。


说起狠,一定要提到团队的学带头人夏瑰丽。

她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来深圳发展后,她第一件事就是买鸡腿、猪肚,不是煲汤,而是给护士们练手。

因为胆石症内镜操作,要从十二指肠乳头插入,为了锻炼手感,她甚至给手下的护士买了婴儿奶嘴。

熟练的手感让我们的胆胰疾病微创诊疗护理技术,领先了全深圳——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一年护理配合完成量超过100例,完成量深圳第二。

医生一个微表情、一句短语,我们就知道对方希望从哪个角度入手。

曾有一位84岁的刘婆婆,几年来一直便血,大便里还有鼻涕一样的黏液,检查发现是罕见的消化道肿瘤——

大约20厘米的直肠里,9成空间都布满了肿瘤,已处于癌变前期。

为了给晚年留下体面,刘婆婆选择了做内镜手术,通过3轮医护配合,足足7个半小时,才把肿瘤完整剥离。

最终,剥下来的肿瘤直径有20厘米,几乎跟刘婆婆的直肠一样长,这个手术出血仅50毫升,术后刘婆婆很快康复了。


什么是普外科?顾名思义,就是普通外科,可是在普外科工作的护士们却并不普通。

我们科收治的病种包括:甲乳、胃肠胰腺、肛肠及急腹症等。特点就是:病种多、数量多、周转快。因为普外科专科疾病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对护士的要求也就高了。

所以,别人常常说我们是八爪鱼,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升多维度的专业素养。我们“不是穿梭在病房,就是在去参加培训的路上”。实践+培训,我们这就出了2位专科护士,一位是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一位伤口造口治疗师。

我们科是医院首个开展日间手术的科室。也正是因为日间手术、周末手术的开展,护士工作量增长的同时,医护配合程度也需要加倍紧密。

因为事情实在太多,我们科的护士们走路就像穿着“溜冰鞋”。有时候忙到吃饭都不顾上,心疼我们的住院患者就会往我们手里塞吃的。

有个乳腺癌的患者,两年前在我们科住院,出院后又经常随访沟通。现在她已经将我们当成她最重要的朋友。在她焦虑、悲伤、高兴时,都会想到我们,跟我们诉说与分享。只要科里有活动她准会来,还会利用各种方式主动为我们宣传,现身说法,参加我们的公益活动,积极促进“防重于治,预防早筛”的大健康理念。


宝安区是深圳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我们又是宝安区最老的医院,每年我们科接诊的患者高达15万多人次,平均每天接诊患者几百人,其中危重患者就有几十个。

送到急诊科来的患者,很多都没有家人朋友陪着,身上啥都没有。我们要帮他们挂号,拿药,送去检查、推去手术室,甚至包括帮忙报警。

所以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走或者跑。来来回回在医院跑,天天都能跑出一万多步。但千万别想着在我们科能减肥。

因为下了班实在太累了,什么事都不想做,只想躺着吃东西刷手机,所以我们科并没有很瘦的人。“日行万步”减不了肥,但得静脉曲张是我们每个“急诊人”的“殊途同归”。

在我们科工作了28年的护士长和干急诊年限超过十年的同事,个个都有静脉曲张。

在急诊科常常会觉得遗憾的时候。十几年前,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在家玩了两天两夜游戏。

从电脑桌上起来的时候就倒下去了。他父亲看着儿子倒下去了,除了哭,什么也没干。等父亲开着车把他送到急诊科时,人已经不行了。

心脏停跳的时间太久了,没抢救过来。当时就觉得实在太遗憾了,如果他父亲当时能把他放平,做下心肺复苏甚至是及时打120,可能结果都会不一样。

看着这样的家庭悲剧,我们很揪心,所以,当宝安区政府提倡开展全民急救技能培训时,我们响应最积极,引领宝安区各医院开展社会急救培训。

2018年以来,宝安区公众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案例就有20余例,这让我们很欣慰。


“护长,一名8个月大的宝宝从床上摔下来昏迷了,现正送过来!”小柠檬颅内大出血,我们神经外科联合儿科等多个科室立即开颅抢救、及时止血,清理了近200毫升的血肿,小柠檬成功获救。

8个月大的孩子,全身血容量只有500毫升到600毫升,一瓶矿泉水的容量,200毫升对于8个月大的小柠檬而言,是多么惊险。我们比亲妈都还紧张,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弄疼了小柠檬,只想给她最温柔的呵护。

“103岁的阿婆因突发脑出血住院,幸及时转诊,抢救成功。”百岁老人成功抢救,对于全科来说是巨大的成就,但随后的护理也是大难题。

除了要解决肺部感染问题、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等医疗护理,我们比“女儿”还耐心:细心,协助清理大小便、喂水喂饭……一样都不简单。奶奶康复出院跟我们说“再见”的那一刻,我们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

当女儿当娘亲,我们还24小时在线on call。“这个号码,我们有人24小时在线。”每个患者,我们都保持联系,病情管理、康复指导、心理疏导,我们都在线指导,每月还专门安排一天进行电话随访。

神经外科是全院危重病人最多、护理工作任务最繁重的科室,对护理要求很高,及时、准确、迅速,还要有较强的预见性。因此,在我们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32人护理队伍中,就有6名专科护士,包括成人重症、老年护理、卒中康复、慢性伤口等专科。


和别的科室不一样,新生儿科的护士在工作时,没有“病人”盯着,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还不会讲话的小宝宝,所以,我们都是对自己有要求——慎独,什么是慎独?就是指不管有没有监督,都能自觉遵守道德准则。

我们收过最轻的早产儿,才有500克,就是一瓶矿泉水大小。小橙子全身都是透明的,皮肤一碰就要破的那种,很脆弱。

所以,我们要非常细心、温柔。手搓不干净,或者关温箱门重了,可能就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早产儿因为发育不太完善,所以其实通常不会有太多表情,也不爱哭。

我们会在每个孩子的床头挂一本日记,写:“妈妈今天来看你啦”,“宝贝今天笑啦”。因为,对于这些孩子而言,他们每一个咧嘴和表情,都意味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又多了一分,离健康的距离又近了一点。

在新生儿科工作久了,无论有娃的没娃的都会母爱泛滥。我们在科里的日常表情就是对着突然朝我们咧嘴或微笑的宝宝姨母笑。“看,XX床会笑了。”

每一声这样的呼喊,都能让我们开心、激动好久。这些年,我们抢救超早产儿的能力一直在不断提高,不变的是我们爱孩子的心。我们愿意用爱呵护、救活每一个有质量的生命。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在我们医护人员的祝福声中,在温暖烛光的映照下,泪水湿润了孙先生的眼眶。今年的生日注定是特别的,因为这是患者孙先生第一次在医院度过的生日。

孙先生因工伤导致截瘫住院,正值年富力强的他难以接受这残酷现实,虽然身体已经逐渐康复,但是心理的落差让他无法释怀。

偷存纱布、收集锐器,想尽办法要轻生,护理人员发现后从生活起居给予孙先生更多的关爱,在我们医护团队的悉心照料下,孙先生轻生念头被掐灭。

大家有所不知,截瘫后的日常生活就是一辈子只能躺在床上或者是坐在轮椅上度过,一人瘫痪整个家庭正常生活轨迹将面临“瘫痪”。

什么样的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更有效?如何提高患者截瘫后日常生活能力?如何帮患者解决心理障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对我们康复团队的“灵魂拷问”。

截瘫患者无论在生理上,或者心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肢体活动缓慢,情绪很不稳定,除了给予肢体方面的康复治疗,要更多地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我们的使命不仅仅是让每一位患者恢复残存的肢体功能,还有心灵康复,

面对每一位被病痛折磨的病人,我们用微笑去化解他们的痛苦,用精湛熟练康复护理技术、细心周到的服务去帮助他们战胜疾病,给他们前行的力量,让他们重新燃生命希望。


“咻……啪!”

老头的一口浓痰被吸出来,啪一声落在我手上,猝不及防,但对于我们来说,习以为常。

别人一提到痰就恶心,我们呼吸内科的护士就会“呵呵”、“矫情”,每天面对的是新痰老痰满天飞,有的还“咻”一下飞到天花板上,但我们已经很淡定了,手里的活不能停,“我们再加把劲,痰很快就出来了!”

呼吸内科,不就是和痰打交道吗?

因为呼吸内科发展迅速,收治的疑难杂症越来越多,我们也要跟上步伐,和各种紧急突发情况打交道。

科室曾经收治了一位罕见的杜氏病人,因咯血病因不明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刷检后出现大出血,出血量直奔3500毫升,这意味着,人身体中3/4的血量没了。

“快!输血!”

别人输血是一包包的,这个病人输血是一排排的。我们不停奔跑于血库取血、输血,这场与死神奔跑的抢救当中,大家奋战了十几个小时了,走出内镜室时,护士们脚都没站稳。但有了这些经历,以后再硬的骨头,我们都啃得下来。

呼吸内科经常会收治“N进宫”的病人,有的老人戒不了烟,病也没法好,就算住进了医院,还藏着个打火机,看看能不能逮着个机会抽口烟。我们就要像侦探一样,从床缝、枕头底下、抽屉内找到这些抽烟可疑设备,还要苦口婆心劝他们:“真的别抽了!我可不想一辈子给你吸痰啊!”有的老伯伯倔起来还经常甩脸色给我们,又好气又好笑。但有的爷爷一有重病就害怕,我们会一直陪在他身边。

我们很少拍工作照,病人情况急,我们跑起来像风,根本来不及拍照,处理得了老痰,干得过出血,可盐可甜,这就是呼吸内科女子护理天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