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突如其来的状况,同时吓倒了深圳30多位家长。
2016年末,深圳市罗湖区一家幼儿园的孩子辉辉(化名)放学回到家,照例开始上蹿下跳的“拆家”。
妈妈放下锅铲,从厨房里冲出来正准备“收拾”他的时候,这娃“蔫”了。估计玩累了吧。
老母亲正窃喜着呢,辉辉开始吐了。她赶紧叫来爸爸,捋了捋孩子这一天的生活——
从幼儿园回到家后,还没吃晚饭,也没有吃零食,怎么就吐了呢?爸爸立即感觉到哪里不对劲,在家长群里说了这件事。没想到,家长群“炸”了。
吐的孩子可不止辉辉一个,群里有30来个孩子都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家长们一致把矛头指向了幼儿园的饭菜。
深夜,在医院急诊大厅,几十个家长愤怒地讨要说法:“肯定是幼儿园的饭菜有问题。一定要彻查!”
孩子们的哭闹声,家长们的指责声,急诊大厅乱成一团。
现场再乱,赶来采样调查的深圳市罗湖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都不能乱,他们要尽快揪出这次事件的真凶。
家长们认准了食物中毒,可疾控人员脑海中闪过的是另一个“真凶”。“这看起来更像是诺如病毒搞的鬼。”
每到秋冬季节,疾控人就知道,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这些“秋老虎”又要出来闹了!
不管有何怀疑,先做了检测再说。
当天夜里,一拨疾控人员在医院为孩子们采集呕吐样本,追问行踪和吃饭情况。
第二天一大早,另一拨疾控人员前往幼儿园调查,采集更多的样本,疾控医生旷翠萍就是其中之一。
看过美剧《CSI》(《犯罪现场调查》)吗?疾控人员在现场的工作,就像极了CSI中的刑事鉴识人员,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能放过:地面、课桌椅、玩具、教具、食堂饭菜……只要是小孩有可能接触过的地方,都得采样。
医生一边采样,一边做流行病学调查。
有位老师突然想起一件事:“前段时间,有个孩子在教室里吐了,后来还拉肚子。可是我们马上就清理了呕吐物,还通知家长接孩子去看医生。”疾控人员马上找到这位孩子,采样发现,他正是感染了诺如病毒。很快,食堂留样食品的检测结果也出来了,并未培养出致病菌,基本可以排除食物中毒。
孩子肛拭子和呕吐物的检测结果也出来了,印证了疾控人员最初的想法,放倒30多个孩子的,果然是诺如病毒!
得了诺如
上吐又下泻!
感染诺如病毒后,幼童的主要表现是频繁呕吐,而成年人主要是低烧和腹泻。
诺如病毒的传染力极强——通常少到 10 个病毒粒子,就可以传染!
钉子头那么点大地方的病毒量,就可以感染1000多人。
而一个人感染后,其呕吐物、粪便都非常“毒”,一次能排出数十亿个病毒!
吃了或喝了被诺如病毒污染的东西,触摸了被污染的物体,都能传染。
这就是为什么,诺如病毒在人群密集的学校,总能一出手就“推倒”一大片。
“凶手”找到了。疾控人员立即指导幼儿园进行彻底消杀,防止感染继续蔓延。
不过,诺如只是“冰山一角”,幼儿园、学校、餐厅等地方还时不时冒出更多“疑案”,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流感……各种“小疫情”就像打地鼠游戏,按下葫芦浮起瓢。
疲于奔命的疾控人员不得不思考:有没有办法跑在传染病前面,先掐住它们呢?
“要不我们去幼儿园盯一盯,看看问题出在哪?”旷翠萍和几位同事商量。
于是,罗湖疾控的人兵分几路,蹲守在区内的几家幼儿园,观察孩子们、老师、保育员的一举一动。
几天下来,旷翠萍纳闷了,幼儿园的卫生还是做得很到位的,孩子还没到课室,老师们就做好卫生,放学后,保育员擦洗了所有的教具、玩具,还打开了紫外灯进行消毒。
一天上午,细心的旷翠萍终于捕捉到了一个漏洞。幼儿园上午加餐时间到了!老师叮嘱:“现在,小朋友们要先洗手,洗完手就排队来吃点心。”
一说吃点心,孩子们兴奋了,一窝蜂跑到厕所旁边的小水池洗手。他们趴到水池台上,拧开水龙头,水哗啦啦地流,一双双小手在水流下晃了几个来回,转身就去找吃的。
几个小朋友捏住网兜里不成形的肥皂,抹了抹小手,洗完有的甩甩手,有的直接往衣服上蹭蹭。旷翠萍很惊讶:“孩子们平时都这么洗手吗?”老师:“是啊!洗手不就是这样吗?”
问题就出在这里,洗手真不是这样的!
人们都说“病从口入”,但事实上,手才是疾病的搬运工!
研究表明,人的一只手上大约有40万个细菌,我们周围也生活着大量的细菌,它们最喜欢潜伏在“手”上,到处“闲逛”,趁机进入你的身体兴风作浪,眼下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就是最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将洗手视为预防传染疾病最首要的“武器”,每年的5月5日都是“世界手部卫生日”。
而旷翠萍刚才看到的场景,简直就是洗手的“车祸现场”。
01、两三秒就洗完?
对不起,这不叫洗手,叫“湿手”。
正确做法:在流水下揉搓20秒以上,也就是起码唱完两首生日歌的时间。
02、搓了手心、手背就行?
错,还有手指缝、手腕等小角落。洗手,讲的是魔鬼细节。
那些上台做手术的医生护士,恨不得把自己的手洗烂!
03、用肥皂洗就干净了?
拿幼儿园来说,这个小手摸摸,那个小手又摸摸,反而给病毒传染增加了一条路。
正确做法:公共场所更推荐洗手液,肥皂不适合在公共场所共用。
04、擦湿纸巾就当洗手了?
错!湿纸巾不能代替洗手,很多家长很喜欢在孩子吃东西前用湿纸巾,擦过当洗过。
饭前便后,该洗还得洗手。
05、洗完手甩干、蹭干?
用衣服蹭干,手又白洗了,甩手的话,不但甩不干,还让地上溅满水渍。
正确做法:使用毛巾、干手机或者干手纸擦干。
06、一天要洗十几二十遍?
洗手太多,不仅伤皮肤,还容易染上强迫症。
正确做法:该洗的时候才洗,饭前便后,碰食物之前,接触了体液、粪便之后。
听疾控医生们一顿“洗脑”之后,老师恍然大悟:原来洗手也要教的!
“洗手也要学的吗?”
讲真,过去无论是爹妈还是幼儿园老师,十个有八个没把洗手当回事,更不用说教孩子洗手了。
要让大家重视洗手、学会洗手,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罗湖区疾控中心琢磨了之后,决定从小朋友抓起。
2016年底,他们开始在区内10家幼儿园试点推行“罗湖区手卫生健康促进项目”。
这个想法和当时的深圳市卫计委(现在叫卫健委)的想法不谋而合,罗湖区卫计局、深圳市疾控中心、罗湖医院集团也举双手支持。
项目组的疾控医生绞尽脑汁,开始了各种花式教学法。
01、给大人、小孩各来一套洗手PPT
这就是手卫生健康教育课件,大人有大人版,小孩有小孩的童趣版。
先教园医、老师和家长,大人会了再教小孩。小孩回到家,还能教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病毒式营销”。
02、有洗手歌和动画片
项目组开发了10多种健康教育材料——洗手歌、洗手操、洗手顺口溜、洗手小动画、海报、折页、绘本《Ella洗手奇遇记儿童画册》和手卫生周边产品等总有一款适合你!
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在快乐之中学会洗手。
03、滴!来打个卡!
项目组借鉴了精英人士最爱的、“21天习惯养成打卡法”,让家长和幼儿园一起来打卡,每天坚持,慢慢形成自觉。
04、缺少洗手装备?免费送
有些幼儿园缺乏洗手液、干手纸,项目组:“送!”
有些幼儿园没有干手机,项目组:“装!”
有些幼儿园的洗手台对小朋友“不友好”,项目组:“改!”
他们还给家长一些小贴士,可以在家里的水龙头加装萌萌哒动物头像,一周7个,每天换,或者配一张卡通凳子,变着花样吸引孩子洗手。
05、没有洗手氛围?越BATTLE越有
全球洗手日宣传、六一游园活动、洗手主题海报设计大赛、家庭洗手视频比赛、科普微小说比赛……
为了让大人小孩都沉浸在洗手中不能自拔,项目组也是操碎了心。
罗湖区疾控中心的手卫生项目组这么拼命,效果也是杠杠滴!
他们连续两年派人到幼儿园蹲点调查,结果发现——
超过一半的孩子会洗手了!
超过六成的老师学会正确洗手了!
更直观的感受是,每年秋冬季节,疾控中心接到的传染病疫情“大案”明显减少了。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都在学洗手。殊不知深圳罗湖区的孩子们,早已经是洗手界的“老司机”。
七步洗手法
正因为大家都会洗手,少生病,在最先试点的幼儿园,缺勤率也下降了,越来越多幼儿园开始欢迎手卫生这样的项目进驻。
2020年10月15日,是另一国际组织确定的“全球洗手日”。
罗湖区疾控中心宣布,翠竹、黄贝、东晓、清水河等4个街道所有幼儿园的孩子、老师、园医、家长,都来学洗手!
手这玩意,真的是洗洗更健康!
希望这么好的项目,能尽快推广到全深圳。
资料来源:深圳市罗湖区疾控中心
采写: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郑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