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公众参与 > 业务知识库 > 生育服务

春节熊孩子意外高发!速学这4招,让娃过个平安年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0-01-19 00:0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每到年关,因为烧烫伤进医院的孩子都不少。烧开水的铝铁壶、炖鸡炖鸭的汤锅、烤火的木炭、取暖的热水袋……这些都是烧烫伤高发的“罪魁祸首”。

  这时,千万不要轻信、乱用所谓的独门“偏方”:涂牙膏、淋酱油,泡白酒、抹蜂蜜......

  如果遇到孩子烧伤烫伤,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这样:

  ①冲:立即将烫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或用流动的冷水冲洗20~30分钟(如果烫伤面积非常大,不宜超过20分钟)。如果烫伤部位在脸上,就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冷敷,毛巾要不断更换。注意不要挑破水疱。

  ②脱:在水中小心地脱去受伤部位的衣服,如有必要可以直接用剪刀剪开。如果衣服粘在伤口上,千万不要用力撕扯。

  ③泡:泡在冷水里半小时,可缓解疼痛,减轻烫伤程度。冬季时水温不宜过冷,时间也不宜过长,可以将“泡”换成敷冷毛巾,边敷边送医院。

  ④盖:用一块无菌纱布轻轻盖住烫伤的部位。如果家里没有无菌纱布,也可以用清洁、干燥的棉布、床单。

  ⑤送:经过冷疗(冷水冲)后,立刻送医。送医过程中注意孩子保暖,防止体温过低。

  作为新年的保留“节目”,放烟花放鞭炮,是孩子们最爱的活动。不过,放鞭炮虽然喜庆,但很多小孩却因“违规操作”被炸伤。

  假如遇上孩子放鞭炮被炸伤,家长应该分情况进行处理:

  ①眼睛被炸伤的

  立即用一个纸杯盖住眼睛,尽快去医院就诊,最好是眼科医院。使用毛巾包裹也可以,但是毛巾不可以接触眼球。

  送医途中,不要对眼球加压,不要接触眼球,不要移除眼球中的异物。尤其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水冲,也不能用手揉眼睛。对眼睛局部肿胀、疼痛、无皮肤开放的伤口,要用冷毛巾湿敷。

  ②异物飞到眼睛里的

  切忌揉眼,要轻闭双眼或稍眨眼,让表浅的异物随泪水流出。如有异物进入眼球深部,绝不可压迫眼球,以免眼内组织脱出。

  ③手脚被炸伤、流血的

  立即用无菌纱布或清洁棉布压迫出血部位,如有云南白药粉或三七粉可撒上止血,并马上去医院就诊;如果出血不止又量大,则应用橡皮带或粗布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急送医院清创处理。但捆扎带每15分钟要松解一次,以免患部缺血坏死。

  我们不厌其烦地再强调一遍:家有3岁以下宝宝,粑粑麻麻一定要看好家里的花生、瓜子、开心果等等坚果类零食。

  在医院急诊,约70%~80%的气管异物,“肇事者”是坚果类食物。看起来不起眼的零食,却往往会给孩子致命一击。

  除了看好小小的坚果,防好细长的鱼刺也很重要。年夜饭,咱们肯定少不了一道菜:“年年有余”。

  然而,常见的鱼通常都有大量的鱼刺。每年春节,都有不少宝宝因吃鱼而被鱼刺卡喉。看着孩子哇哇大哭,一家人不知所措。用手抠出来?没用!吞饭吞馒头?没用!大口喝醋?还是没用!!

  对付鱼刺卡喉,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这样:

  ①先看清是不是真的有鱼刺

  患者可试咽唾液几次,进行确定。因为有时进食过快,鱼刺可擦伤黏膜,造成一种鱼刺卡喉的假象。

  真正的鱼刺卡喉的感觉是这样的:吞咽时有明显的刺痛,常持续固定在一个部位,而咽部静止时疼痛不明显。

  这时可以试着用力咳嗽,有时候细小的鱼刺会跟着气流冲出来。

  ②如果咳不出来

  用汤匙、牙刷柄或压舌板,筷子轻轻压住患者舌头的2/3处,暴露舌根和扁桃体,用手电筒照射,仔细察看舌根部、扁桃体、咽后壁等处,看清异物后,再用小镊子或筷子将骨刺取出。

  ③自己搞不定

  但要是无法自行取出鱼骨,或是连吞口水都能感到疼痛,甚至脖子和胸部都疼痛,那么立即去医院找医生。

  春节期间,大人们都在忙着唠嗑,在没人看管的时候,经常出现孩子误服药物、有毒物的事情。

  过年回老家后,孩子可能会因好奇在家里翻箱倒柜,翻到家里的药品、洗涤剂等等。在一些农村,有些农药、杀虫药,可能还是用饮料瓶盛放;有一些药品还有鲜艳的外包装,并且有甜味和芳香气味,容易让孩子以为是糖;还有一些洗涤剂、洁厕剂,也可能被熊孩子倒进嘴里。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亲戚朋友待客用的包装零食,这里面大多有一小包干燥剂、防腐剂,容易被忽略,也容易被小孩以为是糖,拆开吃了麻烦就大了。

  万一孩子误服了药品、农药该怎么办?

  医生说,第一时间先查清楚孩子误服了什么东西,再进行处理:

  ①少量滋补类药物等副作用很小的药物

  不必特殊处理,只要多喝水,使药物稀释,从尿中排出。

  ②剧毒药、大量避孕药、安眠药、具有腐蚀性的药物等

  应及时送往医院,切勿耽误时间。如果情况紧急,来不及送医院,必须迅速催吐,然后让孩子喝杯牛奶和蛋清养胃解毒。

  ③碘酒

  应赶紧给孩子喝米汤,面糊等淀粉类流质食物,阻止机体对碘的吸收。

  ④强碱、强酸类药物

  不宜采用催吐法,以免使孩子的食管和咽喉再次受到损害。可先让其喝冷牛奶、豆浆等。误服强碱类药物,还可以服用食醋、柠檬水、桔汁等;误服强酸,则应使用肥皂水、生蛋清等以保护胃黏膜。

  ⑤不明药物

  可使用木炭或馒头烧成碳研碎加浓茶水灌服,以吸附毒物,起到解毒作用。

  ⑥有机磷农药

  可让其喝下肥皂水反复催吐解毒,同时立即送往医院急救。

  (需要提醒的是,上医院时,记得带上误食药物/农药等的瓶子及呕吐物,方便医院鉴定。)

  不仅过年,平时也最好把家里的药品收起来,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农药、清洁剂、消毒剂等有毒液体,不要放在矿泉水瓶、饮料瓶里,最好锁起来;至于包装食物,要由大人打开,然后第一时间将干燥剂取出、扔掉。

来源:“深圳市儿童医院”微信公众号

科普指导: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宋萍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