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公众参与 > 在线访谈 > 访谈回顾

田军:用生活中的例子打比方,让老百姓听懂肿瘤防治知识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5-09-18 15:44 【字体: 视力保护色:

  问:肿瘤防治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将晦涩的肿瘤科普,讲得让老百姓能够听懂?

  田军:肿瘤防治,预防为先、早诊早治是关键。以前列腺癌为例,西方国家因为筛查普及,早期发现比例高,五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但咱们国家很多人确诊时,已经是晚期了。

  专业术语对老百姓来说,如同“天书”,为了让老百姓能听懂肿瘤知识,我的办法是:用生活中的例子打比方。比如把前列腺比作“水龙头”,如果它附近长了“坏东西”(癌症),早点发现修修补补就能解决问题,拖久了可能整个“水龙头”都要换掉。

  为了让肿瘤防控知识真正走进社区,我们学习了淮海战役“一根竹竿行万里”的事迹(淮海战役支前车队的队长唐和恩随身携带一根小竹竿,车队到哪里,他就在竹竿刻上地名,最终刻满88个地名,绘制出一幅五千里人民支前图),制作了我们自己的“前列腺癌早诊早治的支前图”,我们的科普队员走遍了深圳市,运用数字化短视频、科普讲座等形式,在20多家社康开展前列腺癌的早诊早治科普教育活动,让老百姓能更直观理解肿瘤防控知识。

  有一次,我们团队在社区举办前列腺癌知识讲座,遇到了70多岁的老蓝(化名)。他一边听一边做笔记,结束后主动来找我们聊天:“这种科普活动真是太好了!我学习了很多前列腺疾病知识!”讲座结束以后,他现场抽了血,参加了我们现场的前列腺癌筛查活动,几天以后检测结果出来了,他的前列腺癌肿瘤标记物比正常值高了三倍。于是,我建议他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最终老蓝被确诊为“早期前列腺癌”。我们团队为他实施了根治性手术,成功解除了前列腺癌对他生命的潜在威胁。截至目前,我们医院进社区开展科普义诊活动72场,服务群众超3400人次。

  问:在深圳工作八年,如何做患者信赖的“良医”?请讲述一个印象深刻的病例。

  田军:好的外科医生既要会开刀,又要懂得倾听患者的心声,在规范治疗和生命尊严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2019年的时候,65岁来自东北的老李(化名)因血尿在当地诊断为膀胱尿路上皮癌伴小细胞癌,跑了多家医院结论都是一致的:小细胞癌恶性程度极高,必须立即做膀胱全切手术,还得终身挂尿袋,才可能争取一线生机。当时的老李觉得这样的生活质量太差了,宁愿不治。后面他经朋友推荐找到我。经过全面检查和评估,我认为老李肿瘤虽然存在小细胞癌成分,但肿瘤体积较小、呈乳头样生长,没有明显的浸润肌层深部或远处转移,且为尿路上皮癌与小细胞癌的混合型,具有“保膀胱”的可能性。

  于是,我先为老李做了最大限度肿瘤整块剜除术,术后又联合肿瘤内科、放疗科,启动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精准杀灭潜在残留的癌细胞。老李入院成功保住了膀胱,到今年六年期间多次复查,都没有发现肿瘤有复发的迹象,生活与常人无异。看到老李不用挂尿袋可以正常生活,我觉得一切的努力都值了!

  问:在北京工作27年,您是一号难求的专家。2017年被派到深圳开展泌尿外科工作,如何带领团队“从零开始”?

  田军:刚来深圳,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就像一张白纸——设备不全、年轻人多、本地患者根本不认识我们。我们把总院技术“平移”过来,把北京总院的诊疗规范、手术标准搬过来,手把手教团队操作。

  比如每周一上午,我们雷打不动开展“学术日”,组织科室一起看手术录像复盘手术技巧,下午讨论病例、解读最新文献。最难的是“没人信我们能治好病”,于是我就带头做深圳首个前列腺癌筛查项目。2018年,我们在福田区福南社区开展了深圳市第一个社区居民前列腺癌早诊早治活动,筛查了787例受试者,完成人群特征调查、对前列腺癌认知的调查。从一家医院到牵头建立深圳市前列腺癌早诊早治联盟,从1个社区到5家医院15个社区的加入,从对前列腺癌早诊早治扩展到肾上腺肿瘤相关高血压的筛查……我们想尽各种办法开展工作,逐步有了一定的成效。

  2020年7月,恰逢医院牵头深圳市医防融合肿瘤疾病项目,我也成为了肿瘤疾病专家组的一员。社区居民老张(化名)连续两年体检PSA指标异常,但两次穿刺都没找到癌细胞,吓得不敢再来检查。后来,他听说我们的社区筛查活动又来了,结果这次PSA直接翻倍,核磁共振一看高度怀疑肿瘤,可老张死活不肯再穿刺,毕竟两次都白扎了。于是,我们马上安排党员志愿者陪他聊天开导,也组织院内多学科专家讨论,决定用“图像融合穿刺技术”:把磁共振和超声图像叠加在一起,精度到5毫米,定位穿刺目标区域。这样既精准又减少痛苦,最后终于找到了癌细胞。术后,我们给老张做了抗肿瘤治疗,现在恢复得很好。这是我们从北京带到深圳的新技术之一。

  此外,我们还拥有包括机器人、微创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规范体系。现在,我们科室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有一半来自深圳以外地区,我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群众的认可。2022年,我们泌尿外科成为深圳唯一一个入围年度“中国泌尿肿瘤百强榜”的团队。

  问:2022年10月,医院入选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两年多以来,泌尿外科开展了哪些工作?

  田军:我们团队平均年龄35岁,这两年我们重点干了三件事——

  一是建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团队,现有高级职称专家4人,主攻“疑难杂症”硬骨头。

  二是技术创新,比如开展机器人辅助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等高难度手术。我们把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组合起来,同时主动开展光动力联合膀胱灌注治疗的新疗法,显著降低了膀胱癌复发率。

  三是完善诊疗体系,从社区筛查到晚期综合治疗全流程覆盖,我们的团队定期到社康坐诊,为社康医生制作专门的教学材料,举办了20余场培训,培训过程中手把手指导,使社康医生掌握前列腺癌核心知识。

  2023年,我们的“利用 PSA 基线值进行前列腺癌社区早诊早治技术”项目被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列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并建立了1300余人的前列腺癌高危人群队列;2024年,“构建数智化社区医生前列腺癌早诊早治培训体系”获教育部产学研课题立项;2025年,在国际光动力大会上获得“光动力临床研究卓越团队奖”。这两年,通过技术突破和规范推广,让“疑难病有方案、罕见病有希望”。

微信图片_2025-09-19_090619_610.jpg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