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作为广东省首家三甲儿童专科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在空中接力跨省救援上拥有丰富的经验。简要谈谈这项工作。
罗新乐:跨省救援服务是我们医院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践行“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2024年5月,就有一起“天山接力”的案例:新疆小阿力(化名)刚出生浑身发紫,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在发起远程视频会诊时,深圳援疆医生急呼:“必须尽快手术!”从喀什到深圳,我们在后方多方协调航班;同时安排医生跟机护航,考虑到患儿家属的语言沟通问题,还安排了维语翻译安抚家长。最终,小阿力安全抵达深圳,心外科团队成功实施了高难度的矫治手术,将宝宝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小阿力辗转救治的故事引起大家思考:能否更早干预?如何更好降低新生儿空中转运风险?为此,我们完成第一次喀什“胎儿宫内转运”机制:孕妇产检发现胎儿有严重先心病,提前来深待产,孩子第一时间在ICU接受药物治疗,维持动脉导管开放,最大程度保证孩子的生命安全,以便后续顺利接受手术治疗。从宫内转运到出生,再到接受手术治疗,这是一条全新的“生命通道”。
转运机制自此逐步形成,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预防,我们不断优化流程。近三年,我们已成功救治了60多例来自全国各地的双侧声带麻痹患儿,为新疆、西藏等地百余例危重患儿提供跨省救治服务。目前转运机制运转成熟,六年来转运服务跨越五省,累计救治1.3万例患儿,最远单程超800公里。
问:儿童治疗与成人治疗有很大不同,医院在儿童治疗时,如何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
罗新乐:儿童治疗和成人治疗确实存在很大不同。我们常说儿科是“哑科”,因为小患者往往无法准确表达出不适。孩子们一进医院,闻到消毒气味、看到白大褂,第一反应就是恐惧、抗拒,这些情况都给诊疗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针对儿童医疗的特点,医院党委创新打造了“儿童友好医院”服务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与深圳市关爱办共同发起“Vcare关爱空间”。目前,我们在福田和龙华院区已设立11个这样的关爱空间——房间布置成温暖的黄色,医务社工组织孩子们读绘本、做手工、玩游戏、办生日会;党员志愿者们每月定期开展健康小课堂,为家长讲解儿童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记得血液肿瘤科曾收治过一位小患者,因为化疗脱发他情绪低落,党支部与社工精心策划,在“Vcare关爱空间”为他举办了“光头英雄生日会”,并邀请其他患儿一起参与。小朋友戴着生日帽吹蜡烛笑得很开心,家长在一旁感动得直抹眼泪。十年来,“Vcare关爱空间”已成为医院的品牌项目,累计服务家庭超42万个,开展活动超2万场。
儿童诊疗工作中,还有一些异地就医的大病患儿,因为治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或者无力承担治疗费用。针对这个实际情况,医院党委积极联合社会各界力量,长期开展医疗救助服务,取得较好的成效。2008年到2025年期间,我们为贫困患儿募集医疗救助款项1.4亿元,逾4600人次获得经济类医疗救助。
医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关爱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推进儿童健康事业中主动担当,将更多的人文关怀融入医疗实践,希望构建出更有温度、更有情怀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比如将CT室改造成“怪兽星球”,把原本令孩子害怕的检查,变成有趣的闯关游戏;开展“奇妙星期五”活动,医护人员装扮成小丑,用气球变魔术,常常能让哭闹的孩子破涕为笑。这些看似简单的改变,其实是对儿童医疗的深入理解后所作的努力和尝试。孩子们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的治疗,更需要一个让他们感到安全、快乐的环境。这种将医疗与关爱结合的“人文医疗”,正是我们儿童专科医院的价值所在。
问:让每个社区都有值得信赖的儿科“守门人”,让孩子们在家门口看好常见病,医院是怎么做的?
罗新乐:儿科诊疗有其特殊性——器官娇嫩如花苞,用药剂量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孩子不会表达,全靠医生观察,病情变化又快。这些难题让很多社康医生望而生畏。
为了让家长对基层医生的技术更放心,为了让孩子们看病更方便,近年来,我们将三甲医院的优质儿科资源,真正“种”到了社区。2021年,医院牵头启动了“医防融合”项目,专门培养社康儿科人才。利用编写的《全科医师儿科能力培训教程》,四年来,6806名社康医生接受了专业培训。有个让我特别感动的故事:当时有位社康医生,在刚培训完的当晚,他就遇到了一个高热惊厥的孩子。于是,他立即运用所学的“侧卧防窒息+精准用药”方法,将孩子妥善处理好了。孩子妈妈向医生道谢:“真没想到!现在家门口也能带孩子看好病了!”听到患儿家属这样的话,是对我们做好“让孩子在家门口看好病”工作的最好肯定。
医院的目标是——让每个社区都有值得信赖的儿科“守门人”,让孩子们的小病小痛不再需要奔波劳顿。如今,已有逾六万的孩子,在“家门口的社康”就能得到专业的诊治,孩子就医更方便了,家长也更放心了!
问:儿童医疗如此特殊,一个孩子生病牵动着一个家庭。在提升家长对儿童健康的认识、筑牢健康防线上,分享医院的好经验。
罗新乐:大家常说“上医治未病”,说的就是医术最高明的医生,治疗还没有发生的病,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
作为儿童专科医院,我们不仅要把孩子的病治好,更要帮家长把孩子们健康“钥匙”攥在自己手里!传授必备的健康知识,提升家庭对儿童健康的认识,让每个社区逐步构建起儿童健康防线。这些年,我们像种树一样,把儿童健康知识和急救技能,一点点播撒到社区、学校、千家万户。我们联合市科协,把三甲医院的专家诊室“搬”到科学馆!全年举办20场儿科名医讲堂,场场爆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专家们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讲解,1500多个家庭共同学习健康知识。现场有位家长感慨:“原来健康课也可以这么生动有趣!”。目前,已有超七万家庭在社区学习儿童基础防病知识。
让专业又晦涩的医疗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出去,这对提升整个社会对儿童健康的认识十分重要。我们医院的《闪闪的儿科医生》纪录片在B站获得3.4亿播放量,得到了家长“医学知识比动画片还引人入胜”的认可。此外,医院公众号发布了2100多条科普内容,阅读量突破8200万。最让我自豪的是急救培训创新——医生、护士通过演小品的方式传授急救知识;医院举办幼儿健康嘉年华,让孩子们抱着玩具娃娃学习心肺复苏。两年间,我们培训了上万个家庭。有位妈妈刚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回家就用这个方法救下了噎食的孩子,她说:“这堂课真是救了我孩子的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