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以来,随着新冠病毒的感染高峰不断逼近,“缺医少药”成为很多人的焦虑。
12月12日,“深圳卫健委”公众号发布一则消息,给市民吃下一颗“定心丸”:
按照规划,深圳“火力全开”,短时间内在全市开设了2000个规范的发热门诊(诊室)。其中社康机构开设800个;公立医院、社会办医院、门诊部、诊所1200个。
遍布深圳各社区的社康机构成为了“看发热”的“主力”,尽最大努力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诊,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减少奔波。
2022年12月11日至2023年1月1日,深圳共有811家社康机构开设了发热诊室,累计接诊患者154万人次,约占同期全市发热门诊(诊室)总诊疗量的65%。
期间,社康机构发热诊室的日均诊疗量从不到4000人次增长至超过14万人次,于12月21日达峰,近期已回落到3万人次左右。
在这一波“阳性”高峰中,深圳的社康机构经受住了考验,托住医疗卫生体系的基层“网底”,发挥家庭医生团队的健康“守门人”作用,为2000万深圳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01
“应设尽设”
一周内开设805家社康发热诊室
12月中旬,深圳用1周时间将发热诊室从最初的95家迅速扩充到2202家,二级以上医院、社康机构“应设尽设”“应设快开”,实现每1万人1家发热诊室,具体位置、服务时间、服务人群和咨询电话都可以通过“发热诊室一键查”地图查询。
其中,12月18日前,深圳的社康机构就完成了发热诊室全覆盖,并组织完成第一轮“全面、全覆盖、地毯式”的院感、诊疗培训考核,提高首诊服务能力,确保人人掌握到位,病人来了“接得住”。
按照全市医疗卫生体系“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社康发热诊室负责“基层首诊”,并与上级医院之间打通“双向转诊”通道,患者到社康发热诊室就诊后,医护人员仔细评估,对无需住院治疗的,指导其回家隔离治疗,对需要住院治疗的,根据病情引导其到合适的上级医院就诊,最大限度缓解“发热”患者的焦虑,避免医疗资源挤兑,保障就医流程科学有序。
02
“摸清底数”
管好“红、黄、绿”3类人群的健康
在感染高峰到来之前,深圳将“网格化”运用到医疗救治中,迅速在全市划分了1005个“医格”——医疗服务网格,网格内建立“社区+健康顾问+社康中心+医院”的分级诊疗体系。
其中,社区健康管理团队再次发挥基层“网底”作用,特别是对居住在辖区内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体,根据年龄、基础性疾病情况、接种新冠疫苗情况分为“红、黄、绿”三类风险人群进行“摸底造册”,做到“健康有人管”:
重点人群(标记为红色):包括年龄65岁及以上<80岁、基础疾病不稳定的老年人;年龄≥80岁、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透析治疗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失能老人;基础疾病不稳定、未接种疫苗。
次重点人群(标记为黄色):包括年龄65岁及以上<80岁、无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稳定、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或年龄≥80岁、无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稳定、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
一般人群(标记为绿色):包括年龄65岁及以上<80岁、基础疾病稳定、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老年人;或年龄<80岁、无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等。
各社区为“红、黄、绿”三类人群发放防疫明白卡,建立健康档案,签约家庭医生并纳入家庭服务管理,根据重点人员健康状况,对“红色”人群每天早晚随访2次,对“黄色”人群每天随访1次,做好健康监测、用药指导、转诊就医等服务,防止重点人群由无症状和轻症转为重症。
与此同时,深圳各区将驿站车辆、转运专班车辆等就地转换为应急转运车辆,为辖区寡居且无家人朋友可提供帮助的65岁以上老年人、其他患慢性基础性疾病等重点人群提供紧急送医服务,做到“就医有人送”。
03
“有药可用”
社康免费向重点老年人发放血氧仪
“一家三口全阳,家里一颗药都没有,求帮助!”在这次感染高峰中,全国都有不少人上网“求药”。
为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用药需求,深圳优先为社康机构保障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感冒类及慢性基础性疾病药物的供应,目前社康机构的退烧、咳嗽药基本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就诊及用药需求;一些社康也配备了阿兹夫定、帕西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及时提供给感染新冠病毒的居民特别是重点老年人,最大限度降低重症发生率。
深圳市卫健委统筹采购了6.86万个指夹式血氧仪,派送至各区社康机构。社康机构除留下少量血氧仪满足日常诊疗需求外,将其余的血氧仪由家庭医生向社区的重点老年人免费发放,并指导其使用,加强这类人群的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早识别新冠危急重症风险。
除血氧仪外,目前全市开设发热诊室的811家社康机构基本配备了吸氧设备,确保诊疗时有血氧仪为高危人群开展血氧饱和度监测,对血氧饱和度低的患者在转诊前及时给予吸氧治疗,早识别早干预,防止新冠患者转为重症。
深圳感染高峰期间,各社区还出现了一个个“爱心药箱”。各级党组织牵头,在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微站或物业管理处设立了“爱心药箱”,让居民在家门口共享富余的药品,并依托在线文档精准对接“供方和需方”,让有限的药品帮到最有需要的人。
深圳各区还开设了11条医疗咨询服务热线,派驻医务人员24小时值守,解答市民咨询。
来源:深圳市卫健委基层健康处、医政医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