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图片新闻

深圳形成“15分钟社康圈”,人均期望寿命达83.93岁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4-05-24 11:01 【字体: 视力保护色:

  “5年前看病几乎不会考虑社康,现在优先考虑社康。”

  “很明显的感受,这两年社康医生的医疗水平在提升,开的药也对症、管用。”

  刚刚过去的“5·19”世界家庭医生日,“深圳卫健委”公众号连发两篇社康医护的故事,市民纷纷留言赞“社康变化大”“水平越来越高”,一改近十年前市民对社区医疗“不信任”的印象。

  社康的全科医生是深圳人“家门口”的医生,更是居民的邻居、“亲人”。截至目前,深圳市已有926家社康机构遍布各社区,基本形成“15分钟社康圈”,90%以上的居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至少可找到一家社康机构。

  越来越多居民开始用“脚”为社康投票。2023年,深圳社康机构的诊疗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的38.32%,其中,全市85.5%的高血压门诊、79%的糖尿病门诊服务由社康承担。2020至2022年,深圳社康承担的基本公卫服务连续3年在全省排名第一。

1.jpg


  2024年,社康机构数量增至926家

  1996年,深圳在全国先行先试,率先开展社区健康服务,首批19家社康中心开始试点。

  28年来,社康机构的数量从19家到926家,服务从“打打预防针”发展到疾病诊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健康管理……形成一个便利、便宜、高效、数字化、一体化的网络,为2000多万深圳人的健康“兜底”,从根基上推动深圳医疗卫生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28年持续耕耘,量变引起质变,而最明显的质变,来自最近四五年。

  《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把社康服务扩容提质列为“1号重点工程”,近年来,深圳通过具体实施《社区健康服务扩容提质行动计划》,迅速破解社康机构网点不足、规模小、装备弱、药品少、人员不足、用房不稳定等难题。

2.jpg

  自2020年以来,深圳已新增社康机构240余家,总数达926家,平均每2万名常住居民就拥有一家社康机构。

  社康机构按规模大小,可以分为社区医院、社康中心、社康站。2022年起,最新的《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置标准》规定,社区医院至少要有4500㎡,社康中心至少要有1400㎡,而社康站要在90㎡以上,而且新建社康机构要设置在相对独立的低层、多层建筑,方便社区长者和行动不便人士就医。

  在人手方面,2020-2023年,深圳新增全科医生6000余名,提前实现2030年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超5名的目标,居于全国前列。此外,社康的临床、中医、口腔、公卫、护理、检验、药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也扩充至约1.7万名。

3.jpg

  社康具体提供哪些服务,则要根据社区人群特点“有的放矢”。老年人多的,就推广医养结合,上线“整合照护智能服务平台”;学校多的,就派出社康负责人担任学校的卫生健康副校长,通过“教卫联动”,让学校里的“小眼镜”“小豆芽”“小胖墩”越来越少;写字楼密集的,就主动为打工人服务,推出健康体检、体质测评等刚需“套餐”;坐落在厂区、园区的,搞“医企协同”,让急诊急救、心理健康、职业病防治深入一线工人。

  随着港澳同胞、外籍人士越来越多聚居深圳,深圳的社康服务也更具“国际范”。在港人聚居的大前海片区,深圳建立了3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提供国际保险跨境结算。市卫健委还携手大湾区医疗集团,建立“港式”全科医学培训体系,已培训金牌医生128名、金牌护士119名,覆盖福田、宝安、南山、盐田和大鹏等5个区(新区)。


  医院19元,社康4元

  ——“那我肯定选社康”

  2023年,深圳社康的诊疗量较2022年增幅32%以上,社康逐步成为了深圳人就医的首选。

  促成这一变化的,除了社康越来越大、越来越“靓”,医生越来越强,还有一个关键是优惠力度越来越大。深圳医保部门推出参保人统筹报销制度,居民选择一家社康与医保账户绑定后,去社康看普通门诊时,报销比例高达75%。退休人员、60周岁及以上的居民,还有更低的折扣。

4.jpg

  家住福田区滨江新村的郑伯(化名),今年65岁,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每月要注射3支胰岛素。从他家步行去一家三级医院和东园社康中心,距离都差不多,该去哪里呢?算过账后,他马上有了决定。

  “一支胰岛素43.2元,在三级医院,我的个人账户要交19.44元;在社康,我签订了家庭医生协议后,个人账户只要给4.71元。”这样一来,一个月能省下44.19元,一年就是530多元。

  此外,社康挂号时收的诊金——诊查费也便宜得多,“像东园社康中心主任马涛这样的副主任医师,我看过,在三级医院是33元,比他更高一级的主任医师在医院是50元。”而在社康,不管医生什么职称,诊查费一律10元。

  收费这么便宜,服务却是“五星级”,社康主任马涛告诉郑伯,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社康中心为他建立了糖尿病规范管理专案,配备了一组“2+X”团队,“2”是一名全科医师+一名护士,“X”是根据个人需要配备公共卫生医师、专科医师、药师、营养师等,团队每年还会为他免费进行1次体检、4次血糖监测。

  这样“平靓正”的健康大礼包,谁能不心动?

  除了日常看病外,郑伯还抽空来这里体验针灸、艾灸、理疗等中医药服务。如果行动不便,居民还可以选择家庭病床服务,把病床“安”在家里,让社康医护人员上门巡诊。2021年3月1日起,新版《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将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扩大至13类患者。2023年,全市家庭病床服务人次已达2.2万。

5.jpg

  2023年,深圳社康近5000个家庭医生团队共为667.75万名签约居民提供服务。签约居民较2022年增长213.94万人。特别是慢性病患、0至6岁儿童、老年人等十类重点人群,签约人次达297.22万,签约率达88.1%,提前实现2025年达70%以上的目标。75.63万名高血压、32.26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被社康纳入有效管理,51.77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社康有了“健康管家”。

  这一年,深圳老年人在签约社康中心的就诊率(一年内就诊不少于4次)达到了66.4%,老年群体对签约的社康机构服务质量打出了超90分的高分。

  家庭医生团队正实实在在地成为深圳人家门口的“医靠”。首诊在社区,有病先找家庭医生,已成为越来越多深圳人的共识。


  深圳人均期望寿命达83.93岁

  “战斗”的不仅仅是社康,还有医院、公卫机构,大家拧成“一股绳”。

  深圳组建了21家基层医疗集团,以区属综合医院为牵头,联合社康机构、护理院、康复机构等力量,全方位为居民的健康“护航”,包括健康管理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康复、护理、急诊急救服务等。

  此外,市属大医院也参与了进来,通过“医防融合”,推动专家进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市级专家。专家们还在社康“对口”开展业务指导、人才培训等,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

  “大医院顶天,社康机构立地”,一个“顶天立地”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正越来越完善,为市民在深圳安居乐业做好健康保障。

6.png

质子肿瘤治疗中心效果图(以实际建成为准)

  目前,全市共有32家三甲医院,其中7家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另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阜外医院2家“国家队”在深运营的高水平医院,“大病不出深圳”正从口号变为现实。

  最新版的《深圳市居民健康白皮书(2022年度)》显示,深圳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83.93岁,在中国内地仅次于上海的84.11岁。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