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基础资源共享创新学术论坛在深圳举行。大会名誉主席侯云德院士、国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侯增谦、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杨维中、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以环出席会议并致辞,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祝生出席会议;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罗乐宣作了题为《科技创新助推健康深圳建设》的大会报告,巡视员孙美华主持了大会“院士论坛”环节。
会上,来自国家有关部门和卫生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的众多专家大咖进行了报告交流,侯增谦、顾东风两位院士的报告题分别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改变与发展》、《欧美和我国心血管疾病遗传资源使用与管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14家单位“携手”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基础资源共享创新联盟(下简称“联盟”)的倡议。
大湾区科技基础资源亟需整合共享
科技基础资源,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卫生健康领域一项重要的科技基础资源就是生物样本库。
生物样本库也叫“生物银行”(biobank),是指收集、存储人体生物样本以及与其相关的临床资料的资源库。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指出它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十大规划之一。
“人类认知总是有一定的限制。今天我们回答不了的科学问题,可能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以后就能回答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福说,建立生物样本库关键是把重要的相关生物资源储存下来。
2019年10月,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对全市20家医疗机构进行摸底调查,其中9家拥有生物样本库。“生物样本库对于研究型医院而言,是根本,是一项基本动作。”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表示
但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些生物资源样本库资源分散,没有打破条块限制。”深圳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邹旋表示,目前“生物银行”亟需统筹整合、保护利用及共享创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基础资源。
共享平台“填平补齐、各有侧重”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基础资源共享创新学术论坛开幕式之后,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基础资源共享创新联盟成立倡议仪式。联盟发起单位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国家基因库、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等14家单位。
“联盟成立之后就可以集结粤港澳大湾区各方的生物医学研究优势,实现数据和样本共享。”高福表示,这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和公共卫生相关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邹旋介绍,联盟将打造的资源共享平台项目是以“政府主导,各方共建”为基础,遵循“填平补齐,各有侧重”、“统一申请、分别建设”、“信息共享、统一管理”原则,探索不同形式的架构建设模式。
联盟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生物样本库的建设标准和共享机制,避免重复收集、重复研究。同时,将开发一套软件系统,打通相互间的壁垒,“盘活”生物银行。
“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深圳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先行示范区,在这里探讨科技基础资源共享创新,具有特殊意义。”高福表示,联盟将探索创新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基础资源开放、共享交流机制,推动港澳地区科技基础资源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科技创新共同体。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蒋丽娟、周亦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