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列车上的惊魂一刻
大哥痛苦掩面 直呼“喘不过气”
1月16日,深圳开往成都的G2964高铁列车上,比以往多了一份过年回家的期待与喜悦。
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基地住培医师王晶,和同为医生的爱人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刘依伟,也在这趟列车上。
但就在列车快行驶至广西路段时,惊魂一刻发生了。
安静的车厢里突然传来乘务员略带急促的广播求助——
“现本列车6号车厢有一名乘客突发疾病,如列车上有医务人员,请立即前往6号车厢……”
作为医生,“…突发疾病…医务人员…”这两个关键词,像冬天里凛冽的北风呼啸而来,一下撞在王晶和妻子的脑门上。
他们本能地从座位上弹起,快步跑向了6号车厢。
当看到刘大哥(患者“化名”)的第一眼,王晶就知道情况不太乐观——
“他当时脸色很苍白,嘴唇有点发紫,表情很痛苦,喘气也很困难,一直说自己‘很难受……不行了…’”
王晶快速询问了家属关于刘大哥的病史,才得知,原来他有高血压,但今早赶高铁就没吃药。”
血压爆表血氧低
设备不齐是难题
为了进一步确认刘大哥的情况,王晶打开乘务员提前拿过来的急救箱,第一时间做了3件事,——
测血压:高达250/130mmHg,直接爆表;
测心率:120次/分,正常健康的成年人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之间;
测血氧:氧饱和度只有89%,健康成年人一般在95%以上。
王晶初步考虑是高血压危象。
就在王晶一边做检查时,只听刘大哥嘟囔着:胸口闷,胸口痛……
王晶心里咯噔了一下,作为一个医生他心里门儿清,刘大哥现在是险境重重——
高血压,胸闷胸痛,是主动脉夹层的症状之一(一种发病起来非常凶险的心血管疾病,血管突然爆裂,必须马上手术治疗,很多患者还没到医院人就没了)。
血氧太低,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心脏骤停。
列车一时间无法靠站,车上急救设备条件又有限,也没有氧气瓶。
咋办?怎么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刘大哥的生命安全?
摆在王晶和妻子刘依伟这两位年轻医生面前的,是生死攸关的难题,并且,没有太多时间犹豫和思考。
6号车厢里的默契营救
1个关键动作 争得一线生机
在必争的分秒间,G2964列车的6号车厢上,或许几乎没人感受到这两个医生脑海里云涌般的思索,但下一秒,大家都看到了一系列的急救动作。
刘依伟疏散开了周围的乘客,最大程度确保周围空气流通;
王晶让刘大哥吃下随身带的降压药,随即指导刘大哥开始“深慢呼吸”。
而这个关键性动作,在这场没有任何可以辅助的医疗设备的徒手急救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啥是“深慢呼吸”?
顾名思义,深深吸气,慢慢呼气,交替反复进行呼吸。
深吸气,可以使吸入的氧气深入肺部,到达量更高。在没有氧气瓶的情况下,可以极大改善缺氧情况。
半小时后,刘大哥肉眼可见脸上恢复了血色,呼吸也平缓了很多,心率恢复正常,但血压还是偏高,考虑到高血压危象的严重后果,王晶心里还是很忐忑。
后来在他的建议下,列车临时停靠站点,并联系了当地的医疗机构,而刘大哥也得到了及时救治,转危为安。
没有多余的言语交流,王晶和刘依伟默契地完成了这场高铁列车上的“生死营救”。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在高铁上挺身救人的事,王晶和刘依伟没有向任何人提及,但刘大哥一家却一直心心念念着这对见义勇为的年轻小夫妻。
最近,刘大哥家属通过铁路部门,找到了王晶的联络方式,并向深圳市人民医院寄了一封感谢信。
面对患者的感谢,王晶表示——
“相信任何一位医护人员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王晶医生工作日常
来源:深圳市人民医院、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