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微资讯

21岁血压狂飙,3年不敢生娃!一查才发现心脏这里“大缩水”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3-03-03 09:5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01

  刚生完娃,老公就和她说

  以后不要生了,“看样子不像演的”

  2017年,21岁的小君刚生完,还没来得及给娃喂第一口奶,老公阿诚(化名)就和她说了一句话:老婆,以后不生了,好不好?

  她觉得有点莫名其妙,自己才从十级疼痛中逃出生天,生了个儿子,怎么能说出这种话呢?

  认真看了下老公的表情,一脸忧心和凝重,看样子不像演的,便决定一问究竟。

  原来,是小君的高血压把人吓坏了。

  “生的那天,我血压飙到了210,被推去紧急剖腹产,一直没啥感觉。打麻醉的时候,血压突然降下来,血开始狂飙,迷迷糊糊听到护士说‘天啊,她的低压都抵上我的高压了!’”——小君

  医生紧急联系了小君老公。

  这个原本快做父亲的男人,突然晴天霹雳,战战兢兢签下了病危通知书。事后,他还心有余悸,所以才对刚生完的老婆说了那话。

  而这一切,小君都没意识到严重性,只因为自己早已习惯了“血压狂飙的感觉”。

  “我十几岁就发现有高血压,吃药也很难降下来,检查说是遗传原因导致。因为平时不觉得头晕,我也没当一回事。”

  但听老公说完实情后,小君便决定“昧著良心”,和对方约定:

  不生二胎了。

  “我和老公都有兄弟姐妹,从小习惯在热热闹闹的家庭长大,所以都很想再生几个,但高血压生娃太可怕了,我们受不起。”——小君

  02

  因高血压“恐育”了3年

  她才知道自己想生娃,得先“捅”心脏一刀

  因为高血压,小君把想生二胎的愿望埋藏在心底3年。

  这期间,她把家从深圳龙华搬到了沙井,每天生活被带娃淹没。

  2020年,一次家庭医生签约体检,又让她萌生当初那个“危险的念头”——

  “医生给我做心脏听诊时,发现有明显杂音,建议我去医院拍个b超,后来证实,我得了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叫降主动脉缩窄。我的高血压,可能就是它引起的。”——小君

  为啥这种心脏病能导致高血压?

心脏血管突然“缩水”

血很难往下走,只能挤到头“爆炸”

  每个人的心脏,都有一条专门给全身输送动脉血的大血管,长得就像一根头上长着3根毛的拐杖。

  它叫主动脉。拐杖的下半段,叫降主动脉。

  降主动脉缩窄,顾名思义,就是这根拐杖的“柱子”突然变窄,导致流到下半身的血变少,到头、上肢的反而增多。

1.jpg

  这种病约占先心病的4%~6%,很多患者会有上肢高血压、下肢走路没力等症状,严重的早期还会心衰。

  确诊结果让小君感到意外,还有后怕。

  她知道,先心病是妊娠禁忌症,大人小孩都有一定死亡率。

  纪录片《人间世2》里,就曾有一位严重先心病妈妈,以命相搏最终失败,留下伤心痛苦的家人和不知事的孩子。

  小君生第一胎时,能保住命或许只是侥幸。

  如果还要生、好好看着娃长大,手术是她唯一的“出路”。

  在医生的推荐下,小君找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简称“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没想到,医生却告诉了她一种从未听过的方法——

  03

  重新“撑大”心脏那根大血管

  不用开刀、吃射线、打全麻

  大多数地方,治疗主动脉缩窄的手术常规有2种:

  “开刀”:外科开胸;

  “不开刀”:导管介入(目前最常用)

  这两种方式都各有利弊,针对病情不同也有所选择。

  但总的来说,对近期有生育需求的女同胞来说,不大友好。

  “比如导管介入治疗,虽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但手术中要用X射线和造影剂等,如果是女患者,那至少半年内最好不要怀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 万俊义

  当医生得知了小君还想生二胎的想法,就告诉了她一个两全其美的手术——

  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技术

  这是医院执行院长潘湘斌团队全球首创,简单说,就是用B超替代x射线、造影剂等“暴露手术视野”的工具,使患者在——

  不用开刀

  不用“吃射线”

  不用全麻

  的情况下,做心脏手术。

2.jpg

  “任何手术治疗,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能看得见。超声引导,我们除了要求超声医生的‘火眼金睛’,还要有行业领先的图像质量保证。为此,我们发明了全球首款超声引导导丝,它能在超声影像下看得更清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执行院长 潘湘斌

3.jpg

  2月14日,小君的手术日。潘湘斌主刀,外科、超声科、麻醉科、ICU团队同时“打配合”。

  为了准确定位到主动脉弓位置,潘湘斌在介入前,先打开手掌,往小君左肋测算距离,“一般来说,以穿刺点为起点,左侧二肋间就是主动脉弓位置。”

4.gif

  开始介入后,小君感到右大腿隐隐疼,超声医生在她胸前缓慢移动手柄,评估着她降主动脉狭窄程度。

  潘湘斌两眼盯着屏幕,两手同时将交换导丝置入球囊,和同事一起“发力”推进小君身体,最终在“缩水”的主动脉中,置入支架。

5.gif

  “我感到一根‘管子’就在身体里动,直到心脏位置停下。”

  球囊扩张时,b超实时反映扩张程度,不再像以往一样,外科医生“放好球”后,等超声医生评估。

  1个小时左右,潘湘斌停下手中的动作。对瞌睡中的小君说:

  “你好,我是你的主刀医生潘医生,你的手术很成功。”

  姑娘一个激灵彻底清醒过来:

  “结束了,就这?”

  是的,就这。

6.jpg

小君术后回到病房

  像这种超声引导的先心病介入手术,特别适合——

  孕妇

  造影剂过敏者

  肿瘤患者

  对放射线和造影剂有禁忌的心血管病患者

  目前,这个技术已转化应用到各个外科手术中,而在心外科领域,则可以做——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成形术

  小君的主动脉缩窄支架置入术,则是华南第一例。

  2月20日,潘湘斌凭借“超声引导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体系建立与成果转化”,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7.jpg

8.jpg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