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30年里救助了175万人次。
靠什么?一腔热血!
超过534万人次无偿献血1068吨!
01
外卖小哥被大货车“创”翻
脾脏碎成渣,肚子里血流成河
阿文(化名)是一位外卖小哥,平时都骑着他的小电驴,穿梭在深圳街头巷尾。
这天,他正争分夺秒跑外卖。突然,旁边一辆速度很快的大货车向右变道。
阿文躲闪不及,当场被撞翻在地。
胸、肚子疼痛难忍,喘不过气……
被急救车送到医院的时候,阿文表面看来“风平浪静”,只有一点擦伤,但他体内早已“惊涛骇浪”——
生命体征不平稳,腹腔大量出血。
因为,他的脾脏直接被撞成了“豆腐渣”!
阿文短时间内一次性失血将近3000毫升。他肚子里流淌的血,抽出来可以装满2个大可乐瓶。
一个正常成年男性的血容量大致在4000-5000毫升。当一次性出血量达到人体血容量的30%时,在没有及时输血的情况下,患者很容易出现生命危险。
要救阿文,就得紧急调血!
快速取血、交警护送——半小时不到,6个单位红细胞,800毫升血浆赶到阿文的手术室。
医生以最快速度摘掉他碎掉的脾,止住喷涌而出的血液。输进刚送来的救命血,阿文状态平稳下来。
一条命,就这样保住了。
现在,深圳几乎已经告别了“无血可用”的窘境,但这30年一路走来也坎坎坷坷。
无偿献血当年刚起步时,在全国都举步维艰,而深圳就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
02
第一位无偿献血者
是在深圳街头摆摊“摇”来的!
“无偿献血,拯救生命。捐血一袋,救人一命!”
1993年,深圳东门。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男人拿着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吆喝。
路人对他投去疑惑的目光:
喊了几小时,没有一个人来。
正当大家快不抱希望,一位骑自行车经过的青年好奇地伸出了脑袋。
“您好,请问我能参加吗?”
“您了解无偿献血吗?”
“不太了解。”青年娇憨一笑。
“白大褂”仔仔细细地告诉青年:
正常成年人体内总血量约为体重的8%左右,例如一个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约有4000毫升血液——
其中80%:参与血液循环,负责给身体各个部位“充电打鸡血”;
其余20%:贮存在肝、脾、肺及皮肤等脏器中以备不时之需,献血时抽的血就是从这20%里“提取”的。
每次献血量上限为400cc。哪怕献血多达400cc,这分量连身体10%的血量也达不到,完全影响不到循环血液,更不会影响“工作状态”……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我只有一个问题,请问献血能救人吗?”
“能。”
“好,我献。”
这位青年叫钟振基,他成为了深圳无偿献血的火种,也为全国翻开了街头无偿献血的新篇章。
深圳无偿献血第一人 钟振基
这个在街头“摇”人的“白大褂”,是当时深圳血站(现深圳市血液中心)的站长,杨春森。
两年后的同一天,第一台捐血车开到东门商圈。自此,越来越多深圳人加入其中,成为自愿、无偿的固定献血者。
1993年至2023年,深圳无偿献血事业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第一个推行自愿无偿献血的城市
第一个为无偿献血立法的城市
第一个实现无偿献血100%满足临床用血
第一个开展非亲缘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
第一个创建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
第一个建设街头5G智慧化捐血站的城市
……
这30年里,一袋袋爱心血液千万次救人于水火。
在这些无私捐出血液的深圳人当中,有618个人,还做出了助人重获新生的壮举。
03
“今天是我第二次生命的成人礼
要感谢我的两个妈妈”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有一间特殊的“病房”。
说是病房,其实并不贴切。因为躺在这里的人,不是为了治自己的病,而是为了救其他人的命。
在很多人口中,这个病房的门,叫“重生之门”。
截至今天,这里已经见证618个深圳人捐献骨髓。
618个人捐出骨髓,就有618个人获得生的希望。
阿河,就是受益人中的一个。
18年前,还在读小学的阿河查出了血液病。
之后,儿子的病危通知书,阿河妈妈“天天都收到,一天签几次”。
不幸中的万幸,红十字会为阿河找到了能救他的人,她叫陈荷芬,也可以喊她“芬妈”——
她自愿捐献自己的骨髓给这个素未谋面的孩子。
等待移植的日子里,小小的阿河躺在窄窄的移植仓里。每天只有妈妈来送饭时,两人才能隔着玻璃小窗打一小会电话。
阿河妈妈想起那段日子,忍不住落泪:
“他那时候太小了,都不懂自己得了什么病。”
“这个罪宁愿是我来受,不要他受。”
移植日期最终定在8月18日,芬妈说:
“8月18我觉得很好意头!我们广东人都是喜欢‘发’的。”
但后来一翻农历,她才大惊:
“那天是七月十四噢,是鬼节啊,小鬼的节日!”
“我有一个朋友就说:这个日子最好啊,他是小孩子嘛,然后你在鬼门关把他拉回来!”
移植成功后,阿河认识了芬妈,并把她认作干妈。
妈妈也教阿河懂得报恩:
“你要记住,没有芬妈,你就没有今天。是她救了你的命,给了你第二次生命。”
阿河按部就班地成长,大学毕业,工作,现在已经步入而立之年。
在自己“重生”的第18年,阿河为芬妈送上一盏小灯:
“我大学里第一节专业课,学的第一行代码,就是这个#HELLO,WORLD!它代表计算机开始认识这个世界。”
“芬妈捐献骨髓给我,也是重新点燃了我的生命之灯,让我能重新见到这个美好的世界。”
微信头像
是我们唯一一次领奖,“献血奖”
“同事不理解我为什么坚持献血,献那么多次,没钱还浪费时间,都觉得我脑子不好使,生病了!”
说起这些,热心大姐肖莉笑开了花。她已经献血287次,她的丈夫诸克兵是Rh阴性血型(熊猫血),也已经献血257次。
“我俩,都是草根。微信头像是我们俩第一次站在舞台上领奖,长这么大没有上过舞台。”
每次要献血了,两人的饮食都会特别注意,不喝酒、不吃油腻,早睡早起保证最好的身体状态。
诸大哥说:
“有一两次没注意这些,身体指标不过关,就没献成血,心里觉得好挫败。”
肖莉的微信头像,是夫妻俩一起领“百次无偿献血”奖
“十五年的坚持,我们不后悔,还会继续,只要身体健康,指标达标。”
啥,你问他们为啥愿意坚持?
那当然是因为这句话……
他们点亮了别人的生命
深圳也用1000架无人机
为这群热血的人
将夜空点亮
愿这片星光永远灿烂
照亮更多坠入了黑夜的人们!
来源:深圳市血液中心、深圳大学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