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疾病,重点在于治未病。学会调理自身体质,有助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在第三十六期《国医大讲堂》上,广东省名中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原科主任杨宏志教授以《中老年健康危机及中医养生》为题,告诉大家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养生保健来改善体质,进而预防和减缓疾病的发生。
本场讲座吸引大量市民观看,线上线下有超1.7万人参与,直播间相当热闹,纷纷点赞和留言互动。
养生保健,重点在哪?如何通过吃来调整体质,保持健康?日常可以运用哪些保健手段?
一起来看看。
护肝保肝很重要
肝主藏血、主疏泄、主宗筋、管脊柱,不仅调节全身血液、影响脾胃正常的升降纳运功能,而且是韧带、筋膜等组织的营养来源,如果肝血不足,颈腰椎病等都容易找上门来,甚至导致心脏供血严重不足,诱发心梗、脑卒中等,因此特别要注意护肝保肝。
肝血不足的病因,从中医角度讲,有可能是受了风寒、出汗过多、被不良情绪所伤、饮食不均、熬夜、过度运动及运动时间不当等。
杨宏志教授表示,养生保健要注意保暖防寒,不伤阳气,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情绪:遇到事情不要激动,不要烦恼,发怒伤肝,高血压、月经失调、乳腺增生、乳腺癌等都与肝功能异常相关。
起居:早睡早起身体好,临床观察,晚睡晚起会损耗气血,夜猫子容易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肿瘤。
运动:《黄帝内经》说入暮不要扰筋骨,不要扰阳气,运动的时间最好在下午,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引发猝死危机。“春季是养肝最佳时节,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家可以适当地进行户外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如何科学地吃?
一日三餐吃得对不对,决定着体质和健康。早餐多吃一些,午餐及晚餐七分饱即可,否则伤阳气。晚上7点以后应禁食,有助于避免发胖,也不会增加脾胃负担,导致疾病丛生。
人体70%是水分,首先水要喝对,不能光喝白开水,尤其广东地区天气热,容易出汗,可以多喝粥和汤,补充生理盐水;
人最容易缺乏的离子是钙和锌,可食用豆类、坚果、芝麻、海产品等补充;
防癌要多吃高粱、玉米等五谷杂粮,减少摄入动物蛋白;
进食顺序也很重要,先喝汤水,再吃水果,接着是素菜,最后吃荤菜;也可用破壁机打果汁、米糊等,吸收率高2~4倍。
补气可坚持用人参煲汤或泡水喝,也可用黄芪和党参代替;
食欲不振可以吃些生姜、陈皮或山楂开胃;
补血可以用当归、龙眼、阿胶、玉竹煲汤。
膏方经过高温反复浓缩提取,具有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等综合作用,让四季养生和纠偏去病相结合,在治未病方面尤其受到青睐。“很多膏方药食同源,都有补血功效,但如果血亏原因主要是胃肠道吸收不好引起,膏方还会增加胃肠负担,所以要辩证食用。”杨宏志教授提醒。
这些保健手段居家可操作
生病很大程度上是免疫力下降引起感染和炎症,导致代谢紊乱,发生了中医说的经络堵塞。除了改善生活习惯、调理饮食之外,还可以试试手法、针灸、刮痧、穴位贴敷等特色保健手段。广东地区湿气重,这些方法可以把寒邪引出来,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起到治未病效果。
刮痧工具推荐使用铜砭,黄铜材质具有金属传导性,又能杀菌消毒,效果尤佳,也可选用玉石、水牛角等材质。
杨宏志教授介绍了几个我们平时在家就可以操作的刮痧方法:
先伸出手掌,沿着手腕往肘部方向,靠近大拇指这一侧进行刮痧,一边刮一边活动脖子,可以缓解颈肩劳损,也可刮中间位置缓解心脏不舒服;如果腰背很痛,沿着手腕往上摸,如肘横纹下2寸的手三里附近比较僵硬或者感觉痛,可在患处刮痧;急性胃痛的时候,把肘窝刮出痧,症状可有效缓解。
刮痧之后皮肤毛孔打开,容易受寒,需要注意保暖,并且6个小时之内不能洗澡。
痛之所在就是病之所在,建议平时摸到身上哪里痛,多刮一刮或者揉开。没有刮痧工具,可以用后溪穴(握拳,掌横纹末端的凹陷处)去敲桌子边,改善脊柱供血,是久坐不动之人的保健良方。
要是经过这些处理,症状没有缓解,还是需要及时就医,不要延误病情。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