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5月1日是我国第23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主题为——“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
4月25日上午,深圳市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标志着以“职业健康‘圳’先行”为主线的系列宣传活动拉开序幕。
活动通过情景教学、互动科普和专家义诊相结合的形式,在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同时,重点聚焦职场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
01、沉浸式体验,助力传播健康理念
活动现场设置了趣味游园,通过多种互动形式帮助劳动者“去班味”——
体验不同行业的专业防护装备,提升防护意识。
情绪颜色球和“丢出烦恼”飞盘九宫格,帮助参与者释放压力。
“职业病快问快答”,帮助市民补全职业病防治常识短板,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在义诊咨询区,医生针对久坐肩背疼等常见问题提供了专业建议。
对于心理健康问题,专家强调:“职场压力需及时疏导,可通过运动、冥想、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同时企业也应建立更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02、目录扩容,劳动者身心健康守护升级
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即将实施,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首次被纳入法定职业病类别。
这一调整反映了职场健康问题的多元化趋势,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强度工作、职场人际冲突以及职业转型等压力,是引发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
03、多措并举,构建防控新格局
职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传统职业病危害依然不可忽视。深圳市职业病监测数据显示,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持续位居首位,且中小微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仍然薄弱。
为此,深圳创新推出四大举措。
1. 重点行业专项治理
针对印刷、电镀和电子等行业实施职业病危害闭环管控,通过“识别监测—风险评估—工程治理—效果评价”全链条防控,提升源头防控能力;
2. 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
将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秉持“科学监测、精准防控、标准推广”理念,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3. 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构建“一体化”职业健康保护模式,实现保护人群和目标疾病“双拓展”;
4. 创新中小微企业帮扶模式
以工业园为单元,建立“监测评估—工程防护—健康促进”园区帮扶机制,发挥三级技术支撑体系联动作用,破解中小微企业职业病防治难题。
来源: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