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微资讯

欢迎凯旋!深圳援外医疗队获颁赤道几内亚“国家独立勋章”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5-07-01 09:01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25年6月25日,赤道几内亚(简称“赤几”)总统奥比昂向由深圳整建制承派的第33批援赤几中国医疗队(简称“深圳援外医疗队”)颁发该国最高荣誉——国家独立勋章,以表彰他们在援外期间为提升赤几民众健康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据了解,这是深圳首次整建制向赤几派遣援外医疗队。本次医疗队共25人来自深圳13家医疗卫生机构,涵盖专业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眼科、骨科、麻醉科、儿科、中医科、检验科和公共卫生,分为3个小队在赤几的马拉博地区医院、巴塔地区医院和随机指定地点工作。目前医疗队已于6月30日顺利返深。

1.jpg

6月30日下午,深圳援外医疗队结束19个月的援外工作,顺利落地广州白云机场。

  在漏雨的手术室里,与“死神”竞速

  出发前,队员们已经对当地缺医少药的状况有所了解。但当真正踏进他们工作的医院时,大家还是怔住了:摇摇欲坠的病床上铺着已经爆出海绵的床垫,床单的颜色五花八门;一个个锈迹斑斑的铁桶里放着“消毒”好的手术器械,有时翻遍了也找不出成套的东西;消毒纱布、棉球都是紧俏物资,排在后面的病人根本没得用;由于缺水,巴塔医院甚至要收集空调冷凝水用于手术室洗手……

  但眼前的困难并没有把队员们吓倒。他们立即组织起来,自己动手为手术器械除锈、润滑和消毒,对着网上的视频教程维修坏掉的医疗设备,通过后方派员医疗机构购置手术器材捐赠给医院使用。

  有一次,麻醉科的严霞医生突遇一位双胎胎盘早剥大出血的产妇,当时面临着抢救药品所剩无几、血库告急、麻醉机要不断拍打才能勉强工作的窘境,在加快补液速度的同时,严医生严密观察病情,谨慎计算药物用量,竭尽所能稳住病情。最终,在赶来支援的其他队员协助下,成功将这位已经丢失全身血液3/4的患者救下。

2.jpg

在中赤几友好医院开展妇科手术,结束当地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历史。

  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深圳援外医疗队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了19个月的援外工作,共完成诊疗7.9万人次,挽救了近2000名各类重症患者的生命。同时,开展了赤几首台眼底激光光凝手术、阴式子宫全切手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手术等新技术项目,赢得了当地群众和赤几卫生部的高度赞誉。赤几卫生部常务副部长说:“医疗队用实际行动和骄人的成绩,证明中国始终通过医疗队向我们的人民提供最大的帮助,是中赤几传统友谊的最佳例证。”

  医生拖着行李箱,开启“追光之旅”

  赤几紫外线强度较高,白内障发病率居高不下。很多患者无力负担手术费,只能在黑暗中默默忍受,青壮年发病的患者甚至因此丢掉工作,让整个家庭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为了让更多的白内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医疗队主动联系当地最具影响力的慈善基金会,携手开展“爱与光明之旅”免费白内障手术项目。其中,基金会负责在当地进行宣传发动、提供筛查和手术的场地,医疗队则主要专注临床治疗,同时负责筹措晶体耗材保障手术实施。

  由于从赤几居住人口最多的大陆巴塔市到首都奥科岛需要乘坐飞机跨越600公里,在解决了手术场地和晶体问题后,患者就诊的交通又成了“拦路虎”。于是,深圳援外医疗队员把手术设备拆散,连同各种器械、药品和耗材装进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行李箱,乘小飞机进行巡回手术,实现“患者不动医生动”,被当地人称为“装在行李箱中的眼科医院”。

3.jpg

完成赤几历史上首台全麻下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

  6岁阿梅莉亚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白内障,因为没钱到国外手术只能在盲童学校学习。基金会将她介绍过来,医疗队为她实施了全麻下的双眼白内障摘除,她成为赤几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当拆开双眼纱布的瞬间,小姑娘先是一怔,突然恢复的光明竟然把她吓得哭起来了。当她迈开双腿奔向母亲,母亲随即也跟着嚎啕大哭起来。写给医疗队的感谢信中,她的父亲说道:“中国医疗队的大爱,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命运。”

  在医疗队的努力下,国内爱心企业和赤几政要、侨领等纷纷为项目募捐,多边筹资机制建起使“爱与光明之旅”项目可持续发展。截至2025年6月,该项目已累计实施免费白内障手术489台,基金会致信国家卫生健康委、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以示感谢:“第33批中国医疗队与我会合作开展了爱与光明之旅项目,为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手术,带给他们光明与希望。这项工作不仅展现了中国医生的崇高医德和中国人民的慷慨大爱,更彰显了两国人民携手共进的深厚友谊。”

  参考中国经验,有效开展村镇疟疾防治

  赤几大陆地区是非洲疟疾疫情最严峻的区域之一,农村的患病率高达60%,疟疾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医疗队参考中国疟疾防治的成功经验,主动向赤几卫生部提出《村镇疟疾防治计划》,旨在建立集“社区赋能”(居民健康教育和社区动员)、“病例管理”(全面筛查+规范治疗+新发病例监测)和“虫媒控制”(推广使用驱虫蚊帐+长效杀虫剂滞留喷洒+清除蚊虫滋生地)于一体的“三维疟疾防控体系”。由于设计科学、可行性高,项目得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和资金赞助,成为该地区近15年来首个成功开展的疟疾防治项目。

  由于当地居民从小易得疟疾,一名当地村长曾无奈地表示:“几乎家家都有孩子死于疟疾,这是命!”“宿命论”的说法使得村民对项目持保守观望态度。为提高村民的参与度,鼓励他们主动进行筛查和治疗,队员们甚至使出“绝招”——给来抽血筛查的村民每人发两个熟鸡蛋。没想到这一招十分奏效,最后参加筛查的人数超过当地总人数的九成。

4.jpg

 在涅方市开展村镇疟疾筛查防治工作

  为了把预防措施落实到位,队员们顶着烈日,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和当地医护一起走进村庄,挨家挨户为村民发放蚊帐和杀虫剂,耐心讲解预防和治疗方法。2025年3月22日项目启动以来,共筛查患者900多人次,治疗疟疾患者500多人次,发放蚊帐310顶,完成277间房屋的治理喷洒,疫情得到迅速控制。

  在接受综合干预试点的阿尔明顿村,“中国经验”迅速将疟疾感染率从59.3%降到10%以下。在队员进行入户随访时,老村长指着睡在蚊帐里的孙子说:“中国医生的方法非常有效,现在我一点也不担心孙子会得疟疾了。”

  中医的神奇疗效,在当地“走红”

  “我的头晕消失了,真是太神奇了!”来自赤几的涅方市43岁患者萨尔瓦多激动地拉着中医科医生的手。

  原来,这名患者4年前头部被撞击后,只要一动就会诱发头晕,吃许多药都无济于事。经检查,医生诊断他患有“耳石症”,随即采取Epley手法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并施以针灸改善颈部平衡。困扰了萨尔瓦多4年的眩晕消失了!于是就有了致谢的一幕。

  中医科是首次加入巡诊,也是涅方市民首次接触中医诊疗。有些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在接受推拿和针灸治疗后立即有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一位70岁的老爷爷,双膝关节痛走不了路,手法和针灸治疗后步态轻盈,直夸赞中医神奇!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很快就收获一众粉丝,当天一上午中医科就接诊患者40多人次。

5.jpg

中医科成为首都马拉博医院最受欢迎的科室

  中医在赤几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医疗队有了把中医推拿和针灸治疗技术留下来的想法。为做好培训课程,医疗队员一边治疗一边练西班牙语,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中医科的护士何塞菲娜现在已经可以开展简单的针灸治疗,在赤几卫生部国务秘书视察医院时还秀了一把“针技”,现在患者都已经亲切地称她为“Docdora Josefina(何塞菲娜医生)”。

  “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还计划开展中医文化宣传日,把当地能够找到的中草药和简单方剂介绍给赤几居民,让他们能够使用中草药进行简单的疾病处理。”医疗队员表示。中医在非洲大有可为,期待通过他们的努力,让祖国的中医药文化在赤几、在非洲的大地上开花结果。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除了要治病救人,医疗队还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争取把技术留在当地。

  腹腔镜技术在赤几尚处于萌芽状态,能够开展此项技术的机构屈指可数。医疗队自2024年3月1日开展首台腹腔镜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就将手术病种从普外科拓展至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出入院时间均控制在48小时以内,成功实现了微创和快速康复。这吸引了大量赤几同行前来观摩学习。医疗队顺势在首都各医院开展腹腔镜技术培训班,通过理论培训、模拟器训练、临床实操等教学形式,努力把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目前,2名当地外科医生已初步掌握该项技术。

6.jpg

在中赤几友好医院开展外科手术,结束当地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历史。

  医疗队眼科借助AI和网络,进行眼底疾病诊断培训效果显著,当地眼科医生首次诊断出眼底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出血导致失明的病例。当地麻醉技师已经能够独立开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束了当地上肢手术只能采取局麻、边手术边哀嚎的“喊叫麻醉”历史。

  目前,在赤几的华人华侨和中资机构员工约有1500人,医疗队主动上门为他们提供体检服务,同时自费购置血脂、血糖、尿酸检测设备试剂,增配便携式超声和全自动血球分类机等设备,有效加强了驻地门诊辅助检查能力。截至目前,健康体检服务开展两年,体检人数达600余人次。体检时发现了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还诊断出了甲状腺癌、乳腺癌等疾病,使同胞有机会及时接受手术治疗。

  此外,针对援外药械品类数量庞大、手工登记管理低效易错、易浪费等的问题,医疗队牵头设计并建立药械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药械入库赋码、出库扫码,实现数量、有效期、位置等信息的自动维护,同时具备临期预警、过期报警、扫码查询和一键盘存功能。目前该系统已申请软件著作权,在广东省其他援外医疗队中推广应用。

来源:第33批援赤几中国医疗队 田怀谷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