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微资讯

推动家庭医学标准国际化!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家庭医学评审评价研究中心成立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5-10-17 09:4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在成功推动中国医院评审标准与国际接轨之后,深圳又将标准化建设的重点投向基层医疗领域,开启了构建国际水准家庭医学服务认证体系的标志性步伐。

  10月15日,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家庭医学评审评价研究中心(简称“评审评价中心”)在深圳前海国际人才港挂牌成立。

1.jpg

  该评审评价中心是由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宝安区中心医院与香港大湾区医疗集团联合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第三方社会组织,依托粤港澳三地医疗资源深度融合与商业健康保险支付创新优势,结合前海深港规则衔接枢纽的有利条件,积极对接国际权威医学标准组织,构建符合国际规范、广受认可的家庭医学服务认证体系。未来将以家庭医学为核心、价值医疗为驱动,为大湾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认证服务,持续推动区域医疗服务标准化与国际化。

  01、从“健康守门人”迈向国际标准

  社康与家庭医生服务已成为深圳“特产”。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兼具区域特色与国际水准的家庭医学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已成为提升基层医疗能力的破题之要。

  据介绍,评审评价中心将立足深圳、辐射大湾区,致力于研究和制定区域家庭医学服务评审标准,探索家庭医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推动基层社康机构、专科诊所及健康管理机构等实现服务体系化、规范化建设,促进粤港澳三地家庭医学交流与合作,探索及推广医疗与保险协同机制。

  评审评价中心理事傅鉴苏表示,该中心将联合政府、医疗机构与保险企业,共同打造覆盖培训、评审、支付和数字化管理的闭环体系,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专业、可信任、可负担的健康服务。同时,研究中心也将助力商业保险与基层医疗协同发展,实现“评审标准+支付机制”的良性互动。

  该中心共有9名理事,其中6人为香港籍,这也是首次有香港籍居民在深圳民非机构中担任理事。

  02、打造家庭医学质量管理“湾区样本”

  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评审评价中心的成立将为深圳乃至大湾区家庭医学的标准化评审提供科学依据,并加强区域间标准衔接与制度互通,推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协同、社会参与”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中国家庭医学质量管理的“湾区样本”。

2.png

  宝安区副区长李宏涛表示,宝安区牵头成立评审评价中心,未来将聚焦“基层医疗标准化+跨境服务一体化”,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家庭医学评审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好前海跨境医疗创新合作政策,将宝安打造为港澳居民北上问诊首选目的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大融合。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文娉表示,前海将全方位支持评审评价中心在标准制定、项目试点、人才培养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湾区家庭医学标准高地”,为健康湾区建设注入更多“前海力量”。前海目前正积极探索两地保险创新合作,推动跨境保险汇兑便利化试点业务扩大规模,为合法持有香港保单的大湾区居民提供理赔续费等售后服务;持续优化港澳保险与内地医院结算服务;加快在前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

  03、探索“国际金融+医疗”创新模式

  据了解,评审评价中心成立后,将推动系列具体工作:

  一是组建标准研发、认证评估、学术研究与国际合作四大专业委员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家庭医学服务评审评价标准》的国际认证和推广,建设面向国际的家庭医学标准研究与培训平台。

  二是积极对接国际权威组织,探索与国际标准的互认路径,推动评审成果的行业认可与跨区域流通。

  三是发挥“标准研发与发布、认证与评估服务、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行业交流与合作”四大职能,促进区域间资源共享与制度互认。

  四是依托粤港澳医疗体系的比较优势,推动跨境医疗服务、保险直付及价值医疗模式的深度融合。

  未来,评审评价中心还将联动各医疗机构和学术团体,探索“国际金融+医疗”的创新模式,持续优化家庭医生评审标准和评价体系,推动形成“标准共建、结果互认、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同时,更对接国际标准,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服务接轨国际规则铺设通道,助力打造与国际一流湾区相匹配的基层医疗体系。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