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耳的急诊电话划破宁静:“58岁男性,突发撕裂样腹痛伴休克,外院CT提示巨大腹主动脉瘤破裂!预计10分钟后转诊抵达我院!”
听到“破裂腹主动脉瘤”几个字,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简称“市二医院”)所有值班人员的心瞬间绷紧。
01、凶险病魔,深夜匆匆而来
市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总值班内,黄医师迅速通知杨主任及手术团队,各级医生迅速到位。
腹主动脉瘤(AAA)号称“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一旦引爆,死亡率高达80%以上,每一秒流逝的都是生存的希望。
腹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动脉之一,负责向下半身输送血液。当动脉壁因老化、高血压、动脉硬化或遗传因素导致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退化时,局部血管壁会逐渐变薄并向外膨出,形成瘤体。
腹主动脉瘤破裂是血管外科最危急的疾病之一,指腹主动脉壁因薄弱发生破裂,导致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剧烈腹痛或背痛、低血压、意识模糊等,需立即手术干预,延迟救治死亡率极高。
02、动脉血液汹涌,绿色通道迅速启动
患者在抢救室时,面色苍白,意识模糊,血压很低,腹部膨隆如鼓,巨大的搏动性包块触手可及。
杨主任指示:“启动破裂腹主动脉瘤绿色通道!通知血库紧急备血!麻醉、手术室、介入导管室全员就位!”
一串指令在科室炸响。扩容、升压、快速转运……抢救节奏快得令人窒息。

03、启用杂交手术室+多专科团队协作
鉴于患者基础病多、开放手术耐受性极差,团队当机立断:“转入杂交手术室,行腔内修复术(EVAR)!”
麻醉团队顶住压力,加压输血、精准调控,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手术团队快速消毒铺巾,精准血管穿刺,在DSA精准导航下,导丝艰难穿越扭曲、濒临崩溃的血管腔。
患者腹主动脉瘤非常大,直径超过10CM,且血管扭曲严重,瘤颈非常短,锚定区不足。手术团队认真研究造影图像,反复调整角度,确保覆膜支架释放在最佳位置——
既不影响肾动脉血流,又要充分利用非常短的瘤颈,增加支架锚定的牢固性。


造影图像
当覆膜支架成功释放、完美隔绝破口,造影显示血流恢复通畅的瞬间。
杂交手术室里紧绷的神经终于有了片刻喘息——这枚“炸弹”,被成功拆除了!
04、ICU团队时刻守护,8天后顺利出院
病人转到重症病房,然而,战斗远未结束。大量腹膜后出血,引发了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和腹腔高压。
ICU里,重症团队24小时轮守,呼吸机辅助呼吸、精细调控内环境、抗感染……4天的生死拉锯战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意识逐渐转清。
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他握着医生的手,虚弱却清晰地说了声:“谢谢大夫。”
8天后,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趋于正常,转回血管外科普通病房,在血管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康复出院。
出院时,患者为血管外科送上“救死扶伤,恩重如山”的锦旗,表达对所有参加救治的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从急诊识别、绿色通道启动、到微创腔内修复、重症监护支持,每一个环节的精准衔接都关乎生死。破裂腹主动脉瘤的成功救治,是市二医院的血管外科技术实力与多学科协作(MDT)能力的终极体现。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硬仗,更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意志较量。敬畏生命,枕戈待旦——这就是血管外科医生的使命。
来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