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2022年度工作总结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3-06-16 18:49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22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成效明显。

  一、坚持因时因势、科学精准,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

  2022年,深圳疫情输入源头多、传播链隐蔽、扩散风险高,防控形势极为严峻复杂,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毫不退缩、迎难而上,持续强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九大能力”建设,取得“01·07”“01·31”“03·09”“06·18”“08·28”等多场决战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重大胜利,圆满完成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疫情防控保障任务,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反弹底线,有力维护了全国全省防控大局。一是坚持每日动态分析研判疫情形势。全年完成282期本土疫情风险研判报告和348期国内外风险评估报告,完成365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信息综报。每日更新发布风险地区来深人员疫情核查防控工作指引,指导做好“圈层管理”。二是创新流调溯源排查机制。市、区两级流调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组建2737人三级流调梯队,对指示病例、重点个案和群组开展流调攻坚与复盘分析,在实战中持续优化完善“扩面、加深、提速、闭环”工作指引、“快准狠扩足专精”7字流调法以及“1+4+6+24”流调工作规范。三是织密全方位哨点监测网络。加强54家发热门诊规范化管理,全国首创“153012”核酸服务圈,创新口岸跨境货车司机核酸“快检+普检”服务模式,建立我国内地首个涉疫污水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多起疫情首发病例,为全市疫情精准防控赢得宝贵时间。四是加强医疗救治和院感防控管理。疫情防控转段前,持续完善“2+10+26+54”的分层分级分流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累计救治阳性感染者万余例。“三区”管控期间,畅通封控管控人员“一出一进、一来一回”的就医渠道,切实保障急危重症、孕产妇、精神障碍等特殊人群医疗救治需求。建立完善全系统工作人员“白名单”,高效开展医疗机构涉疫应急处置,严格防范医疗机构成为疫情“放大器”。五是稳妥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坚持“党委政府找人、行业主管部门动员、卫生健康部门接种”的做法,落实重点人群“应接尽接”,通过疫苗接种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等措施提供便利接种服务,如期完成老年人接种“三个90%”“两个95%”目标。截至2022年底,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5254.08万剂,全人群全程接种覆盖率108.08%,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93.65%。

  疫情防控转段后,聚焦“保健康、防重症”“走小步、不停步”,坚决落实优化防控措施“二十条”“新十条”,提级组建市应急医疗救治组,一体化统筹调度市、区两级医疗资源,全面提升分级分类救治水平,最大程度缓疫压峰。一是强化医疗救治资源一盘棋调度。扩容二级以上医院重症床位达3300张,实现数量翻番,分区部署建设亚定点医院床位1.3万张,一周时间扩容2200余家发热门诊(诊室),火速上线“发热诊室一键查”服务。二是强化医疗物资供应保障。预拨资金扩容重症救治设备,配置发放160万份防疫治疗包,统一调配布洛芬等退热药品,分批订购帕西洛韦、阿兹夫定等抗病毒药物,紧急采购分配指脉氧仪6.86万个。三是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网格化管理。构建社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网络,划分医疗网格1005个,落实“一格一码一热线、一卡一包一团队”的“六个一”服务机制,摸清医格内241.66万重点人群身体状况,实行65岁以上老年人“红黄”标识分类管理,推动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与辖区医疗机构建立协作机制。

  二、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健康深圳建设开创新局面

  一是健康深圳行动深入开展。完善健康深圳监测评估及考核机制,成立健康深圳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发布全国首个《基层健康治理专家共识》,基层健康治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2项案例入选健康中国行动典型案例,市爱卫办荣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先进集体称号,盐田区获评国家级健康促进区。二是重点人群公共卫生服务不断优化。加强重大疾病早诊早治,完成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55.54万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及听力筛查31.20万例,适龄女生免费HPV疫苗首针累计接种4.97万剂。加强学生健康管理,完成9.8万小学生窝沟封闭、167万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233.3万幼儿及中小学生近视筛查,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营养与健康学校5家,以满分第一的成绩通过国家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中期评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三是生育支持体系持续完善。研究起草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6家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托育服务试点,全市建成托育机构724家、可提供托位达到3.59万个,普惠性托育服务实现街道全覆盖。四是新时代老龄工作全面开展。创建4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成106家广东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上线“整合照护智能服务平台”,建成2家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大鹏医养结合模式入选广东省质量强省十大典型案例。

  三、坚持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深化医改工作再出亮点。研究制订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护人员发展、经费保障“四个体系”建设整体实施方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获2021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在全省2021年深化医改考核中位列第一,市卫生健康委获市委、市政府“综合改革试点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表彰。二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再上台阶。市政府出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和推进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方案,7家医院入选广东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8家医院进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同类医院百强、3家医院进入全国同类医院十强。三是卫生健康领域“双区双改”再出新招。率先实施港澳医师多点执业,“港澳药械通”扩大至19种药品和11种医疗器械,“打造跨境医疗健康服务创新发展新高地”上榜国务院“最佳实践案例”。携手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发布全国首个《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建立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医院评审认证体系”“建立急需药械准入和全流程监管新机制”作为深圳综改试点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获全国推广。完成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和方舱设施建设、移交任务。内地与香港实现“首例器官共享”,仅用8分钟完成移植心脏快速检疫通关及深港交接。

  四、坚持扩容提质、均衡布局,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一是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加快推进。出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发布“绿色医院”评选标准,评选首批创建示范单位。出台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超额完成医疗卫生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实行基建、设备、信息化和开办费投资项目“四合一”审评审批,89个卫生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全年新增床位1920张。新增社会办医疗机构27家,港澳独资医疗机构达到11家。二是高水平医教研平台持续拓展。获批建设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为我市医疗高地建设新的里程碑。全年新增三甲医院7家、总数达32家,提前完成三甲医院倍增计划。获批建设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家,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5个,市人民医院挺进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百强。全新机制的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正式揭牌,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出任创始院长。市二医院、市三医院首次进入全国医院综合科技量值前100名,全市3个学科进入学科科技量值全国前10名。三是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成28家社区医院选址,新建社康机构54家、总数达881家,新增全科医生1443名,发布国内首部《全科医师专业技术能力评价指南》,全市老年人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三类重点人群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92.82%。四是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光明区国际中医药港获批广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试点,启动首批鹏城岐黄工程高层次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6名候选人获第五届广东省名中医称号。

  五、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卫生健康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提升

  一是卫生健康法治化水平稳步提升。配合市人大全新修订出台特区医疗条例、中医药条例,创新将“生前预嘱”、专科护士制度以及扩大中医护士执业权限入法。筹建市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地方标准14项。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全年卫生行政处罚案件3053宗、罚没款4781.2万元,2宗案件获广东省卫生行政处罚典型案例,“智慧卫监”项目入选“深圳市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创新成果”。抓实重要节点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工作,牢牢守住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底线。二是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持续优化。探索公立医院编制周转制度,提升事业编制使用效能,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60个,遴选第二批“菁英人才”358名,评聘确定特聘岗位人选242人。组织全市75家医疗卫生单位面向全国招聘人才,共发布岗位1990个。三是智慧健康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实施政府治理“一网统管”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筹建全市电子处方中心,推进医院间检验检查数据互联互通,新增8家互联网医院,5家医院入选广东省“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医院建设单位,70家医院实现医保脱卡支付,4家医院通过电子病历评级6级。

  六、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汇聚起奋进卫生健康事业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一是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传达学习、研讨培训、抓落实促发展”三阶段,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全覆盖”,举办宣讲活动20余场,组织1.2万余名党员参加线上学习。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规范完善第一议题学习内容,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二是完善行业党建工作机制。强化行业党建统筹,建立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17家市属公立医院全部修订完善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45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实现党建入章程。三是奏响卫生健康“最强音”。广泛宣传伟大抗疫精神和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强化疫情防控政策解读及正面引导,“电话发我”“茶光村早餐店小哥”“儿童医院千里救婴”事件引发全网点赞,充分体现了“深圳态度”“深圳速度”“深圳温度”。市民群众理解配合疫情防控措施、积极参与基层健康治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历史最高,全社会关注健康、追求健康、维护健康的良好氛围前所未有。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