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六月份以来,本市气温迅速攀升,湿度也较高,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风险日益增大。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因摄入被致病性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但在夏秋季高发,5-10月较多。这与夏季气温高,细菌易于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密切相关,也与机体的防御功能降低,易感性增高有关。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为避免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建议采取“食品安全五大要点”作为预防性措施,“食品安全五大要点”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消费者和食品从业人员的建议,目的为在食品制备和存储期间减少有害微生物的污染。
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一、保持清洁
1.制作食品前需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经常还要洗手;
2.便后应洗手;
3.清洗和消毒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和设备;
4.避免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二、生熟分开
1.生的肉、禽和海产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存放;
2.处理生的食物应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切肉板;
3.使用器皿储存食物应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触。
三、做熟
1.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和海产食品,其中心温度应确保达70℃以上;
2.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四、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1.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
2.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却(最好在5℃以下);
3.食物在冰箱中储存的时间不能过久;
五、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1.使用安全的水或进行处理以保安全;
2.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
3.选择经过加工的食品,例如经过低温消毒的牛奶;
4.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是如果要生食;
5.不吃超过保鲜期的食物。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潘柳波 张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