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俗称“黑死病”,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一种发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
传染源:老鼠、旱獭等啮齿类动物和蚤类,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传播途径:
1、跳蚤叮咬:跳蚤叮咬人类时,将病菌注入人体内而致病;
2、飞沫传播:人类吸入肺鼠疫患者呼吸或咳嗽过程中形成的飞沫或气溶胶而感染;
3、直接接触:人类在捕猎、宰杀等过程中直接接触带菌动物(鼠类等啮齿动物),细菌通过如手部倒刺等细小的伤口进入人体而致病。
跳蚤叮咬 飞沫传播
潜伏期:一般为数小时至7天,多为2至3天,个别病例可达8至9天,而肺鼠疫潜伏期可短至数小时至3天。
传染期:自发病起直至痊愈为止的整个病程。
解除隔离标准:腺鼠疫隔离至淋巴腺完全痊愈,肺鼠疫应在临床症状消失后,痰连续培养6次阴性方能出院。
临床表现:
临床常表现为起病急、高热、淋巴结肿大且剧烈疼痛,伴有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主要分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以及其它类似鼠疫。
1、腺鼠疫:最常见,典型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特点是快、痛、硬、连(肿大速度快、疼痛剧烈、质地硬、与周围组织粘连);
2、肺鼠疫:潜伏期短(24小时内)、发病急、恶寒、高热达40~41℃、咳嗽、咯血、口唇及皮肤发绀等;
3、败血型鼠疫:具有极严重症状,恶寒、高热、剧烈头痛、狂躁、神志不清、血压下降、呼吸促迫、出血等,不及时抢救1~3天内死亡。
鼠疫病情重,病死率高,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抗菌治疗,病死率可明显下降。
预防措施:
在鼠疫疫区必须做到“三报”和“三不”:
“三报”指:报告病死鼠(獭)、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
“三不”指:不私自捕猎旱獭、鼠类;不剥食鼠类和其它病死动物皮和肉;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
进入鼠疫疫区的注意事项
1、准备前往疫区工作的人员须接种疫苗,方可进入疫区;
2、 在疫区从事野外作业或可能接触鼠类的工作人员必须穿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
3、密切接触者及参与防治的工作人员应预防性服药。常用口服磺胺制剂或抗生素,一般连续5天以上;
4、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及时上报,禁止探视及患者互相来往。患者的排泄物应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