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
传染源:患病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在我国,羊、牛和猪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犬、鹿、马、骆驼。人与人之间传染罕见。
传播途径:
1、经皮肤黏膜感染:
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饲养、挤奶、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
2、经消化道感染:食用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
3、经呼吸道粘膜感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经呼吸道感染。
潜伏期:一般感染了布鲁氏菌后1~3周发病,平均2周,部分病例可长至数月甚至1年以上。
临床表现:
1、发热:长期低热,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
2、多汗:急性期患者可湿透衣裤、被褥。
3、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故俗称“懒汉症”。
4、肌肉和关节疼痛: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
6、其他: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预防措施:
1、家畜接产员、屠宰员、皮毛加工、检验检疫和兽医等有直接接触病畜风险的工种,工作时要穿工作服、佩戴帽子、口罩和手套,还应带橡皮围裙、
胶皮手套和胶靴。
2、各种乳和乳制品,要消毒后食用,不食用生奶、生肉。
3、病畜及其流产物污染的场地要彻底清理和消毒。
4、家畜要远离农舍、居民点和饮用水源,减少人与畜的接触机会,避免水源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