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圳市2019年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完善健康深圳建设工作机制。将爱国卫生运动与健康深圳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健康城市、健康城区建设指标体系,将健康深圳建设融入教育、环保、安全、交通、建筑、控烟履约等政策,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开展健康深圳行动计划落实情况专项督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人行动计划2019-2030年》,聚焦重要健康因素、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实施一批健康行动。深入推进全球“无烟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扎实推动健康城区、健康社区、健康企业、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推动以街道或社区为单元设立健康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健康社区建设。
21.全面实施公共卫生强化行动。建立市民健康积分管理与奖励激励制度。持续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实施儿童青少年视力综合防控、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全市约7万名二年级小学生实施六龄牙免费窝沟封闭。推广罗湖区全科医生进校园改革经验,完善“家-校-卫”联动学生健康教育模式,实施校园营养干预项目。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在50%以上一类社康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完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制度。制定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做好重点职业病监测、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等工作,开展尘肺、有机溶剂中毒等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规范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启动卫生应急指挥大厅和决策平台建设,开展核与辐射事故等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
22.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制定公共卫生机构体制机制改革意见,完善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统一指挥调度、统一服务管理、统一监测评价的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建立多病种、多因素的统一健康危险因素、死因监测综合服务网络。制订高水平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指导意见,推动区域性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协作平台、癌症早期筛查综合服务平台、核事故快速分诊中心与应急救治基地,以及环境健康、烟草控制、营养改善、体医融合、临床毒理等公共卫生技术指导中心建设。
23.着力推动医防融合发展。推进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南方基地、市眼病防治中心、市近视防控中心、市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中心建设。研究设立代谢病防治中心、口腔疾病防治中心。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二、三级公立医院全部设置公共卫生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预防保健、感染管理、健康教育、双向转诊等工作。开展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培训和重点传染病诊治能力培训,将医疗机构落实公共卫生责任清单绩效考核结果与医院财政补助挂钩。
24.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实施重点传染病防治攻坚行动,抓好人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病、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治准备和临床诊疗服务。抓好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脊髓灰质炎、疟疾、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病等有输入风险的急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实施疫苗智能冷链安全监控,继续做好老年人流感和肺炎疫苗、儿童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适龄儿童水痘疫苗、在校中小学生流感疫苗等免费接种和水痘疫苗应急接种项目。继续开展聚集性疫情防控月活动,降低流感、水痘、手足口病和感染性腹泻等聚集性疫情。扎实推动终结结核病行动。扩大HIV自我检测、快速检测试点,推动在健康体检中自愿参加HIV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