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科普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4-02-26 17:31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中医学将肥胖归属于“脂人”“膏人”“肥人”等范畴,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篇将人之肥瘦分为“有肥、有膏、有肉”,肥胖病因多与年龄、体质、饮食、情志、劳逸因素有关。中医认为,肥胖属本虚标实证,辨证涉及痰、湿、热等病理因素,常兼夹痰湿、血瘀、气郁等标实之证,其病位多在脾胃,与肾气虚关系密切,并可涉及五脏。

  一、常见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如下:

  胃热火郁证:肥胖多食,消谷善饥,大便不爽,甚或干结,尿黄,或有口干口苦,喜饮水,舌质红,苔黄,脉数。

  痰湿内盛证:形体肥胖,身体沉重,肢体困倦,脘痞胸满,可伴头晕,口干而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嗜食肥甘醇酒,喜卧懒动,舌质淡胖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气郁血瘀证:肥胖懒动,喜太息,胸闷胁满,面晦唇暗,肢端色泽不鲜,甚或青紫,可伴便干,失眠,男子性欲下降,女子月经不调、量少甚或闭经,经血色暗或有血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脉弦或涩。

  脾虚不运证: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脘腹痞闷,或有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则尤甚,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大便溏或便秘,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脾肾阳虚证:形体肥胖,易于疲劳,四肢不温,甚或四肢厥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

  二、食养原则和建议

  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理论和目前膳食相关肥胖科学研究文献证据,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对成人肥胖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6 条原则和建议:

  1.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

  2.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

  3.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

  4.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

  5.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

  6.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等4项食养指南的通知》附件3: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