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专题专栏 > 医疗卫生三名工程 > 进展报告




2022年02月18日

器官“悬浮”空中!北京医生“隔空”手术,横跨2000公里“闪现”深圳!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19-03-18 17:3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3月12日下午,深圳市人民医院26号手术室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手术——

  肝胆外科主任鲍世韵要为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46岁翁女士,切除胆总管囊肿和肝内外胆管取石。

  虽然这种难度较高的四级手术,对他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挑战。

  但这次,他换了一种“新姿势”上场,还召唤了一位神秘“大咖”来助阵。短短4、5小时的手术里,所有人都看得热血沸腾!

  到底发生了啥?

  术前讨论时,一个立体清晰的肝脏“悬浮”在空中,动脉、静脉、胆总管清晰可见。

  鲍世韵带着一副全息眼镜,一只手移动着器官,还时不时变换方向和大小。

  “如果是你操作这个手术,会从哪里入路?”鲍世韵对着“空气”说道。

  “我一般从左侧入路。”一个声音很快传来。

  咦,这不就是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的声音吗?

  这个时候,他应该在2000公里外的北京才是,就算是视频连线,也有一定的时间差,回答怎么会这么及时,就像身在现场一样!

  手术开始后,鲍世韵戴上了MR(混合现实)眼镜。

  不像以前,要无时无刻紧盯着电视屏幕做手术,此时的他,眼睛所见之处,都是翁女士的身体结构,还能精准避开所有重要血管。

  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小状况——

  “ 这里有点小状况,粘连比较严重。”鲍世韵又对着“空气”说道。

  话音刚落,他的眼前就出现了董家鸿用绿色笔画出的指示标。

  看到提示后,鲍世韵马上根据提示进行切入,情况很快化险为夷。

  等......等下!

  如果没有看错,董家鸿这时候应该正在北京的会诊间,拿着平板电脑看“直播”。听到鲍世韵的反映后,只在平板上“画”出了手术位置而已——

  图像怎么会瞬间“隔空传送”,出现在深圳的手术间、主刀医生鲍世韵的眼前?!

  如果手术途中有大出血,董院士也能用这种形式“现身”,马上给予我们指导,避免手术误差。”

——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鲍世韵

  原来,这是一场京深两地专家借助5G网络而开展的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协同远程手术。

  之所以联手,还得从深圳医疗界的一大名片——“医疗卫生三名工程”(简称“三名工程”)说起。

  去年,深圳市人民医院通过“三名工程”,引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肝胆胰外科团队,以此希望提高团队的科研能力,更好地为深圳患者服务。

  这场让人耳目一新的手术,也是“三名工程”又一种创新合作方式。

  以往院士指导,要么他得坐飞机到现场,要么就得打电话,这种实时指导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正是依靠着现时备受瞩目的5G网络系统。

——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鲍世韵

  手术前,技术人员已经把核磁共振和CT扫描结果等数据通过3D重建,生成全息影像,并导入到MR眼镜中。

  鲍世韵和董家鸿分别在深圳和北京,戴上MR眼镜,眼前就能呈现360°全景的3D影像,病灶和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周边的血管情况都能清楚看到。

  而以“快速”著称的5G网络,则让这两位相隔2000公里的医生“实时通信”,一旦手术出现什么状况,不在场的董家鸿都能很快知道。

  我这边看得很清楚,如同亲临手术现场,而且延时不到200毫秒,我们根本感觉不到时差。”

——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

  今年1月,世界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就在中国试验成功,这场手术中,医生先用动物“试水”,切除了小猪的肝小叶。

  “尝鲜”了这次手术,鲍世韵对5G的应用有了全新的了解。

  “很多人都觉得5G的意义在于‘快’,但我还觉得,它有很强大的安全性。比如说,外科手术万一出现了大出血,医生并不一定能很快反应过来,但5G却能让时差缩短,从而大大缩减了救命时间窗。”

  AR和MR能让医生的术前讨论和手术更直观、更精准;

  而5G技术对比4G网络,更为稳定、高速,让远程手术协同实时同步,相当于院士来到现场进行指导,极大降低了手术风险,让患者更安全。

——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鲍世韵

  未来,这一技术同样可以运用到市级医院对基层医院医生的指导中,用技术手段推动医联体发展。

来源: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商报记者郑健阳、南方日报记者向雨航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