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专题专栏 > 医疗卫生三名工程 > 进展报告




2022年02月18日

“三名工程”简报(2018年第8期)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18-12-11 14:0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创新高!深圳医院捧走102项“国自然”

  “国自然”被誉为衡量国内科研实力的“金标准”,今年深圳医疗卫生系统已摘下102“金”!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结果中,深圳市卫生计生系统共有102项入选,获资助金额3600余万元,双双创下历年新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中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中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该基金一直以其公平公正的同行评议系统,被认定为评价国内各科技单位研究实力的金标准。

  “十二五”期间,深圳市医疗卫生系统共获批183项“国自然”。而“十三五”头两年已获批136项,其中2016年54项,2017年82项。而今年102项,已超过“十二五”期间的一半。

  今年,深圳市属公立医院继续担当摘“金”主力,成功立项79项,比去年的61项增加了近三成。

  区属医院共有9家入围,比去年5家,增加近一倍。比起去年,宝安区妇幼保健院、龙华区人民医院、龙华区中心医院、福田区风湿病专科医院都是今年的新成员。而在这些新成员中,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获得3个“国自然”项目,可谓是“优等生”。

  近年来,深圳医疗卫生的科研实力、学科影响力都快速提升。在中国医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上,深圳有20个学科进入所在学科的全国排名前100,其中5个学科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三。

  这些进步,除了因为深圳在科研上不断加大投入和培育引导,也得益于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以下简称“三名工程”)在科研上的直接带动作用。

  在102个“国自然”项目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均是“三名工程”引进的名院。4家医院“国自然”项目总计19项。

  得益于“三名工程”的助力,深圳医务人员的科研水平有了突破性地进展,成果屡屡登上国际学术期刊,获得国内外大奖。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癌防治研究团队与美国国际防癌组织专家合作开展了宫颈癌复查研究,形成了“基于自取样HPV检测的宫颈癌筛查模式”,该模式在克里夫兰公布的“2017年十大医学创新”中位列第九。

  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戴勇团队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技术也入选2017中国十大医学进展。

真厉害!深圳两医生获中国医师奖

  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8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杰出医师获奖,其中有两位来自深圳。他们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何裕隆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吴瑞芳教授。

  何裕隆教授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创院院长,消化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中心主任。从医30多年,他诠释了何为“大医精诚”,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率领团队在胃肠肿瘤诊治领域达到国际领先地位,将胃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提高到了61.4%。

  吴瑞芳教授是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主任,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与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获得者。在科研上,她率领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国际瞩目的成果:“自取样HPV检测为人群宫颈癌筛查模式的建立与应用”获2017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该成果入选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评出的“2017年影响人类未来的十大医学创新成果”。

  “中国医师奖”是经国务院审核批准,经国家卫健委批准设立的我国医师行业的最高奖项,迄今为止已经举办十一届。中国医师奖的设立,旨在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医师,弘扬救死扶伤、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精神风貌,形成全民尊医重道的良好氛围,促进我国医师队伍的行业建设和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一名医生来说,“中国医师奖”代表着最高的职业奖项。据悉,深圳先后已有6名医生获此殊荣,分别是:

  第4届:市中医院肝病科周大桥教授

  第8届:市儿童医院呼吸科郑跃杰教授

  第9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朱小瑜教授

  第10届:市人民医院病理科陈灼怀教授

  第11届:中山七院何裕隆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吴瑞芳教授

非常牛!市妇保院获国自然重点项目

  8月16日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牛建民教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胎盘G蛋白偶联受体为靶点的子痫前期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及再分型--母子两代心血管代谢风险防控新策略”通过终审,获得294万元经费的资助。这是深圳市妇产科专业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与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等常规国自然项目不同,国自然重点项目的资助对象主要为已经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和突出贡献的拔尖研究者,他们通过科学道路上的长期积累、系列研究已形成固定的创新性学术思想,代表着本领域领先的学术地位,具有群体创新的导向与能力,从而为解决本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带来新的突破。而国自然重点项目,正是促进系统化创新性研究,促进科学发展,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为目标,具有“严、难、少、精”等鲜明的特点。

  牛建民教授是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从广州引进的高层次医学领军人才,为南方医科大学和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在多个国家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是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子痫前期(PE)是病理机制不明的重要产科疾病,牛建民教授从关注母子两代健康的角度出发,将PE追溯至胎盘源性疾病,瞄准G蛋白偶联受体这一重要靶分子,系统分析其在胎盘发育和PE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根据GPCRs靶分子系统表达水平差异与PE临床表型的关系,结合孕期血压变化轨迹、孕期增重轨迹、家族遗传背景等要素对PE进行再分型,可能突破现有临床分型的局限性,再分型将为PE精准干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项目同时结合GPCRs靶分子系统表达水平差异与产后母子两代心血管代谢功能的关系研究,从大人群、多维度、纵深评估生命早期不良暴露与子代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联,构建“胎盘源性疾病-母胎风险-PE再分型-母子心血管代谢风险防范”新模式,实现“从子宫到坟墓”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等重大慢病提供新的防控策略。该项目的开展将对深圳产科在全国的学科影响力起到重大的提升作用。

“三名团队”研发抗艾新药

  近年来,艾滋病的防治一直是临床和科研关注的焦点。8月31日-9月1日,艾滋病治疗与治愈新策略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专家们从基础与临床两个方面对艾滋病的治疗新策略进行了分享,并就预期效果与前景展开了讨论。会上,今年上半年宣布研究出抗艾新药的香港大学陈志伟教授团队负责人透露,该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出的新型抗体药物,投入临床使用依然需要3-5年。

  陈志伟教授团队是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引进的“三名工程”团队。今年4月26日,该团队对外宣布,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出的新型抗体药物——串联双价广谱中和抗体(BiIA-SG),可有效抑制所有测试过的HIV病毒株,并能促进清除小鼠体内的潜伏感染细胞。目前该研究成果在猴子身上的实验也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不过,投入临床使用依然需要3-5年。陈志伟教授描述,未来,艾滋病易感高危人群或只需每半年或一年打一次“疫苗”,即可有效防止被感染。这个抗体如果能最终在临床中使用,将大大降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感染率。

  市三院一直承担深圳市艾滋病诊疗的相关工作,包括住院病人收治、危重病人抢救、规范的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管理、数据信息、健康教育等,并承担了全市1.2万名HIV感染者的治疗与随访工作。在国内艾滋病救治方面,市三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7年,在市三院的努力下,深圳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已超过90%,居全省第一。

市三院新建H7N9禽流感病毒快速识别法

  近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院”)“三名工程”高福院士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CASCIRE),建立了一种四重荧光定量一步法RT-PCR方法。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待测样本中是否含有H7N9禽流感病毒、并可进一步鉴定该病毒是否为HP-H7N9禽流感突变病毒以及病毒是否已出现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耐药突变。

  通过该方法,实验室工作人员最快能够在1.5小时左右完成对待测样本的检测工作,获得病毒的突变信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该方法的建立能够为病毒流行情况的监测以及临床治疗过程中耐药突变的监测提供可靠的工具。该项研究成果于8月15日在线发表在BMC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市三院“三名工程”高福院士团队成员杨扬、李善琴和Gary Wong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团队兼职教授毕玉海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四个三名护理团队各有各的特色

  自2014年9月以来,深圳面向全球引进名医、名医院、名诊所,以提高深圳医疗水平,我市通过“三名工程”引进了四个护理专业的高水平团队,4年过去了,“三名工程”已成为深圳护理发展的新名片。近日,市卫生计生委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召开成果分享会,吸引了全市各级医院超过200名护理管理者和护理骨干参加。

  市人民医院引入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丁炎明教授团队是我市引进的第一批团队,来深开展工作四年了。丁教授团队对市人民医院从护理质量、教育培训、人才队伍建设和学术推广创新方面完善了顶层设计,有策略的推进临床规范化管理与患者满意度提升、形成护理专家定期指导机制和免费进修机制以打造人才梯队、带动形成学科优势。在三个联合专科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市人民医院获得国际伤口治疗师学校和7个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提升了专科品牌形象;底线管理、质控体系建设、质量指标建设等做法为临床护理质量把关;责任制排班、一病一品的开展和专科门诊的建立为护理专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无陪少陪病房建设、标杆病房设立、提升满意度十大举措等都让患者体验到了宾至如归的服务。

  市第二人民医院引入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守珍教授团队,是在急危重症护理方面更是处于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在成主任的带领下,市二医院将急危重症专科护理细化为危重症监护技术、急诊急救专科护理和心脑血管疾病护理三个亚方向,并从人才培养、临床能力、学术建设三方面齐头并进。二院ICU救治病人数同比增长9.5%,救治能力不断提升,重度烧伤、严重多发伤等救治成功率的提高造福了深圳市民,2017年新技术同比增长137%,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引入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洪君教授团队,在信息化管理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张主任的指导下,北大医院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规范护理质量体系,开拓新的护理模式,打造专科护理品牌:依托“云随访”平台,开展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基于大数据和循证方法的“一专科一特色”项目;以及构建于信息化基础上的“智能五环建设”都是在互联网+时代新医疗形式下值得推广的。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引入的是来自德国汉诺威医学院Meyenburg-Altwarg教授团队。中德专科护理人才教育团队在2017年10月首次开办“中德助产专科护士培训班暨高级护理研修班”,让深圳护理人有了自己的“世界级”专科护士培训中心。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还陆续开办了重症、手术/麻醉专业专科护士培训班,为深圳专科护理队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市卫生计生委孙美华副主任对8位专家的汇报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也对我们今后护理工作的方向提出了几点要求: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深圳护理人,我们应该秉承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原则,互通有无,争取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加快专利成果转化,让新技术真正服务于临床;加速推进网络信息化的完善,让护理管理质量更加标准统一;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普及,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医疗进步带来的福利,同时希望各部门共同搭建各种不同的平台,为大家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市儿童医院专家团队ICS年会“晒宝”

  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 是由泌尿、妇科、泌尿妇科、神经泌尿、小儿泌尿等多学科人员组成的有关尿控与下尿路功能障碍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最高国际学术组织,会员分布全球100余国家地区, ICS年会是全世界尿控领域最具规模和权威性的国际学术盛会。

  今年的ICS年会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召开,深圳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李守林教授团队及三名工程引入团队文建国教授团队共有2个学术委员工作会会议,3个学术讲座,2个论文PPT发言及现场讨论,6个论文壁报发言及现场讨论,其中依托科室李守林教授团队共有1个学术讲座,1个论文PPT发言及现场讨论,3个论文壁报发言及现场讨论,居国内小儿泌尿外科本次会议获邀发言排名第一,亚洲地区单个儿童医院排名前列,国际学术交流有了新的突破。

华南神经内科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专科联盟成立

  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四高”特点,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及时发现脑卒中征兆并拨打120,快速将患者送至有救治能力的专业医院,是脑卒中急救的关键。

  8月17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联合全国近百家医院,共建以开展基础研究、临床实践、教学培训、科技创新为一体的华南神经内科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专科联盟,将在成立高级培训基地、制定流程规范及搭建深圳市介入取栓网络平台等多方面发力,将深圳市有取栓条件的医院组成网络,成立神经介入取栓平台,利用现有的空中救援基地,实现卒中深圳1小时、华南地区24小时黄金救治圈。

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加盟国家协作网

  8月25日,国家心肺预防与康复中心协作网(以下简称协作网)深圳协作中心启动仪式在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举行,由此,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正式加入“协作网”,也成为广东省第一家挂牌的协作中心。

  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公益项目,“国家心肺预防与康复中心协作网”联合国内已开展和计划开展心肺康复学科的各级医院和单位,共同建立三级医疗协作体系。中心协作网的运行模式是:中心→培训基地→社康,三级挂牌,目标是通过区域中心免费培训社康及一级、二级医院,计划3年内帮助全国2000家医疗机构建立预防与康复中心。

  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将依托“国家心肺预防与康复中心协作网”的人才资源优势,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疑难病人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血压诊断、判图,网上统一授课和患者教育等活动。同时,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基层实施。通过有效监测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并回到基层康复,提升我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尤其是心肺疾病中预防和康复治疗的健康服务能力,发展新技术。

市儿童医院完成深圳首例自体脐血治脑瘫

  近日,市儿童医院完成了我市首例自体脐血回输治疗脑瘫的病例。患儿是一早产儿,3个月大时,发现头部明显后仰,不会翻身,经过详细检查诊断为脑瘫。7月10日,在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完成了自体脐血移植。8月4日,脐血回输25天后,医院康复科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初步的评估,跟之前相比,身体的紧张感有明显的缓解,而且拉起和跟随的动作也有了进步。

  脑瘫是儿童生长发育期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其发病率约千分之2.5,我国每年新增的脑瘫孩子在4万左右。而对于小儿脑瘫,并没有特效药及手术,采用包括运动疗法、电疗、按摩、热疗、手术、药物等传统疗法并不能改变脑损伤的结构破坏,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肌肉痉挛和促进运动能力发育。因此,国内外专家都在探索对于脑瘫行之有效的新疗法,其中一项就是开展自体脐血输注治疗。

  世界首例脐带血移植专家----美国杜克大学儿童移植中心及罗伯特森细胞治疗临床转化中心首席专家Joanne Kurtzberg教授主持的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脐血可以促进脑部神经元的修护,足量的自体脐血输注能够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

  韩国汉阳大学Lee Young-Ho教授通过对输注静脉自体脐血6个月以上的脑瘫儿童脑的疗效的结果评估表明,自体脐血输注安全可行,对脑瘫患儿有益。未来,自体脐血移植将为更多的脑瘫患儿提供一个治疗新选择。

市二医院完成胰岛细胞移植

  胰岛移植是目前唯一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在深圳市三名工程的支持下,胰岛移植技术今年也引进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为深圳市移植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8月5日,深圳市第二例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获得成功。

  此次移植的受者是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位2008年进行了胰肾联合移植病人,但是术后胰腺功能逐步衰竭,至去年已完全丧失了功能,由于使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欠佳,长期高血糖状态引发了相关的并发症,移植的肾脏也再一次面临衰竭。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蔡志明教授带领的转化医学研究院胰岛移植团队和倪勇教授带领的肝胆胰外科团队,在长征医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联合介入科,近日成功开展胰岛移植手术,这项新技术被认为是今后攻克糖尿病的“杀手锏”。

  目前全球有近40家医疗单位完成上千例的胰岛移植手术,其中约60%的患者在接受胰岛移植治疗后,摆脱胰岛素治疗超过5年,并且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最长的一位患者已为术后16年,仍然完全脱离胰岛素的使用。对于没有达到完全脱离胰岛素的患者,也可以进行二次胰岛移植。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8年4月28日完成深圳市第一例胰岛移植手术,术后对患者一直保持随访,目前患者刘先生仍然保持脱离胰岛素的使用,并且保持着血糖的稳定,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南山医院完成深圳首例VISTA通道下MIS-TLIF术

  近日,南山医院与三名工程引进的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周跃教授微创脊柱外科创新团队一起,开展了深圳首例VISTA通道下MIS-TLIF术,目前患者已平安出院。

  患者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脊膜及神经根严重受压,通过评估,决定实施VISTA通道下MIS-TLIF术。

  所谓的“VISTA通道”,就是从打通外界与腰椎的“管道”,而这是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周跃教授的一个创新。比起“美式通道”,VISTA通道对患者的创伤更小,而使用起来,也更加灵活。VISTA通道解决了“管道”问题,而“MIS-TLIF术”则是对突出的切除方式。“MIS-TLIF术就是通过显微镜、内窥镜的帮助,先将椎间盘突起的部分全部取出,然后再使用替代物,最后再用钉棒进行固定,将两个椎体固定在一起,就像把两个椎体焊成一个。” 通过微创手术,最终只开了18毫米的口径,便顺利解决了患者十年旧疾。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