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专题专栏 > 医疗卫生三名工程 > 进展报告




2022年02月18日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引入“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传染病病原组学创新研究团队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18-08-23 14:3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18年8月21日,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建国院士传染病病原组学创新研究团队项目启动会暨首届传染病病原组学论坛成功召开,团队专家、香港大学、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特邀嘉宾、各区CDC及相关医院的领导及骨干共110人参加会议。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该“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高度重视,市卫计委罗乐宣主任、市卫计委科教处周丽萍处长出席会议。罗主任在启动会上致辞,强调指出传染病病原组学创新研究团队的引入对深圳市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希望团队双方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各项任务。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夏俊杰主任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建国院士签署合作协议,周丽萍处长、夏俊杰主任向团队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颁发聘书,标志着传染病病原组学创新研究团队项目正式启动。

  传染病病原组学创新研究团队是深圳市引进的第四批高层次医学团队之一,云集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建国院士、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尚红教授、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杨瑞馥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阚飙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冯婕研究员等5位国内从事传染病研究的一流专家及其率队的骨干共2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2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1名何梁何利奖获得者。团队成员长期从事新发、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情的病原学研究,病原菌基因组实时分析技术和检测技术研究,以及艾滋病防治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在国内处于顶尖行列。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此次引进徐建国院士团队,双方将在新病原的发现、病原体基因组实时溯源和预警技术体系研究和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精准干预及防治靶标研究3个方向开展医教研全方位合作,在深圳建立世界一流的传染病发现监测溯源控制平台,建立针对男男同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及综合干预深圳模式,服务深圳,建立示范,辐射全国,快速提升深圳市传染病防控能力,确保深圳市传染病防控有效,服务于深圳人民的健康,并为国际超大型都市提供范式。

  首届传染病病原组学论坛在启动仪式后召开,5位专家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其中徐建国院士报告主题为“反向病原学”,其团队通过在青藏高原旱獭等野生动物中发现未知微生物并研究这些微生物与人类传染性疾病病原的基因组差异,提示对人类可能存在的风险,展示了反向病原学研究方法,为新病原的发现提供研究思路。尚红教授汇报了“MSM人群的HIV疫情特征及防治研究进展”,其团队通过长期系统监测,揭示了我国MSM人群HIV的疫情特征;通过开展深入、系列的研究,解决艾滋病防治关键问题。杨瑞馥研究员汇报主题为“细菌群体遗传学及其分析策略”,其团队长年开展鼠疫杆菌的研究,通过将病原学、遗传学、物理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学等多门学科结合,建立了鼠疫杆菌群体遗传和溯源研究模型,揭示了鼠疫杆菌与人类活动历史交融的遗传演变,并提出了副溶血弧菌、大肠埃希菌群体遗传学和溯源研究新思路。冯婕研究员汇报了其团队针对大肠埃希菌中携带的blaKPC-2质粒开展的系列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述了细菌水平转移介导耐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香港大学闫爱新副教授汇报了其团队对一株从病人分离的高耐药高毒力铜绿假单胞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高耐药和高毒力并存的分子基础。

  团队双方在会后开展了深入讨论,确立以服务人民健康为宗旨,以提升深圳市传染病防控能力为目标,结合深圳工作现有基础详细制定了项目实施的阶段进度计划,决定建立深圳市疑难细菌鉴定中心,为全市疾控机构和医疗系统提供疑难致病菌的参比诊断。针对深圳地区引起腹泻的首要病原菌沙门氏菌和副溶血弧菌开展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遗传进化及溯源技术研究,并开展男男同人群艾滋病监测及综合干预技术研究。

市疾控中心 李迎慧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