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专题专栏 > 医疗卫生三名工程 > 进展报告




2022年02月18日

“三名工程”简报(2018年第7期)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18-08-09 09:4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重要消息】

“三名工程”筑巢三年引入228个顶尖团队

十年内深圳三甲医院数将翻一番

  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是一项重要民生领域的创新工程,旨在通过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医学人才和团队,快速凝聚优质资源,使我市医疗卫生发展突破常规路径,加快将深圳打造成为区域化医疗中心步伐。自2014年启动以来,已经实施三年多,产生了很好的品牌效应,成为深圳医疗卫生的“品牌”项目。

  7月12日上午,市委卫生工委书记、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市医管中心党组书记罗乐宣率委医政处、科教处、规划信息处和市医管中心等7个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做客深圳电台先锋898《民心桥》节目现场,围绕我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成效体现建高地成果这一主题接受访谈,并与听众进行沟通、交流。

名医团队来深带动学科发展

  在名医(名科)建设方面,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一方面,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给学科请“一对一家教”,而且是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家教”。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三名团队228个,其中院士级别的团队68个。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团队1个,国外院士团队15个,国内两院院士团队52个。 引进境外团队37个,来自世界1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10个)、英国(7个)、澳大利亚(6个)等。

  引进团队定期来深开展工作,开设专家门诊、指导疑难手术及会诊、开展病例讨论,联合培养人才、开展科研合作、举办学术会议等,不仅使我市居民在本市就能享受到国际、国内知名专家的高水平医疗服务,而且通过合作,指导我市的学科谋划学科发展,使各学科进一步明晰学科发展主攻方向、重点发展领域,有力地推动了医院和学科的医教研水平的提升。

  除了引进,我市也加大自身人才的培养,实施卫生人才出国(境)研修计划和高水平医学学术会议计划。近三年,全市共选派319名专业技术骨干赴国际著名医疗机构进行3个月以上的专业技术研修,每年全市举办上百场高水平医学专业学术会议。

  在引进团队的扶持和引导下,各学科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部分学科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全市有20个学科进入所在学科全国排名前100名,其中,排名前50名的学科有9个。

新建医院引入名校名院合作办医

  在名院建设方面,推动合作办医。对于新建市属公立医院,采取委托国内外著名高校或医疗机构运营管理的方式,借助其优质医疗资源和先进管理经验,高起点快速借力发展,打造“名院”。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国际视野、先进理念引领改革和发展,树立了公立医院改革样板,开业5年即通过“三甲”医院评审,成为广东省最年轻的三甲综合性医院,最近又成为广东省首批9家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医院之一。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于2015年底开业,目前已开展三级医院所有诊疗项目,并且成为深圳首个航空救援基地医院。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实行“一院两区”的运营模式,北京、深圳两区共享技术、人才、学科建设优质医疗资源,正式运营才一年,快速带动全市肿瘤学科的发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已于今年5月开业,医院引进的高级职称人员80%来自中大医科系统。

  此外,从去年底到今年,已经陆续或将要有一批新建医院投入使用,包括深圳萨米国际医疗中心、深圳大学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等。

  在“名诊所(名医诊疗中心)”建设方面,坚持特色办医。目前全市已挂牌成立8家名(中)医诊疗中心,其中,包括5家名中医诊疗中心。

下一步将实行“靶向引进”

  罗乐宣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围绕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建设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目标,瞄准国际国内一流,集聚和培养一批具有领军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吸引和建设一批具有创新服务能力的高水平医院,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多元化服务能力的诊疗平台,形成名医有水平、名院有品牌、名诊所有特色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建成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现代化国际化医疗服务体系。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一是要集聚和培养一批具有领军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今后,三名团队引进将实行“靶向引进”,主要面向谋篇布局、解决“痛点”、提供公共支撑几个靶标实施“精准引进”。同时,实施“菁英人才培养计划”,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实施分层次培养。

  二是吸引和建设一批具有创新服务能力的高水平医院。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计划,分层次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第一层次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综合医院。目前我市正在制定政策,对于列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的,按照一定比例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对于具备冲击“登峰计划”条件的后备培育医院,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力争未来3年有3-5家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行列。同时,利用10年时间,将深圳三级甲等医院数量翻一番。第二层次要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专科医院。

  三是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多元化服务能力的诊疗平台,鼓励和培育医疗服务新业态,加大新兴医疗人才培养等。

  【学术交流】

“重大新发传染病临床与影像学高峰论坛”在深举行

  7月14至15日,由深圳市慢病防治中心、深圳市人民医院、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全国“重大新发传染病临床与影像学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

  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道疾病国家重大实验室主任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大传染病防控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技术总师侯云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医学真菌研究所所长廖万清,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等在内的200多名国内外流行病学、病毒学、临床医学、影像学等相关领域、学科的顶级专家、学者齐集一堂,就目前全球新发传染病防控的最新形势、技术发展等热点内容进行深入研讨。诺贝尔奖得主 Barry Marshall院士发来视频对大会表示祝贺。

  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或者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区域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如SARS、H5N1、马尔堡出血热、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艾滋病、莱姆病等以及过去基本消灭或已被人类控制,但由于抗药性或公共卫生措施的消弱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如霍乱、鼠疫、黄热病、登革热、伤寒、疟疾、艾滋病、结核病、流感等。

  2017年,一份官方全球传染病疫情报告显示,新发传染病和死灰复燃的传染病正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前沿城市,深圳也面临着新发传染病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2017年,深圳市慢病防治中心通过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了复旦大学高谦教授结核病防控策略和示范应用研究团队,对于深圳进一步创新防控策略,落实防治措施,提升防控效果,带来了更加有力的推动。

  据悉,在此次高峰论坛举办的同时,由国家卫健委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权威医学期刊《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编委会第一届编委会议于7月14日在深圳市慢病防治中心举行。该杂志于2016年落地深圳出版发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担任该杂志总顾问,200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歇尔、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侯云德、廖万清等任名誉主编。为广东深圳在全国医学系列期刊中取得一席之地,同时也为传播和交流新发传染病新知识新技术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术共享平台。目前该杂志已出版发行7期,在海内外传染病医学领域引起了极大关注。

  此外,由北京、上海、深圳、山东、武汉、湖南、云南、重庆等地目前60余家医院组成的“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也在此次会议中揭牌成立。该“联盟”主要工作内容涉及行业标准制定(目前正在制定39种传染性疾病的影像诊断标准)、基层帮扶(学术、技术及管理)、国内外学术交流、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远程医疗及学术培训等。是以全国为业务范围的非盈利性学术组织,成员单位呈持续增多的态势。

第三届哈佛—深圳生殖医学高峰论坛举行

市妇幼保健院获第三代试管婴儿筹建资质

  7月14日,广东省医学会第八次生殖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哈佛—深圳生殖医学高峰论坛及 2018 年辅助生殖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在龙岗举行。

  据介绍,此次学术活动为期三天,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承办。大会以“生殖医学疑难问题及其对策”为主题,学术交流环节汇集了近年来辅助生殖医学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基础研究进展,国内外专家对此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和对话。

  据了解,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继获得夫精人工授精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的运行资质以来,今年3月又成功获得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第三代试管婴儿)”的筹建资质,预计今年底可临床运行。所谓第三代试管婴儿,是指在受精卵移植进母体前,还有一个异常基因、染色体检测环节,以免出现千辛万苦怀上的宝宝,后面发现有遗传性疾病。

  依托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引进了“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贝斯以色列生殖医学团队”,共同构建“哈佛 - 深圳生殖医学中心”,引进该团队三年来,双方在技术支持、远程门诊、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多方面紧密交流,建立了全方位、一体化的诊疗模式。同时,市妇幼保健院在深圳妇幼系统建立了“深圳市辅助生殖专科联盟”,签约我市多家医院,携手共建生殖医学共同体。

全国超微与分子病理学论坛在深召开

市肿瘤医院将建全市最大的病理中心

  近日,第四届全国超微与分子病理高端学术论坛在深圳召开,通过学术交流,带来电镜技术应用、分子技术发展和人工智能病理诊断的最新进展。

  此次学术论坛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超微与分子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日友好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笪冀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超微与分子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陆江阳介绍,电镜技术曾经有过辉煌的时代,当年SARS病毒是通过电镜技术找出病源体,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放弃了电镜技术,一些年轻医生都不懂得如何操作。尽管目前有了分子病理技术,但电镜技术也不该丢弃,两种技术结合有助于病理分析,疾病诊断。

  在本次高端学术论坛的学术交流阶段,有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美国的著名学者做了十四场报告。报告内容有临床实用的诊断 知识研究总结,也有电镜技术应用、分子病理技术发展和人工智能病理诊断的最新进展。全方位体现了高技术发展、多学科协作,共同提高病理水平的办会理念。

  对于肿瘤医院来说,病理科尤为重要。无论是肿瘤患者的前期诊断,还是治疗过程中的观察,病理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将建全市最大病理诊断中心。该中心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共享北京和深圳骨干人员及先进管理经验。科室建筑面积约3100㎡,由组织病理室、细胞病理室及分子病理室三大部分组成,拥有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设备。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精神科医师联盟大会举办

  7月28日,由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指导,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深圳市康宁医院承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精神科医师联盟大会暨合作交流论坛”在深召开。全国共计87家医院、232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围绕精神医学研究前沿及大湾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进行了交流。

  本次会议不仅在三地精神卫生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更是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积极落实。

  会上,各专家分别就中国睡眠医学发展、美国阿片类危机启示、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准医学下精神疾病研究、国际双相障碍研究热点等内容做主题讲座,并分别介绍了部分省份及城市的精神卫生服务现状。

  在主题论坛环节,专家们围绕“大湾区精神卫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和“大湾区精神科机构合作交流展望”两个主题发表观点。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精神科医师联盟成立,加强三地优质精神卫生服务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学术交融。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精神科医师联盟主任刘铁榜教授表示联盟成员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融合发展,为中国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共有、共建、共享的粤港澳大湾区样板,共绘大湾区精神医学发展蓝图。

“建方教授月月讲”成为市慢病中心三名品牌

  7月27日,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系列学术活动"皮肤病诊疗新进展暨建方教授月月讲"在深召开,本次会议由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主办。

  本次会议大咖云集,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院长顾恒教授、“三名工程”引进团队带头人孙建方教授、 广东省皮肤病医院院长杨斌教授等8位专家进行授课,授课内容涵盖皮肤结核、特应性皮炎、阿克曼病理诊断模式等内容的新进展。会议不仅吸引了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皮肤科医生近200人,还吸引了周边城市如东莞、惠州皮肤科医生前来学习,未到开场时间会场便已座无虚席。

  “建方教授月月讲”活动是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三名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该活动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至第十期,可以说是“场场爆满”,其影响力已向整个华南地区扩散。“三名工程”的引进真正发挥传帮带作用,使深圳市皮肤科医生不断提升临床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给我市市民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名成果】

市疾控中心:与院士团队再研发出两项专利

  近日,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建忠院士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研究创新团队”再次成功研发了两种新型的食品安全检测专利技术,为保障市民食品安全、配合“一街道一快检车一快检室”重大工程的建设再立新功。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有害物质的残留不仅对市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还容易造成消费者恐慌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为保障市民食品安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的要求,提升食品中重要危害物快速检测技术刻不容缓。食品安全检测往往需现场实时检测,在实际检测中快速检测方法检测样本比例超过80%。因此发展高灵敏、高通量、多残留的免疫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三名工程”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团队合作,配合“一街道一快检车一快检室”重大工程的建设,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方面开展工作,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016年至今,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研究创新团队将相关研究成果转化,已成功申请了8个专利,5个专利待审核。广泛开展针对多种食源性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对包括双酚A、磺胺、尼卡巴嗪、金刚烷胺、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交链孢酚、氟尼辛、黄曲霉毒素M1、赭曲霉毒素A、腐马菌素、脱氧雪腐镰刀烯醇在内的多种食源性污染物进行检测分析方法的建立、优化;近期,再次成功研发了只需一步即能检测鸡肉中金刚烷胺残留的新型超灵敏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免疫传感器;能同时检测玉米粉中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两种残留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两个新研究的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Food Control》和《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期刊上,此外,相关专利也正在申请中。

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一研究成果获奖

  由美洲生殖免疫学会和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分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和上海市免疫学会承办,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和苏州市立医院协办的“中美联合生殖免疫大会暨第38届美洲生殖免疫大会暨第6届中国生殖免疫大会”于2018年6月28日-7月1日,在上海召开。

  本次大会是美洲生殖免疫学会首次与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分会协作举办,也是大会第一次走出美洲、走进亚洲。大会以“生殖免疫与母-婴健康”为主题,并围绕“基础免疫学研究前沿、母-胎界面免疫调节、免疫相关的妊娠并发症、生殖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及其紊乱性疾病、生殖道微生态与粘膜免疫、胚胎着床与辅助生殖技术的免疫学、男性生殖免疫、生殖免疫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殖道肿瘤免疫及其它”等生殖免疫领域的重点方向展开。

  会议期间同时进行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的换届选举,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免疫中心实验室负责人李玉叶副研究员当选为新一届生殖免疫分会委员,他也凭借学术报告“Endometrial CD8+ T cells testing inwomen with 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获得"John Gusdon Award”奖励,该奖项为了纪念美国生殖免疫学会创立者John P. Gusdon,教授而设立,每年只有两位获奖者。李玉叶博士的报告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标志着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免疫中心的研究及临床探索工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

市二医院:完成深圳首例脊柱智能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可实施脊柱手术,医生只需远程操控即可?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近期在 “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系列活动— 2018 年深圳脊柱外科高峰论坛暨国际精英研讨会”上,直播展示了一例由市二院脊柱外科周文钰主任医师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于淼教授进行的 ORTHBOT(欧博士)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

  进行手术患者患有单节段腰 4/5 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下腰椎失稳,需要进行腰椎单节段椎间盘摘除固定融合手术。周文钰在电脑前规划好置钉位置后,机器人按照规划自动置入导针,于淼教授再按照导针,可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更让人惊讶的是,本次手术因为有了机器人协助,仅历时 1.5 个小时。这比原手术缩短了约 1 个小时,而且术中 X 线照射减少高达 80%,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和手术风险。目前患者术后情况稳定,术后第二天已经可以下地走路活动。此次手术的顺利完成填补了国产脊柱手术智能机器人的空白。

  据悉,机器人手术并不是在没有医生监控的环境下进行。实际上,机器人手术还是要通过医生实时控制、机械手精确模仿人手动作而进行的实时手术。医生通过“人工眼”监控着机器人的一举一动。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杨欣建主任团队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团队联合多名团队共同开发智能骨科机器人的功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表示:" 这几年智能骨科发展比较快,其中机器人是备受关注的一个内容。现在这个机器人又往前走了一大步,可以由机械臂来替代人手置入导针,同时通过“人工眼”实时监测确保安全,这是和目前国内外机器人相比的一个优势,将来还会有更进一步发展。骨科机器人最后发展的结果有可能是医生不用进手术室,喝杯咖啡的时间,手术基本就做完了。 "

市人民医院:“三名”新技术救活“瘫痪”手臂

  去年年底,家住新加坡的康女士当了妈妈。“我坚持母乳喂养,可坐月子期间却反复得了4次乳腺炎,还伴随着感冒、发烧。后来就感觉整个左臂就很疼,疼到不能入睡,觉得左手没了力气。”康女士说,这样的疼痛持续了1个月,可疼痛退去后,左臂的力量却没有恢复,通过测试握力为1,近乎“瘫痪”。

  面对这样的情况,康女士在新加坡开始求医。经过反复看诊,新加坡医院的医生建议不做手术,保守治疗等待自行恢复。但3个月后恢复情况却非常不乐观。她的左手手腕可以正常弯曲,但左手的手指无法正常的伸直、弯曲,只是耷拉着往下垂。

  听说深圳市人民医院在手外科方面比较强,于是,她来到深圳求治。市人民医院手显微血管外科为康女士检查后,判断她患上的是桡神经深支卡压综合征。

  “她的情况比较罕见,我们评估是因为感冒病毒引发的。” 市人民医院手显微血管外科主任庄永青表示,由于反复乳腺炎和感冒发烧,康女士身体的免疫力变弱,这就让感冒的噬神经病毒有机可乘,导致左手臂丛神经水肿,最终造成桡神经深支卡压综合征。

  桡神经是控制伸肘、伸腕、伸手的神经,是控制人手臂活动的主要神经。如果把桡神经比作一条电线的话,那么桡神经深支卡压综合征就是这根电线中间出现了阻塞。“手术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找准定位,把阻塞的节点找到。”如何精准定位?市人民医院通过“三名工程”引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顾玉东院士手外科团队,带了术中肌电图这项新技术。手术中,庄永青通过肌电图的定位找到了患者桡神经上的凹槽,然后对卡压的神经进行纾解。目前,康女士左手功能已基本恢复。

市眼科医院:完成两例填补深圳空白手术

  眼球爆破了怎么办?以往,这类患者要么接受手术填充硅油,但存在反复多次手术仍不能确定保留住眼球;要么直接摘除眼球植入义眼。7月15日,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晓峰教授指导下,深圳市眼科医院副院长、眼外伤科专家秦波、主任刘身文共同为两位患者进行了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保住了眼球。这是深圳市首次开展此类手术,患者术后反应良好。

  据秦波介绍,玻璃体占人体眼球 4/5 的容积,起着支撑视网膜和维持眼内压的作用。玻璃体不可再生,一旦遭到破坏,必须填充合适的人工玻璃体替代物。既往此类患者需手术填充硅油,但反复手术最终保住眼球的可能性也不确定。

  此次手术中采用的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是国际最新玻璃体替代物,该产品可长期填充在眼内,不仅能恢复自然玻璃体的结构和功能,也解决了玻璃体替代物不能长期停留在眼内、不能长期顶压视网膜或需反复手术甚至眼球摘除等问题,适用于18-65岁、有严重眼外伤和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者。

  此类手术不需要动眼球,只需要在眼睛打开3-4mm的口子植入人工玻璃体,眼球其他部位保持原样,创伤小而且外观、运动等各方面更自然。术后只需要注意不过度用眼和剧烈运动,可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近日,深圳市眼科医院眼眶病与眼整形科主任刘桂琴为900度高度近视的刘洋(化名)实施了鼻内镜下经筛径路眼眶内壁减压术联合脂肪减压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球突出。据悉,这也是全球首例治疗高度近视眼球突出的无创手术。

市人民医院:今年首批科技计划拟资助项目中立项数居第一

  7月9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在官网发布了《关于2019年第一批科技计划拟资助项目的公示》,拟对2019年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共1332个项目进行资助。其中,深圳市人民医院立项数达32项,高居第一。

  据悉,深圳市科创委2019年科技计划项目中,基础研究学科布局和技术攻关项目,采用“先征集、再选题、发指南、后申报”的模式。征集项目作为科技计划备选项目,并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凝练选题,再以公开申报、竞争择优方式,确定承担单位予以资助,以实现共性关键前沿技术的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2019年第一批科技计划拟资助项目最高将获资助1000万。

  深圳市人民医院获立项资助的项目中,在电子信息科技领域有“基于人工智能的全电子病历自动识别系统”1项,在生物科技领域有“IRE1/XBP1通路在HDAC抑制剂抗食管癌作用中的机制研究”等30项,在材料与能源领域有“基20180026 智能黑磷药物控释系统在肿瘤精准治疗领域的研究与应用”1项。

市儿童医院:深圳首例儿童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治疗成功

  7月28日,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团队引入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三名团队成员唐雪梅主任和毛华伟教授莅临深圳市儿童医院开展工作,首次工作以疑难病例分析和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两位专家以其渊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临床功底和严谨的科学思维给深圳团队成员留下深刻印象。双方团队就CTAL-4单倍体功能不全、WAS综合征、先天性角化不良伴骨髓衰竭等罕见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进行了深入探讨,根据不同的患者分别制定了精准靶向治疗方案和免疫重建治疗方案。

  更加让人兴奋的是,渝深两地儿科风湿免疫专家共同确诊了深圳地区首例“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该病在儿童极为罕见,病死率高达50%以上,近期在深圳团队专家的精心治疗下,患儿已脱离生命危险,基本到达康复状态。

中山七院:联合中大肿瘤防治中心开展肝癌微波消融治疗

  近日,中山七院肿瘤科为81岁的黎先生实施了肝癌微波消融术。手术在CT引导下进行,短短20分钟时间,原先铅球大的肿瘤就全部被消融。术后,黎先生全身只留下一个小针眼,第二天就可以自由下地行走。这是开业以来中山七院肿瘤科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联合开展的第2台介入手术,此前他们还联合开展了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中山七院肿瘤科主任汪波介绍:“通过密切合作,我们将为深圳患者提供和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同质化的治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是国内开展消融术最多、最好的专科之一,目前已与中山七院肿瘤科全方位合作,实现专家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本例手术得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主任黄金华教授的指导。

  据介绍,肝癌是我国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其病情发展迅速,且早期症状不明显,一经发现往往就是中晚期,很多不具备手术切除的条件。微波消融术是一种借助超声或CT等影像技术定位及引导,将微波消融针穿刺到肿瘤中心区域,释放微波磁场产生热量,使肿瘤组织高温坏死的微创介入手术,适用于肝、肺、肾、胰腺、前列腺等实体肿瘤。具有完全消融率高、原位复发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等优点。

  消融术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如果肝癌体积过大,就可能出现无法全部消融的情况。因此,在消融前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将化疗药和栓塞剂注入到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血供减少、肿瘤组织缩小、热敏感性增加,治疗效果更佳。“TACE+消融”介入治疗模式,可以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开业以来,中山七院肿瘤科接诊病人近200人次,开展手术10余台,包括TACE术、局部消融术以及肺肿物穿刺活检、肝肿物穿刺活检等。通过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合作,为肿瘤患者提供同质化的高水平医疗服务。除了提供常规化疗、靶向治疗,也开展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局部消融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多种消融方式,为无法做手术或不愿意做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肿瘤医院:妇科手术肿瘤医院再开先河!

  七十多岁的郭奶奶发现卵巢、结肠、胆囊和食管等四处有肿瘤和癌前病变。近日,她来到南山肿瘤中心就诊,慕名找到了在此坐诊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妇科主任孙力教授。

  多学科合作是肿瘤防治“国家队”的传统优势。于是,孙力主任邀请肝胆胰科车旭教授、内镜科张玮教授、麻醉科孙海涛教授、病理科黄文亭教授汇聚一堂,对郭奶奶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的会诊,尽量选择损伤最小的手术方式达成了大家的共识。

  单孔腹腔镜联合胃肠镜引导,无疑是上上之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但是在这么一个微小的脐孔中,要解决这个多器官的病变,对大夫是极大的考验,尤其患者结肠腺瘤位置刁钻,还有癌变倾向。

  为保障手术万无一失,大家还发挥北京、深圳“一院两区”的优势,专程请来国内内镜治疗大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室王贵齐主任来深。

  7月中旬,郭奶奶手术如期进行,王贵齐教授风尘仆仆的从北京赶来亲自为患者手术切除结肠腺瘤,其他专家则各司其职通过“单孔腹腔镜卵巢肿瘤及胆囊切除+胃肠镜引导结肠息肉及食管癌前病变切除”这种史无前例的手术方式,用了5个小时同时完成了卵巢肿瘤、胆囊、结肠多发息肉、食道癌前病变的同期切除,让郭奶奶完美无痕的解除了病痛。

  现在,郭奶奶一切恢复良好,很快就可以出院回家休养,家人也放下心头一块大石。

  2018年7月1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妇科完成了第一例经阴道的单孔腹腔镜卵巢畸胎瘤剥除术!——堪称完美的V-NOTES 无痕手术。不到一年时间,妇科手术实现从经脐微创到无创的再次跨越!

  【新团队引进】

  1、7月10日,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马院士妇科恶性肿瘤精准诊断与治疗团队项目启动。合作旨在全面提高深圳市妇科恶性肿瘤精准诊断与治疗水平,并使深圳市民足不出市即可享受高质量的妇科恶性肿瘤医学服务。

  2、7月23日下午,中华预防医学会王陇德院士脑卒中综合防控团队与南山慢病院战略合作正式启动,双方将在脑卒中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早诊早治适宜技术开发和引进、规范诊疗和康复服务、医保政策探索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3、7月26日上午,刘敏如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在深圳市中医院成立。据介绍,刘敏如国医大师将定期到市中医院坐诊、查房、学术讲座,并建立中医妇科人才培养体系,在岭南地区传承其女科学术经验,全面提高深圳妇科临床与科研水平,让深圳女性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妇科疑难杂症。

  4、7月26日,深圳市人民医院通过“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北京清华大学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肝胆胰外科团队,未来在肝胆胰外科治疗上通过“定位、定量、定构 ”的方式让治疗更“精准”。与此同时,通过合作,将建立华南胆石病微创诊疗中心,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诊疗服务。

  5、7月26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新增重症医学实力派团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团队。未来将在移植相关重症器官功能维护与救治体系构建项目上发力,提高该院重症医学的救治水平,为器官移植“保驾护航”。据悉,此项目填补了深圳市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6、7月27日,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在我市率先引进重大慢性病精准医学研究团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周宏灏院士团队。这将是“健康深圳”建设的又一支新生力量,是我市重大慢性病精准预防、治疗、管理事业的重要节点。

  7、7月28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通过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朱学骏教授团队。未来,双方将在皮肤癌、真菌和感染性皮肤病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呵护深圳人的容颜。

  8、7月31日上午,“兰迪·谢克曼国际联合医学实验室”签约与揭牌仪式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学术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在宝安区政府的牵头和支持下,引进兰迪·谢克曼教授团队,依托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安区中医院,联合共建以生物医学研究、临床应用研究、产业转化为一体的诺奖级实验室。

  9、7月8日,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全新的门诊大楼和综合大楼正式启用,同时宣布挂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以及成为全国首家五星级中医院。而两支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团队——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周岱翰教授带领的中医肿瘤团队和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王之虹教授带领的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团队也宣布入驻该院。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