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专题专栏 > 医疗卫生三名工程 > 进展报告




2022年02月18日

不要快死了才想到换肺!深圳已引进“中国肺移植第一人”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18-07-30 15:1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说这话的人,不是一个普通医生,而是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国肺移植第一人”。2016年,我国共完成204例肺移植手术,其中陈静瑜教授的团队就完成136例,占了近七成!

  但这个数字还是很少,相比之下,2016年美国的肺移植手术做了2000多例,足足是我们这个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10倍。

  实际上,按比例计算,我们每年至少有10000多个呼吸衰竭的病人需要做肺移植。但国内许多患者对肺移植不了解、害怕,往往濒死状况下才来博一下,有的预计生存只剩一个月甚至几天时间才来。

  陈静瑜强调,肺移植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手术,只要移植前全身状况好,成功率能到90%。

  但如果濒死时才来做肺移植,死亡率则很高。很多患者往往等不到供体或者来不了医院就去世了,这是陈静瑜最痛心的事情。

  近年来,“能者多劳”的陈静瑜教授开始不遗余力地在全国推广肺移植技术。

  7月26日,他和团队现身深圳。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正式引进无锡市人民医院陈静瑜教授肺移植团队。

  在这之前,深圳的肺移植历史还是一片空白,病人必须远赴外地求医。

  今后,陈静瑜团队向有关部门报备后,即可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肺移植手术。待条件成熟,他们将帮助医院正式申请肺移植牌照。

  陈静瑜教授每年会在深圳工作两个月,来深期间,他和团队医生将开展出诊、查房及手术等工作。团队成员刘东、吴波两位医生将全职在深圳市三医院工作,其他团队成员则会每年来深1个月至半年不等。

  1963年,美国的Hardy教授尝试了人类第一例临床肺移植,这一年,陈静瑜出生。

  2001年,陈静瑜赴加拿大进修学习肺移植,2002年回国后,他组建了肺移植团队,并于当年9月28日完成第一例肺移植,带领我国停滞了5年的肺移植工作重回轨道。

  目前,无锡市人民医院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肺移植中心、世界三大肺移植中心之一,手术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7年,陈静瑜带领的团队(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开展的肺移植手术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一。

  与肝肾等大器官移植相比,肺移植是难度最高的。

  肺是人体与外界大气相通的器官,受外界环境的污染大,细菌感染机会多。并且肺部本质脆弱,灌注损伤比其他器官都大。因此,肺移植的手术技巧要求高,术后病人的排斥反应强,并发症多,手术成功率比肝脏、肾和心脏等器官移植都低一些。

  肺移植难度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手术供体——活肺的保存也很难。

  通常来说,一个活肺摘下来超过五六小时就没用了,不像肝、肾等器官经特殊处理可以保存超过十几小时。打个比方,肝、肾器官如同糖果,“保鲜期”比较长,而肺却像是冰淇淋,不赶紧吃就融化了。

  肺移植的瓶颈就在于,脑死亡的病人(也是潜在的肺捐献者),100%要用呼吸机,上呼吸机的过程中,如果肺感染或者维护的不好就不能再利用了。现在国内器官捐献中肺的利用率是4%,而美国的利用率是20%-25%。

——陈静瑜教授

  很多捐献活肺的人都是在医院里的ICU病逝,因此,ICU的水平行不行,能不能及时保存好很快就化的“冰淇淋”,也是这个宝贵的肺能否被成功移植的关键。

  让人高兴的是,一个强大的ICU“天团”也在同一天来到了深圳。

  7月26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同时引进了——

  他们将为深圳市三医院的器官移植保驾护航,其中,第一步就是不让宝贵的活肺被浪费掉,把器官捐献利用率提高。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邱海波教授:

  ICU医生对供体的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中国的器官捐献率低,利用率就更低,严重制约了器官捐献的发展。如何在志愿者愿意做捐献的时候把他们的器官维护好,移植之后解决受体的器官功能障碍问题,在ICU就很重要。在器官功能维护方面,我们希望能探索出一个深圳模式,提高器官捐献利用率。

邱海波教授

  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团队都来自江苏(一个在无锡,一个在南京),陈静瑜教授形容,他们过去就像“铁哥们一样”,是“兄弟连”。

  “有时邱教授那边的重症患者到了晚期不行了就要到我们这做肺移植,我们碰到一些多器官衰竭的情况,邱教授团队对我们的支持也非常大。”

陈静瑜教授

  感染是肺移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时手术很顺利,病人开始恢复很好,但突然病情急转直下。因为肺移植后患者白细胞很少,受外界感染几率比正常人大很多,一个小感冒对他们来说都很“凶险”。

  在这些术后重症管理方面,ICU也要扛起重任。

  邱海波教授是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所在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始创于1988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重症医学科之一,也是全国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他们形成了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和脑保护等诊治为核心的专科救治体系,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

(资料图)

  “邱海波教授团队的到来,将带动医院ICU诊疗水平和人才梯队的建设。”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ICU主任李金秀说,更为重要的是,希望在邱海波教授的带领下,医院的重症医学救治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救治团队,构建以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为核心的移植相关重症救治体系。

  今后,邱海波教授团队除了定期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医疗、教学、科研以外,还将通过远程会诊,第一时间为深圳患者“护航”。

  这两年,器官移植正在成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张新“王牌”,不断带领深圳医疗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7年4月10日,该院获得国家卫计委颁发的肝、肾移植“牌照”,也是目前深圳唯一获此资质的医院。

  短短1年多的时间,器官移植在该院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截至2018年7月26日,医院已经成功开展肝移植22例,肾移植21例,器官获取31例。

  在获得牌照之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已通过“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内地顶尖的器官移植团队。

  2016年4月,引入中山一院何晓顺教授团队,联合中山一院建立了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团队,并成立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深圳分中心,顺利开展器官捐献工作。

  2016年5月,引入浙大一院郑树森院士团队,成立浙大一院肝移植中心深圳分中心。

  时至今日,该院再引进邱海波教授重症医学团队、陈静瑜教授肺移植团队。

  这些团队将形成“肝、肾、肺”三大器官移植和移植护航“天团”,以强大的“组合拳”帮助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打造全市器官移植中心、力争早日进入国内“第一方阵”。

资料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