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暨第一届深圳国际儿童青少年心理与精神卫生高峰论坛”于2015年6月5-7日在深圳市康宁医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共同主办,深圳市康宁医院承办。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内地的儿童精神医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13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交流论文119篇,其中大会论文报告18篇。专题讲座10场,专题报告2场,工作坊2场。
大会开幕式于2015年6月6日上午举行,开幕式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罗学荣教授主持,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深圳市康宁医院院长、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刘铁榜教授致欢迎词,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苏林雁教授和深圳市医管中心党组书记张丹教授先后致辞。本次大会主题是“儿童心理健康:关注·交流·分享·促进·提高”,学术内容广泛,涵盖了儿童心理发育障碍和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生物学机制、临床表现和评估、诊断标准、药物心理治疗、家庭干预、社区康复等方面。
专题讲座和报告
美国哈佛医学院临床精神病学研究员、波士顿儿童医院神经精神发育门诊主任Joseph Gonzalez-Heydrich 教授介绍了早期精神病的表型、内表型、基因型改变和治疗干预方法,介绍其团队为促进精神分裂症研究领域发展而成立的转化研究中心工作。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教育和培训部主任、墨尔本大学Sandra Radovini教授介绍了孤独谱系障碍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评估、共病问题和治疗干预。香港玛丽医院精神科顾问医生、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主任陈国龄教授介绍了香港患有ADHD的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患者接受诊治的服务机构和临床管理体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郑毅教授报告了DSM-5及最新指南的变化和临床影响以及儿童心理障碍诊疗进展。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苏林雁教授报告了托莫西汀在ADHD中使用情况的进展,介绍了同胞竞争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康宁医院儿少精神科别壬卢建平教授介绍了深圳市康宁医院儿少精神科临床和学科建设状况。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杜亚松教授介绍了生态图的概念以及生态图在家庭治疗中的使用方法。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郭兰婷教授介绍了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常见心理问题的案例分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儿童心理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王玉风教授介绍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伴学习困难在神经心理、神经影像、分子遗传领域的研究进展。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罗学荣教授介绍了儿童欺侮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评估工具、影响欺侮的相关因素、干预方法。
工作坊
万国斌、杜亚松、罗学荣、刘靖、邵智教授主持了“高功能孤独谱系障碍的临床诊断思考”工作坊,讨论了在诊断轻度病例上,特别是在诊断一些轻度的高功能病例上,怎样提高诊断水平、如何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对于尽早启动ASD儿童的治疗干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一心、卢建平教授主持了“阿斯伯格综合征家庭辅导”工作坊,通过家庭辅导的讲解和示范,帮助专业人员了解AS家庭辅导的要点和步骤,使更多的家庭或患者能得到专业帮助,促使患儿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发展。
大会论文交流
由组委会甄选出来的18篇优秀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研究内容既涉及心理卫生,也涉及孤独谱系障碍领域、情绪行为问题专题和治疗干预内容,既总结了学科的前沿,也分析探讨了我国的现况和不足。范方教授介绍了广东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与试验。陈燕惠等的研究发现,ADHD组儿童予以治疗后血浆皮质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同时治疗后符合DSM-IV的症状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前后血浆皮质醇变化与症状改善密切相关,提示血浆皮质醇水平或可作为观测ADHD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后反应的生物学指标之一。钟燕等的研究发现,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发生率为19%,高发年龄为2岁到3岁;早产儿、出生窒息、家庭氛围紧张、延长喂养时间、投入精力少、延迟添加辅食及进食环境嘈杂均是喂养困难发生的原因;母乳喂养、父母为主要喂养人、愿意尝试新食物均为喂养困难发生的保护性因素。杨灵灵等通过路径分析探索了DBH及DRD的基因位点对男性未成年暴力罪犯攻击行为的影响大小,结果发现多巴胺?羟化酶基因rs611115.多巴胺D2受体基因rs1800497对暴力攻击行为的影响分别0.32、0.14,还发现多巴胺?羟化酶基因rs611115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为-0.246,二者呈负相关,提示可能影响了父母为家庭创造财富的能力;可能是由于父母有很大可能携带有此风险基因型(TT,孩子的基因来自父母),而此基因与执行功能、神经质、反社会行为等有关。苏怡等发现,不同语种ASD儿童在其早期语言和沟通的发展特征上存在着相似之处,表现为学龄前ASD儿童在语言发展和沟通层面存在着严重的延迟现象、某些ASD儿童尚未出现早期语言理解或表达的迹象、ASD儿童存在着语言表达先于语言理解的异常发展轨迹、ASD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提高;并进一步验证了父母评定量表在不同语种ASD儿童早期语言和沟通发展评估中的可靠性。雷雪美等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ASS理论的系统认知干预有效地促进了学龄前儿童全方位认知能力的提升。邵智等研究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较正常儿童对目标的反应时间更长;正常儿童在启动条件下,对目标做出反应的时间更短,在干扰条件下,反应时间更长;孤独症儿童在启动条件和干扰条件下,对目标做出反应时长没有显著差异;孤独症儿童利用手势线索的视觉共同注意能力较差;即使是沟通年龄大于36个月的孤独症儿童,反应性共同注意水平与正常儿童仍然存在差距。石利娟等发现,ASD儿童的父母比正常发育儿童的父母的孤独症广泛表型特质的发生频率要高。两组家庭中,母亲的孤独症广泛表型特质的发生频率要高于父亲;两组家庭中,父母的孤独症广泛表型特质与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关系模式不同。井绪秀等的研究显示,ASD中存在miR一22表达异常,并且miR-22可以调控ASD易感基因MeCP2的表达。李梦瑶等的研究结果提示,ADHD症状及功能损害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标效度。丁凯景等发现,哌醋甲酯作为ADHD的治疗药物,通过提高DRD4基因功能、增加多巴胺受体数量也可能是其改善ADHD症状的途径之一;DRD4基因可能与ADHD的多动、冲动症状相关;DRD4基因在外周血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可能可作为ADHD疾病严重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并且可能可作为预测ADTID患者响应哌醋甲酯疗效的生物学指标。卢大力等的研究结果提示,静息状态下,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PBD)患者躁狂期的基底神经节、枕叶、顶叶皮质存在着异常的自发性脑功能活动,可能与PBD的发病机制有关系;低频振幅方法有助于PBD静息状态脑功能的研究。蒋宏云等发现,儿童少年中有自杀风险者972人,占总人群4.7%,其中6~11岁儿童中有自杀风险者占0.3%,12~16岁少年中有自杀风险者占8.8%;12~16岁组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地区经济落后、家庭经济差、家长打骂孩子、对孩子不管不问、精神疾病家族史、退缩行为、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缺陷、攻击行为。朱大倩等发现,儿童进食行为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祖父母为主的抚养时间,儿童睡眠行为影响因素是母亲当前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产后、抑郁、症状复杂组别的母亲在安排儿童进食时缺乏规则和控制;母亲症状复杂、持续时间长的组别的儿童其进食行为更易受环境影响,更挑食;建议重视母亲孕期及产后的情绪状态以及开展针对家庭和母亲个人的养育技能训练。
本次会议期间,各与会代表就各自所研究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会议的召开对于加强全国从事儿重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人员和提供临床服务的相关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给予参会学者们的临床、科研工作以启迪、指导。通过会议的交流,汲取经验、交流体会、更新知识,把我国的儿童心理卫生工作做得更深入、更扎实,为推动我国的心理卫生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圳市康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