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专题专栏

医疗卫生高地建设新篇章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4-05-16 09:5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名医名院持续聚集深圳

  深圳优质医疗资源大幅增加,医疗卫生高地建设迎来新里程碑。近年来,深圳通过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和推进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打造了一批医学重点学科、高水平医院,全市三甲医院的数量不断增加,深圳人“看大病不出深圳”的愿望变成现实。

  自2004年启动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通过“三名工程”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和人才,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截至2022年底,全市仍在合作期内的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共125个,仍在合作期内的中医药高层次医学团队共27个。通过引进团队,汇聚了100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来深或为深工作,包括两院院士46人,国外院士9人。

  在2021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北大深圳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二医院进入综合医院全国百强评级为A+,市中医院(5)进入中医医院全国十强,整体排名较上年度明显上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单位。

  2022年,125个高层次医学团队先后派出专家到深开展指导10326人次,联合开展手术6981例,开展疑难病查房及讨论11320次,参与会诊及远程会诊9824次,组织培训及讲座6892次,引进及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158人、硕士研究生871人。引进的团队专家定期来深开展工作,使我市居民在本市就能享受到国际、国内知名专家的医疗服务;通过合作,各团队依托单位进一步明晰了学科发展主攻方向、重点发展领域,为提升学科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各依托单位、依托科室的临床、科研和人才培养、专业影响力等得到全面提升。

  截至2022年底,全市有32家三甲医院,其中,7家医院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从“补短板”到“建高地”,深圳正加快从“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转变,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端、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医学重点专科与学科持续建设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含中西医相关所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及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重点专科、中医特色专病等)143个,其中中医类72个,非中医类71个。市级非中医类重点学科80个、市级非中医类重点培育学科15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80个(含中医临床重点专科15个、中医特色专科65个)。

2.4-1.jpg


  重大科研设施平台助力“弯道超车”

  科技创新是医学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的根本动力,深圳加快补齐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短板”,建设一批医学科学重大设施平台和重点科研机构,加快打造医学科研创新高地。截至2022年底,深圳市共有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基础设施、深圳市国家基因库等多个与医学科学相关的重大设施平台。在这些重大科研设施平台和重点科研机构的“助攻”下,深圳正抢占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和生物技术,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2.4-2.jpg


  医学院校加快医学人才培养

  深圳积极补足高等教育和医疗教育双重短板,医学院校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深圳市共有医学院4家,包括深圳大学医学部、中山大学医学部、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共有8所高等院校建设有医学科学相关学科,形成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管理、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医学等完善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全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持续为深圳医疗卫生系统输送新鲜“血液”。2022年全市共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2家。其中,西医类9家,分别是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康宁医院、罗湖区人民医院;中医类3家分别是深圳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宝安区中医院。


  科技创新开启新征程

  组建“科学溯源”攻关小组和组织市疾控中心深度参与基因测序设备研发应用,科技抗疫助力新冠疫情科学防控。卫生科技投入不断加大,2022年,全系统共获得各级科研立项1045项,资助额度总计23335万元。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产出增加,全系统获得市级科学技术奖10项,全系统发表中文论文6092篇。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建设各级以上创新载体110个。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督导评估,及时排查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此外,加速推进医科院建设。2022年12月1日,市政府聘任颜宁教授为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院院长;2022年12月10日,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揭牌,标志着筹建工作进入全新阶段。深入研究体制机制,起草《深圳医学科学院条例》等系列政策文件。加速启动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前期工作,编制《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立项报告》等制度文件。推动“全新机制”由虚入实,细化分析医科院未来财政投入机制、经费需求、研究布局、重点发展方向等。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落实光明生命科学园办公场地,进行卫光生命科学园科研场地设计,在光明科学城启动医科院永久场地选址。


  深港澳地区携手合作共赢

  “港澳药械通”政策在深正式落地,首个进口药品“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和医疗器械“磁力可控延长钛棒”运抵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投入临床使用。截至2022年底,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已获批20种进口药品、11种进口医疗器械,累计使用超过1300人次。

  近年深港医疗卫生合作主要成果:

  (1)聚焦规则衔接,加快推进深港医疗一体化发展。一是完善深港合作制度保障,二是推动医疗服务市场互联互通,三是以标准“软联通”打造合作“硬机制”。

  (2)聚焦要素流动,加快打造大湾区医疗卫生高地。一是打造深港医疗合作新标杆,二是推动港澳人才跨境便利执业,三是深化医学科教协同创新。

  (3)聚焦湾区所需,加快构建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一是推动“港澳药械通”提质扩面,二是便利香港医疗费用结算,三是完善重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