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圳市居民健康白皮书(2023年度)
01.核心健康指标持续向好
2023年深圳市核心健康指标持续向好并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定保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2023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2.75/10万、1.12‰、1.47‰、49.84%。“健康中国2030”所确定的13项目标中,深圳已提前完成10项,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称号。
02.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75/10万
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多年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处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2023年,全市常住孕产妇死亡率为2.75/10万;围产儿、婴儿、新生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27‰、1.12‰、0.67‰和1.47‰。其中,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低于全国15.7/10万和4.9‰的平均水平。
03.深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9.84%
深圳市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分析显示,2023年深圳市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49.84%,较2022年(47.63%)提升了2.21个百分点。此外,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以及基本技能素养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62.26%、49.27%、44.66%;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索养(74.17%)、科学健康观素养(70.43%)、健康信息素养(63.83%)、慢性病防治素养(50.22%)、传染病防治素养(46.65%)和基本医疗素养(43.21%)。
04.深圳市居民住院疾病谱
2023年深圳市居民住院疾病谱前十为支气管肺炎,手术后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姑息性化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子宫内膜息肉,肺炎,混合痔,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
05.深圳居民体质状况
2023年体质达标率为91.5%,持续向好,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综合达标率1.1个百分点。2023年我市市民体质整体状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个别指标也存在不足,包括幼儿组男童坐位体前屈低于全国理论达标率,30岁以后男性BMI指数平均数均高于超重界限值,成年人握力达标率较低,老年组体质综合达标率低于全国水平。
深圳市国民体质状况公报显示,2023年我市成年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别比全国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全国成年人超重率、肥胖率低5.8和4.1个百分点,分别为29.2%和10.5%。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市20~49岁男女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BMI平均数也相应增长的趋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男性在30~34岁年龄组已出现BMI指数平均数超过超重界限值的情况(BMI指数大于等于24),在45-4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后逐步下降。超重和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多参加体育运动,注意饮食结构,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06.深圳市民保持较高的运动热情
深圳市市民健身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深圳市民“经常锻炼”人数比例为44.8%(含儿童、青少年),每周锻炼3次及以上频率人口占比约47.6%。通过对不同年龄群体进行分层分析发现,50-59岁市民锻炼热情最高,每周体育锻炼6次及以上的比例达28.5%,居各年龄层首位,与这一年龄层的市民在事业、家庭方面的事务较少,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参加体育健身有关。而18-29岁、30-39岁的市民处于事业上升期,闲暇时间较少,每周体育锻炼6次以上的比例仅为12.3%、8.8%。
调查显示,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提及率为78.01%,其次是“减肥瘦身”“休闲娱乐”“缓解生活/工作压力”“健美塑形”提及率均超过10%。最受我市市民欢迎的体育锻炼项目前三项分别为“跑步健步走(59.86%)”、“羽毛球(29.68%)”和“登山、攀岩、户外、徒步(20.32%)”。市民最青睐的健身场所是“公园”,提及率为51.52%。
市民最希望政府能够提供的体育锻炼方面的服务是“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体育场地”,提及率为71.80%;依次是“增加社区、公园等便民体育场地、设施”,提及率为5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