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3

《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个总目标:到2025年
  • 建成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建成一流健康城市、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
  • 成为公共卫生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 “大病不出深圳”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
  • 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能力、医学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显著增强
  • 让市民在卫生健康领域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4个“小目标”

更高的健康水平

  • 1、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4.53岁
  • 2、孕产妇死亡率≤6.5/10万
  • 3、婴儿死亡率≤2.5‰
  • 4、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控≤8.5%
  • 5、市民健康素养水平≥50%

更优的医疗服务

  • 1、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0
  • 2、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达到5.0人
  • 3、三甲医院达到30家
  • 4、社康机构总数达到1000家以上
  • 5、争取建成20个国家级和100个省级重点学科
  • 6、结核病、传染病、烧伤科、精神医学等专科进入全国前十

更好的医疗保障

  • 1、以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进一步完善
  • 2、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
  • 3、多层次的商业健康保险充分发展
  • 4、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稳定在18%以下

更强的科教支撑

  • 1、4家医学院本科生年招收规模达到1000名以上
  • 2、医学院校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
  • 3、建成全新机制医学科学院
  • 4、建成9家研究型医院
  • 5、建成一批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与“十三五”相比,“十四五”规划增加了7个健康指标:

人均健康预期寿命 ≥70.75岁

重点癌症早诊率 ≥65%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8.5%

每万人口拥有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数≥1.6人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

每10万人口拥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4.8人

千人口献血量20-25单位

小卫解读:看完你就知道,深圳的“十四五”真的是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地奔着健康去了。连公共卫生医师、精神科医师这些“小众”领域都考虑到了,这叫全方位。降低重点癌症早诊率、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主要是为了中老年人,增加婴幼儿托位,是为了宝宝,这就叫全生命周期。
20个重点工程

重点工程1: 社康服务扩容提质工程

在全市规划布局28家社区医院,全市社康机构总数达1012家,升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小卫解读: “强基层”一直是深圳医改的重点。2022年1月深圳已实施新的社康机构设置标准,给社康更大的面积、更好的设备、更优秀的人才。其中最大的亮点是要新建社区医院,面积至少4500平方米,设住院床位,方便中风、晚期癌症等病人从大医院出院后,可在“家门口”接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

重点工程2: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程

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实施鹏城岐黄工程,打造旗舰中医馆及旗舰科室,加强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建设。在全市规划布局28家社区医院,全市社康机构总数达1012家,升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小卫解读: 要在社康中心打造35家“旗舰”中医馆,通过岐黄工程培养至少300名本土优秀中医药骨干人才。

重点工程3: 薄弱区域医疗资源补缺工程

宝安区:推进沙井片区新建综合医院等项目,新增床位1400张以上。在宝安中西部规划布局一家市属综合医院、一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龙华区:加快市第二儿童医院等8个项目建设,新增床位6000张以上。盐田区:规划建设一家市属公立中医院,新增床位400张以上。

小卫解读: “十三五”期间,深圳已在原特区外完成22个医院新改扩建项目,但人口增长较快的宝安区、龙华区,人均资源仍然偏低。“十四五”,深圳要进一步将资源向薄弱地区倾斜。

重点工程4: 紧缺专科资源扩容工程

儿科:建成市第二儿童医院、市第三儿童医院;眼科:加快推进市第二眼科医院项目;口腔科:加快推进深圳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项目,推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二期项目;脑科及康复科:将市大鹏医院建设成深圳市脑科医院和康复医学中心。将市职业病防治院建设成为以职业病康复为特色的综合医院;精神科:在宝安区规划布局精神专科医院;传染病科:“平急结合”的传染病后备医院(沙井片区新建综合医院);皮肤科:将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建设成为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小卫解读: 在深圳的紧缺专科中,儿科、口腔科首当其冲。“十四五”,深圳计划把儿童医院增加到3家、公立口腔医院增加到3家。其中,市第二儿童医院建在龙华的民治,市第三儿童医院建在龙岗的五联,患儿家长只能“扎堆”跑福田(市儿童医院)的局面要改变了。

重点工程5: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

支持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承担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国家试点医院建设。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市中医院、市儿童医院等“7+2”家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高质量发展。开展日间手术示范推广项目,建设无陪护病房示范点。

小卫解读: “7+2”中,7家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2家是“国家队”在深圳运营的医院,它们肩负着“大病不出深圳”的重任。根据深圳医疗卫生的分层分级体系,公立医院应当聚焦“高精尖”,主要看疑难危急重症,而不是跟社康等基层医疗机构抢常见病、多发病。

重点工程6: 绿色医疗文化建设工程

绿色办医:建设绿色医院,促进节能降耗;绿色管医:坚持公平公益,促进廉洁高效;绿色行医:秉承专业循证,促进合理诊疗;绿色就医:加强人文关怀,促进医患互信。

小卫解读: 过度医疗、不注重成本、医患互信不足、医务人员“同工不同酬”,这些都是绿色医疗要对症解决的难题。

重点工程7: 重点学科群建设工程

在市级医疗中心,形成各自的专科强项:肿瘤疾病: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心血管疾病: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感染性疾病: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疾病:市第二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呼吸疾病:市人民医院;代谢性疾病: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疾病: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儿科疾病:市儿童医院;精神疾病:市康宁医院;创伤与急救:市第二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生殖:市妇幼保健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小卫解读: 目前深圳有16个国际级临床重点学科,“十四五”要争取5个重点学科群达到国内领先,10个重点学科群达到华南地区或广东省领先。

重点工程8: 医疗服务跨境衔接工程

推动港澳医疗机构集聚发展:建设香港名医诊疗中心(坪山),支持港资澳资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推动第三方国际医疗保险结算:试点“一站式”商业医疗保险结算服务,与国际商保公司签订定点协议医疗机构增到15家以上。扩大跨境医疗服务转介:将香港病人转诊服务深圳定点医疗机构增加到10家以上。国际版三甲医院评审认证:通过国际版三甲医院评审认证医院达10家以上。

小卫解读: 目前深圳有12家港资独资合资医疗机构、1家香港名医诊疗中心,348名港澳医师获内地执业资格,1098人次以短期行医方式在深执业。随着跨境要素流通、规则制度衔接更顺畅,在深圳看香港名医、深港澳居民跨境就医将更加便捷。

重点工程9: 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程

对标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推动高水平疾控中心建设。推进区域疾控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一家“平急结合”的传染病后备医院。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全面升级全员核酸采样检测、流调溯源、大规模转运、集中隔离等应急能力。

小卫解读: 新冠肺炎疫情是危也是机,深圳正借机建立起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大疾控”体系,继续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为“双统筹”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健康守门员”。

重点工程10: 急救设施组网工程

AED地图:新增10000台AED。试点推广搭载AED的紧急救护无人机。卒中地图和心梗地图:加强32家急性脑卒中医疗救治定点医院、29家心梗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的标准化建设。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升级:建设基于5G技术的区域急救协同平台,按照每3万常住人口1辆的标准配置救护车。

小卫解读: 2017年以来,深圳在公众场所陆续配备了7500台AED(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覆盖率居全国第一,截至2022年4月底,已使用AED成功救治了心跳骤停者47人。AED地图、卒中地图、心梗地图都是与死神赛跑,功德无量。

重点工程11: 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工程

新增重点癌症早筛、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2型糖尿病患者眼病筛查、结核病主动筛查、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防治项目,实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小卫解读: 公共卫生被称为“看不见的战线”,研究证实,在预防上每投入1元,可节省医药费用8元。深圳率先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扭转“重医轻防”的社会观念,“十三五”期间已实施38项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四五”再增加5项。

重点工程12: 阳光心理促进工程

心理健康素养提升项目:把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干预纳入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心理关爱行动:为安心驿站培训输送800名心理服务人员,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筛查及防治项目:逐步建立深圳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大数据库,培养高质量心理健康师资团队。心理危机干预项目:升级全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与公安110、急救120形成联动机制。

小卫解读: 2020年深圳市居民的五大伤害死因之中,第一名不是交通事故、中毒等,而是自杀,全年共有797人自杀身亡,而且呈现向低龄化、老年化扩散的趋势。改善心理健康,迫在眉睫。

重点工程13: 妇幼健康“两降一消”工程

降低出生缺陷率,降低宫颈癌、乳腺癌发生率,率先实现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消除目标。

小卫解读: 在深圳女性肿瘤榜上,乳腺癌、宫颈癌已分别由2017年的第1位、第2位降至2020年的第2位、第5位。感染了乙肝、梅毒、艾滋病病毒的女性也别灰心,只要接受规范治疗,照样可以生下健康的宝宝。

重点工程14: 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工程

到2025年,普惠托位占比达80%以上,全市普惠性托位达6.70万个。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家具有示范效应的普惠性托育机构,每个社区均有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婴幼儿托育服务的机构。

小卫解读: 为了实现“幼有善育”,深圳将鼓励幼儿园发展托育服务,鼓励社区托育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托育机构,解决“熊孩子”废妈、废爹的问题。

重点工程15: 学生视力保护和营养健康工程

学生视力保护行动:严格落实学生学业减负、户外体育活动等要求。持续开展青少年视力筛查。学生营养健康行动:出台中小学、幼儿园午餐营养餐标准,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营养师。力争实现5年内超重肥胖率增幅下降60%的阶段性目标。

小卫解读: 2020年,深圳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达到了59.1%,深圳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率达到22.47%。解决“小眼镜”“小胖墩”问题,不能拖了。

重点工程16: 健康颐养工程

依托市人民医院设置市老年医学中心。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建设市级安宁疗护人才培养基地,各区在二级及以下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普及安宁疗护服务区。试点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免费筛查,争取实现老年人失能(失智)筛查率达到70%以上,失能干预率达到80%以上,失智干预率达到40%以上。

小卫解读: 预计到2029年,深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标准是65岁及以上长者占比超过7%),但目前全市的老年科床位严重不足。“十四五”期间,深圳必须抓住这个“窗口期”,加快建设老年病科、家庭病床,社区康复和护理机构,让长者“老有所医”。

重点工程17: 高水平医学教育提升工程

支持四家医学院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大力发展临床医学,支持中山大学·深圳重点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深圳大学重点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全科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南方科技大学重点培养医工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人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重点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加强临床教学能力提升,建设一批示范教学基地,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培养100名优秀临床带教老师。

小卫解读: 一个医学发达的城市离不开强大的医学院作为“教、研”的支撑,深圳目前已有4家医学院,其中3家是在近几年建立,接下来它们要差异化发展,才能走得更快。

重点工程18: 卫生健康人才引育工程

医疗卫生人才“头雁计划”:力争5年内新增2-3名院士、3-4名双聘院士、3-4名国医大师,引进和培养3-5名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医学+X”计划:开展“医学+大数据”、“医学+临床研究”、“医学+人工智能”等复合型人才培养。“菁英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150名、学科骨干400名、青年医学人才600名。

小卫解读: 目前深圳的千人医生数仅2.42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四五”期间,需新增医生1.45万名,尤其是引进和培养高精尖人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高水平医院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紧缺专科人才(比如康复和精神卫生)等。

重点工程19: 高水平医学科技创新工程

建设深圳医学科学院,推进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分中心以及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建设,布局20个临床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小卫解读: 生物医药产业是深圳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目前深圳的临床研究体系并不足以支撑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全市仅有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4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27家、I期临床试验机构5家。“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加快建设全新机制医学科学院,使之成为医学科技协同创新的枢纽,统筹、管理、服务全市的医学科研。与此同时,到2025年,深圳的“7+2”家高水平医院要全部转型为研究型医院,并布局一批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基本建成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网络。

重点工程20: 数字健康应用工程

形成可信共享的统一卫生健康数据底座。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推动市人民医院等11家医院建设智慧医院示范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七级以上。建设专业的临床研究全过程智慧服务管理平台。

小卫解读: 深圳有2000多万人口,各卫生健康机构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但绝大部分数据还在“躺着睡觉”,未经分类、归集、清洗,影响了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十四五”,深圳要让这些数据醒过来、动起来,让深圳人享受更便捷的数字化健康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