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专题专栏 > 我的白大褂2·王牌科室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2022年06月16日

“我,44岁,肿瘤手术,老公在门外等到崩溃”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1-09-01 17:5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那一刻我真的很崩溃,我一个人在外面等,过了几个世纪一样的感觉”听到这句话,母胎solo18年的我,哭了!猝不及防又被喂了满嘴狗粮。说这句话的是李大姐的老公。

  今年6月,44岁的李大姐被查出脊髓长了肿瘤,她躺在手术室里时,这位“廿四孝”老公直言“度秒如年”——

44岁大姐手麻腰麻竟是脊髓里肿瘤在“作祟”

  44岁的李大姐,今年春节期间不小心扭伤了脖子。后来总是时不时觉得脖子颈椎不得劲,她以为是扭伤的“后遗症”,就一直没在意,但近一两个月以来,身体越来越不对劲了。

  偶尔会感觉脖子有针扎般的刺痛感,而且还出现了腰麻、手麻、手指无力等症状。

08.jpg

  李大姐越想心越悬,在丈夫的陪同下,去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却把他们往外院“推”,建议他们再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做进一步诊疗。

  隐隐察觉到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的两公婆,忐忑地拿着报告,来到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结果,在诊疗室里,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秋生的一句话,直接把俩人听懵——“考虑是高颈段脊髓内室管膜瘤,建议手术。”

  李大姐的丈夫一脸忧虑——“能不能不手术?吃药行不行?”

09.jpg

  医生一句话,再次把赤裸裸的现实摆在了左右为难的两公婆面前——“目前吃药对治疗这种病来说,没有效果。”

肿瘤“段位”太高 不好对付最坏结果:瘫痪甚至无法呼吸

  提到手术,为什么这么为难?或许,只有曾被“逼”到生死边缘上的人,才懂这种进退两难的纠结。因为,下决心的同时,就要做好接受最坏的结果的心理准备。

  而这个最坏的结果,任谁,都很难接受——失去身体左边的运动功能。是不是有点抽象?这平静的几个字背后,暗流涌动。高颈段脊髓,是什么概念?

  它“地理位置”特殊,是连接大脑和全身肢体的一个重要的“桥梁”。

10.jpg

  而脊髓又都是功能区,脊髓中任何一点神经纤维受损,都可能对运动功能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要“拆除”这个“炸弹”,医生也顶着巨大的压力——切多了,会影响身体左边的运动功能;切少了,留下“后患”,肿瘤可能会卷土重来,继续兴风作浪。

11.jpg

  说白了,对于李大姐和家里人来说,他们要接受的最坏结果就是——稍有不慎,除了四肢瘫痪外,还可能引起呼吸无力,甚至无法自主呼吸。但是,拖下去只会越来越危险,除了手术,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老公在门外等到崩溃,神外“老手”抽丝剥茧 顺利“拆弹”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秋生是“老手”了,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种脊髓内的肿瘤切除手术,关键在于:找到肿瘤与脊髓的边界,然后仔细分离。这个过程,需要医生谨小慎微,容不得一点闪失。然而,李大姐脊髓内这个“炸弹”,不好“拆”,边界并不清晰。

12.jpg

  手术台上,张秋生抽丝剥茧般,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揪出肿瘤的“爪牙”。每切一点,他都要让电生理医生给李大姐做电刺激,以确保每一刀,都是安全的没有损伤运动功能的。

13.gif

  7个多小时后,肿瘤终于被完整清除,大家都如释重负。结果没想到,这头“炸弹”刚拆下,那头电生理监测开始“报警”了。电生理医生黄兰惠一句话,让大家的心沉到了谷底——“告诉你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左上肢一点(功能信号)都没有了。”

14.gif

  手术室外,李大姐的老公坐立难安,已经等到崩溃,手术室内,医生们脸上尽管难掩失落,但立马又振作起来,开始查找问题的根源所在。先检查手术部位,确认切除的边界没有问题;再检查切除下来的肿瘤,发现也没有切下正常的脊髓组织。

15.jpg

  再三检查、评估并确认后,张秋生得出结论,他信心满满——“应该只是脊髓一过性的休克,估计没问题。”

  话音刚落,果不其然,下一秒,张秋生实力“打脸”冰冷的机器警报,电生理医生下一句话就印证了他的猜想——“左边(信号)有一点了。”

16.gif

  最后,8个半小时后,手术终于顺利结束,术后,李大姐双手双脚运动功能都很正常。

  拨云见日后,李大姐丈夫看着重展笑颜的妻子,也特别开心和乐观——“手术已经成功了,现在要开心地去面对,慢慢恢复,都会好起来的,生活会更美好的。”

17.gif

  这是发生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真实案例。

18.jpg

19.jpg

视频来源:《我的白大褂·王牌科室》

出品: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卫健委

本视频拍摄已与患者签订许可同意书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