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共建: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布心路2019号 邮编:518020
粤ICP备15085268号-1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917号 网站标识码:4403000056
近期《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五次缔约方会议(COP—5)。会议通过了21项决定,其中一项“禁令”值得注意:到2025年,禁止所有“添加汞的化妆品”生产及进、出口,这意味着对直接接触人体皮肤、长期使用的化妆品,不再有可接受的汞阈值。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长沙一女子使用代谢霜美白导致汞中毒。据检测,其所使用的美容院销售的“三无”美白产品中,汞含量超标8000多倍。
作为一种神经毒素,汞可以在生物体内积累,很容易被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不仅会损害接触者的健康,也会影响怀孕者尚在发育中的胎儿,并且可以通过母乳跨代传播。
汞在职业人群中的接触也不容小觑,汞开采冶炼、仪表制造、陶瓷制造、氯碱化工等均可接触汞及其化合物。传统汞检测方法局限性较大,操作耗时耗力,简洁、快速、直观且准确识别汞的检测方法亟待创新。
近日,市职防院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低门槛、高通量的检测体系:“滴尿验汞”。这是一个汞中毒快速筛查体系,它是基于全细胞可视化生物传感平台,将汞浓度的信息转化为颜色信号被人眼识别。仅需几滴尿液,在生物传感体系中孵育数小时,超标的汞将诱导蓝紫色素的产生,让汞超标尿液“有色”,肉眼直读,无处遁形。
“滴尿验汞”的原理及流程
该体系可检测纳摩尔级别的汞暴露,低于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AGGIH)制订的职业性汞暴露的生物接触指数(BEI),媲美标准方法规定的原子吸收光谱法。“高”通量的特性可用于职业性汞作业人群的日常监测。“低”门槛的特性便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推广。
对付“汞中毒”,就是要“快刀斩乱麻”,越早发现越有利于治疗。为此,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低成本、高通量的人群汞暴露监测技术体系,就是为了及时快速揪出“元凶”,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从而保障市民健康和劳动者职业健康。
该项研究受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科研培育项目资助,由该院病理毒理所、理化检测所、放射卫生所科研团队共同完成。
相关成果以“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of human mercury exposure based on a low-cost naked eye-recognized biosensing platform”(基于低成本肉眼直读生物传感平台的人群汞暴露高通量筛选体系的建立)为题发表于最新一期的《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电子学》)。
滴尿验汞,用肉眼“挑出”汞超标患者,有望让职业性汞作业人群汞暴露的日常监测像尿常规一样,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