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星期

人体接触放射线一定会产生有害效应吗?

信息来源: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 发布日期:2024-07-11 17:20:2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物质的放射性是与地球同生共长的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98%地区的自然放射性本底为 2.4-7mSv,个别地方的自然辐射超过了10 mSv。低剂量的自然辐射,是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之一。根据科学家的测定,人类全年接受的放射性总量中,还有30%左右源于医源因素。现代放射性检查设备,除了增强 CT、X线造影等极个别的检查外,普通CT、PET和 PET/CT 单次检查的辐射吸收剂量一般只有5-8mSv。而心肌显像和全身骨扫描,只有 2-3 mSv。

  既然放射性是伴随生物生存进化的环境因素,生物体对低剂量的放射性有相当的耐受性也就很自然了。美国能源部2003年的一份专题研究报告认为,低剂量辐射,可能有助于通过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清除体内有损伤的病变细胞。此前也有科学家报道,少量核辐射可激活免疫系统,调动体内抗癌防线。他们认为,这种“少量”是指比公认程度高100倍以内的辐射。2007年美国《核医学杂志》报道,在巴尔的摩地区模拟一次2300 Ci/1.36 吨硝酸铵/煤油制造的“脏弹”核恐怖事件,结果造成 10mSv辐射的地区只有几个街区长、1个街区宽,放射性带来的伤亡率远比爆炸本身的伤亡率低。脏弹本身的危害,远不如其引起社会恐慌的危害大。有研究者估计,脏弹对受影响个体一生的风险,只不过与吸5包香烟的风险相似。这些数据,说明低剂量辐射的风险,远远低于人们一般所担心的程度。

  医用放射性技术是以检查疾病为目的,其早期发现疾病的能力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据国内外资料,CT可以帮助发现数毫米级的肺内、肾上腺等部位的肿物、造影可以协助查明血管疾病的部位和程度。医用诊断性放射技术是人类对付疾病重要而有价值的手段,人们在接受医用放射诊断时,自然也免不了受到放射线的作用,它们对人类的益处远远超出其可能的不良影响。但如果滥用或技术失误,使人员受到较多放射线的作用,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正确利用医用放射性技术造福人类,是医务工作者和政府主管部门应认真对待、科学管理的。

图片3.jpg

市职防院放射卫生所

范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