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公众参与 > 在线访谈 > 访谈回顾

回顾 | 市卫生健康委:打造一流健康城市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2-05-16 17:52 【字体: 视力保护色:

  5月11日,市委卫生工委委员、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创做客《民心桥》节目,围绕“建设一流健康城市和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加快实现‘病有良医’”这一话题,与听众朋友进行分享和交流。

16.jpg

122.jpg

  李创表示:未来深圳一定是医疗卫生高地,而且一定是国际化医疗中心。

  一、医疗资源不均衡如何破解?

  现状情况

  1.资源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时指出,40年来,深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10年的数据来看,我市医疗资源总量增加了近2倍,病床数从2010年的2.2万张增加到了2021年的6.4万张,卫生工作人员从2010年的6.7万人增加到了2021年的14万人。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5920家(含社康机构),其中医院156家,三级医院49家,三甲医院26家。

  2.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对市民的医疗需求和深圳城市发展定位来讲,深圳医疗资源存在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①总量不足。从全省、全国的数据来看,深圳的千人床位数、千人医生数都远远不足。目前深圳的千人床位数3.6张,全国平均水平6.4张,深圳的千人床位数全省排名第19位,千人医生数2.6名,低于全国平均2.9名。

  ②区域不平衡。“十三五”期间,原特区外床位数从2015年2.0万张提高到3.6万张(增长81.4%),坪山、龙华北部、龙岗平湖等区域医疗资源短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受人口增长过快影响,宝安区、龙华区人均医疗资源依然偏低,2021年末千人床位数分别为2.5张、1.7张。

  下一步工作安排

  加快88个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

  预计项目完工后,可增加床位6.2万张,深圳总床位数将增加到12.6万张。按照目前工程进度,预计2025年,深圳可新增病床2.0万张左右,千人床位数增加到4.8张;同时新增医生1.45万名,医生总数达到5.7万名,千人医生数3.0名。

  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

  目前在建的88个项目中,其中原特区外有57个,预计到2030年,原特区外地区千人床位数达到5.8张,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十四五”期间,市卫生健康委将加快推进沙井综合医院和宝安区儿童医院等区属在建医院项目,同时在宝安中西部规划一家市属三级综合医院、一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加快龙华区在建市属、区属项目,确保2025年底完成6000张床位任务。对于盐田、大鹏、深汕,市卫生健康委也在加快落实市属医院的布局。

  二、服务市民群众健康“最后一公里”能力如何再提升?

  市卫生健康委一方面通过发展社区健康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推动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化两种方式来服务市民群众健康“最后一公里”。

  发展完善社区健康服务

  社康机构是市民健康管理服务的基础平台,是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基层堡垒。目前全市有833家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每年承担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门诊量,和近2000万人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市委市政府已经将推动社康服务扩容提质作为“十四五”的重点工作,并纳入各区政府绩效考核。市人大也将加强社康机构建设与管理作为向市政府交办的重点提案。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提高社康机构设置标准。按照4500㎡以上、1400㎡以上、90㎡以上标准分别规划建设社区医院、社康中心、社康站,预留业务用房选址。

  推动社区医院建设。“十四五”期间,在全市规划建设28家社区医院,主要解决康复护理服务短板问题,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支撑。

  扩大社康机构网点。支持在学校、养老院、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工业园区等设置社康站,方便居民参加健康管理,享受社康优惠服务。

  增加社区医务人员数量。到2025年底,将万人全科医生数提高到1万名以上,实现千人全科医生5名以上,每1500-2000人有一个全科医生,支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

  加强基本装备配置。制定社康机构医疗设备配置清单,推动各区加强适宜装备配置。同时,推动智能健康装备进社康,包括可穿戴设备接入社康系统,提高健康检测、健康监测水平。

  增加药物供给。推动医院与社康机构药物配置一体化,采取预约取药、快递到家的方式,方便居民取药。

  推动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化

  目前,我市卫生健康信息化水平与群众医疗健康需求不匹配,存在数据孤岛、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下一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强化卫生健康信息化的统筹管理。包括统一数据编码标准,数据交换和共享规划,数据安全管理规范。

  加强核心数据中心建设。包括建设深圳电子处方中心、电子病历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等。

  完善卫生基础信息平台。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社区健康服务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卫生健康综合管理的基础平台。

  推动卫生健康信息化编码惠民应用。包括整合基层卫生健康服务APP,推动智慧医院、智慧社康等建设。比如,目前市卫生健康委推出的“社康通”微信小程序,现在有用户1400万,方便市民预约基本公共卫生、全科门诊、家庭病床等服务。

  三、围绕市民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有哪些新举措?

  我市整体医疗水平与北上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龙头医院不够强,重点学科不够多,与市民群众更高质量、更多层次的医疗健康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近几年深圳医疗进步水平在加快,去年市第三人民医院进入全国综合医院排行榜百强,在三级医院“国考”中,我市有8家医院进入百强,其中2家进入专科10强。通过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深圳引进了港大、中大、南医大,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医科院阜外医院、港中文等一批名校、名院来深圳合作举办公立医院,使深圳医疗卫生高地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同时,深圳的居民健康管理制度也不完善。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解决。

  系统提升专科诊疗服务水平

  首先解决好肿瘤、心血管、脑血管疾病防治问题。建好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争取将其建设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市大鹏医院,引进国家队,建设神经外科中心。其次根据市民疾病谱,推动市属医院建设市级医疗中心,明确专科强项,实现“院有强项、科有特色、技有专长”。重点提升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诊疗水平。

  康复护理服务体系

  依托市大鹏医院,建设康复医学中心,统筹推进社区医院、护理院、老年病医院等建设,提升康复护理服务水平。

  完善居民健康管理制度

  建立以社康机构为服务网底,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载体,医防融合、全专协同、上下联动的居民健康管理模式,实现健康监测、健康干预、健康评价闭环管理,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

  推动社会力量办医高质量发展

  支持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重点发展高水平专科诊所、专科医院。比如推动社会力量办眼科、口腔、中医、皮肤、医美、健康体检、健康管理等现代医疗服务业发展,创新名医诊疗中心运作模式。

  支持前海、河套地区医疗健康服务发展

  促进港澳医疗机构在前海集聚发展。促进港澳药械通扩大试点医院范围,支持本市医疗机构开展深圳牵头开展的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认证,以认证服务引领医疗服务新风尚,并与国际商业健康保险服务相结合。

  四、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流行,深圳如何筑牢市民健康坚实屏障?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爆发,市卫生健康委将始终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首要工作来抓。

  毫不放松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特别是做好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深人员、入境人员健康管理工作。抓好发热门诊、便民核酸点等哨点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紧盯疫情防控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环节,推动压实“四方责任”,持续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

  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主要是推动压实“四方责任”,持续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实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流市级疾控中心,加强区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以及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持续提升

  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九大能力

  主要是加强大规模核酸采样、大规模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队伍建设、大规模转运准备、集中隔离点储备、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专用隔离场所准备、方舱医院建设准备、抗原检测试剂储备、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九个方面的能力建设,做好万全的能力储备和工作准备。

统筹:《民心桥》融媒体工作室实习编辑:谢浩珺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