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党支部书记、主任、主任医师王立生,有着医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用精湛医术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还时刻谨记“人文关怀”服务理念,以仁爱之心铸就“医魂”。2021年,他获评深圳市“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
他对待每一位患者总是从患者角度出发
“肠胃好,才能吃嘛嘛香。”这是王立生对患者最美好的祝愿。深圳人生活节奏快、在外用餐的比例高、烟酒过度等问题,造成胃肠疾病患者逐年增加。
每周二和周四是王立生的普通门诊坐诊日。一天下来,王立生常常要一直坐诊到下午五点,才有空稍作休息。
他不仅用精湛医术挽救患者的生命,还时刻谨记“人文关怀”服务理念。早上7点上班,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病区查房,一天下来至少要看望4次。
病房内,他对待每一位患者的问、诊、查,询问病情总是从患者角度出发,而非从医学角度。面对家属的急躁和焦虑,他都能悉心化解,让他们吃下定心丸。
当碰到老年患者时,他往往会搬个凳子靠近床边坐着,俯下身子仔细询问病史和症状。
王立生坦言:“能让患者觉得可以信赖,是对我做为医生最好的一个评价。”他始终坚守党员的初心,牢记为民服务的信念,从细节处体现人文关怀。
坚持对国际上的新技术进行追踪和琢磨
2016年,王立生接诊—位患有乙肝肝硬化的病患,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情况十分紧急。如果是在过去医疗技术还不成熟时,可能医生连麻醉都无法实施,患者就会因大出血而死亡。
幸运的是,王立生带领团队为患者实施了食管静脉尼龙圈套扎术,将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内镜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和早期大肠癌;内镜肿物挖除术治疗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粘膜下肿物……这些新技术的开展,源于王立生爱钻研、爱琢磨的劲儿。
从博士毕业至今,他有个生活习惯,那就是每天固定花一个小时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献。只要国际上有新技术,他都会进行追踪和琢磨,寻求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长期以来,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科学研究。通过孜孜不倦的探索,最终屡结硕果。他先后获得国家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累计发表论文62篇,SCI 23篇,并多次获省市的科技进步奖及青年科技奖。
他带领团队把消化内科创建成为创建成为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医学特色专科。
曾获“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回首1998年,王立生从南方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留在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
2000年的一次偶然机遇,让他毅然选择前来深圳,成为深圳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他扎根深圳市人民医院,一干就是20多年。
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心为群众服务。每当科室有疑难杂症患者、危急重患者需要他时,无论是深夜还是休息日,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回医院加班。
当治愈康复的患者向他表达感谢时,他回复说:“你能来到我这里,我又能够帮到你,这是让我感到很幸福的一件事。”
作为一名党员,他一心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甘于奉献,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他曾荣获“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深圳市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能手”“2020年深圳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抗疫勇士”“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等荣誉称号。
来源:市委卫生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