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紧,任务重,早一点确定病例就能更好地对抗疫情。”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委员、第九党支部书记、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梅树江,长期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后带领团队成功处置了霍乱、人感染禽流感、疟疾、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疫情,以及参与食物中毒、水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置,及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被称为医学界“福尔摩斯”,有效保护了市民健康。
他曾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深圳市科技进步奖社会公益类一等奖”等荣誉。2021年,他获评“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与时间赛跑,找准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传播轨迹
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调查处置工作最关键的一环。
“疫情发生后,我们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迅速抵达现场,进行分析判断,迅速找到密切接触者和次密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为疫情防控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梅树江表示。
在今年的“5·21”疫情和“6·14”疫情中,深圳首次与新冠病毒Alpha变异株和Delta变异株正面交锋。
面对更狡猾的变异株,梅树江带领团队一起全力奋战,丝毫不敢松懈。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每天工作至凌晨,通宵奋战也是常态。
梅树江分析说:“有效控制疫情,就需要更加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抽丝剥茧,不能错过蛛丝马迹,及早确定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者并进行集中隔离观察,确定防控区域和防控单元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防止疫情外溢。”
带队登船,调查处置国内首起邮轮发热“疑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梅树江带领团队负责开展新冠肺炎病例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随访工作。
正是这个团队连续30多个小时的奋战,发现了广东省首例输入性病例。
2020年1月26日,载有414名湖北籍旅客的游轮“歌诗达·威尼斯号”自越南返深,船上有人出现发热症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梅树江带队上船进行调查处置。
“当天,我和同事们登上游轮,对在船上出现发热的旅客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采集鼻咽拭子样本,随后立即将样本送至市疾控中心和南山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结果送检样本检测均为阴性,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梅树江回忆说。
那天,夜黑雨大风急,引航船在黑暗的海面上下颠簸了2个多小时,有人吐了一路。
在登船时,队员只有5分钟时间从拖船直接跳上邮轮,失足坠海的风险很大。对于这些危险,梅树江从来不说。
“作为疾控人,肩上承担的就是守护市民健康的使命,这也是公卫人的神圣责任。作为党员,在疫情来临时我们一定要冲锋在前,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工作。”梅树江说。
创新工作方法,建立每日重点案例会商机制
在工作中,梅树江主动创新工作方法和模式,通过设立驻定点医院现场调查组,建立每日重点案例会商机制,加强培训指导,在全省2次流行病学调查评估中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他作为专家组成员,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出台《广东省新冠肺炎出院患者核酸复检阳性人员健康管理专家共识》,对科学防控疫情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他主持广东省、深圳市多项科研课题,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第九党支部)建成深圳市传染病防控重点学科,先后荣获“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状”“深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来源:市委卫生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