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深圳 > 2017年深圳卫生健康十大杰出护士
早上5点半,天刚蒙蒙亮,老张就起来了,洗漱完毕后,就背着双肩包从南山出发,他要在7点前赶到约定地点。
老张身高1米78,健谈开朗,笑容满面,神似周恩来,完全不能看出66岁了。
这天是他去见“老朋友”的日子。这个约定他已经遵守了4年,隔天一次,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逢年过节,一天都不落下。
4年前的老张可不是这样。
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个时候,瘦到脱相、走路都困难。”
2014年5月,老张略微有些浮肿,莫不是退休后长胖了?在发觉自己精神状态也大不如从前后,他去了医院检查,当病单上“尿毒症”白纸黑字摆在他面前,他才意识到了现实的残酷。
于是他决定回到新疆——生他养他的地方放松身心。老张说,“不愿相信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人在绝望的时候会剑走偏锋,那段时间尝试了很多中药偏方。”然而,情况并没有好转,甚至更糟:贫血值4.5,远远低于正常值12。
这给了老张当头一棒!他无法接受,想要逃避,但他不能逃。
还有那么多关心牵挂他的家人。“家里人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他们愿意付出所有,也不愿失去亲人。”
由于医保还在深圳,无奈之下,5月30日,他又返回深圳。连日的奔波加上长时间的心理压力,老张晕倒在机场,他被紧急送入了医院。
在这里,他遇到了此后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群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透室的医护人员。
“不要去怪自己运气不好,少想一些痛苦的事情。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打开一扇窗,我很庆幸,遇到了小慧姐她们。”说这话时,老张眼角有些湿润。
老张口中的小慧姐,就是她——
“老张,最近这段时间气色可以喔。加油啊,血压、水分都控制得不错。”“小慧姐”边熟络地和老张聊着,边仔细核对机器和管路,眼睛顺着血流方向依次核对,手也顺管路检查。
老张从开始做透析起,董小慧就是他的“责任”护士,为他加油打气,帮助他尽快适应透析生活,给他制定科学饮食,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锻炼。如今,老张的生活也在慢慢恢复正常。4年下来,他们成为了可以互相信任的朋友。
“叫她小慧姐是因为她的江湖地位!我比她年纪大多了,别的护士、病友都这么叫她,我私底下也跟着大家叫她小慧姐。”老张打趣道。
“不止是这边的病友们这么叫,前两天,跟去年援疆救治过的一个维吾尔族老伯联系,他也是这么称呼我,有种亲切感。”援疆结束后,董小慧还和喀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保持联络,“人走了,情还在,技术和理念都应该留给他们。”
今年5月11日,这位和病友打成一片的“小慧姐”当选“2017年度深圳市卫生健康十大杰出护士”。
“你好啊,小慧姐。”
“你好你好,妈妈今天状态还行吧?”
和老张一样“驻扎”在这里4年的黄女士,这天又陪着老母亲来医院透析了。
黄女士也和小慧姐不仅成为了朋友,更是彼此强劲的“亲友团”。“小慧姐很细心、很温和,我妈有糖尿病,血管不好,开始针不好打,多亏有像她这样的高手。她对我们很耐心,我们也都很感激她。她会在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极致,让每个人都觉得很舒服。”在4个小时的等待中,黄女士会经常和小慧姐聊聊天,董小慧也会给她一些护理上的方法和建议。
“今年512护士节‘最美护士评选’,都是她们在发动病友团为我投票,我一开始都不知道这事情,后来得知大家都在为我点赞,心里特别感动,很暖心,我们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小慧姐说,看着这些温暖的病友,就希望把自己最专业的一面给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力去照顾他们。
血液透析,就像家里的滤水器一样,将身体里的血抽出,流经过滤器滤出血液内毒素后再流回身体,以此代替肾功能工作达到人体排毒效果。
他们把透析开始叫“上机”,结束叫“下机”,就像上班下班一样。不同的是,每周定期3次,每次4个小时,雷打不动,晚一天都有可能全身肿得不像样。
4个小时很难熬,他们中的人最长已经坚持了15年以上,消磨时间的方式是睡一觉,或是找病友聊天,或者看看手机,看着天花板发呆。
“出入这里的,都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人。等待‘上机’等待‘下机’,控制体重,控制水分......就是他们的日常。孤独、无助、痛苦,在所难免,有时候别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坚持下去的勇气。”董小慧希望自己不辜负病友们和他们家人的信任,也对得起自己的心。
靠温柔和耐心就可以得人心?当然不是!她还有过硬的真本事。
2017年3月,一天中的第一波“上机”刚刚开始,“嗡嗡”的机器声让人昏昏欲睡,殷红的血液在管路中循环流转。
在血透病区,成排的病床上“座无缺席”,有六七十岁老人,有三四十岁的壮年,还有二十来岁的青年,他们大部分手臂都布满了针扎过后留下的点,有的肿起一个个肉球;还有很多因体内毒素未排尽,手臂脚上出现很多黑斑,严重的甚至是双脚发黑发干。
“啊啊啊!我要起来!”一名1米8左右身穿绿色衬衣的男子突然站起来大叫,用力扯下手上的体外内瘘针,甩手就往外走,顿时,地上就满是染血的脚印。
值班护士让他躺回病床,可他完全听不见去。他双手挥舞着凳子,站在透析室内,不让人靠近。
这可太危险了!绿衣男子内瘘穿刺处的血不断往外流,失血过多是会要人命的!
“你不要冲动,这样做很危险!”突然一个身影冲了过去,试图分散绿衣男子的注意力。此时迅速赶来的保安很快控制住了绿衣男子,这个小身板立刻给患者做内瘘口的压迫止血,同时进行应急对症抢救。
这名“冲动”往外冲的护士就是董小慧,“当时什么都来不及想,只想快点给他止住血。想想也有些后怕,即使知道他是个乙肝患者,但当时的情形,顾不了那么多,患者间歇性精神障碍发作,担心他会失血休克,也担心他会伤及其他患者。”
“很多来这里的病人,看起来跟常人并无两样,走下病床依旧是一个意气风发的职场女性或是成功男士。很多情况我们都没办法预判。”在每天都需要与血打交道的工作中,强大的心理素质、娴熟的护理技巧和临危不乱的应急应变能力是必备条件,这些,她都在一点一滴中做到了。
董小慧说,她始终告诫自己要不忘初心,“久病成医,希望帮助他们提升自我的管理能力,让生命更有希望,让生活更有质量。”
深圳市卫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