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深圳 > 2017年深圳卫生健康十大杰出护士
一个周二的早上,黑云压城,一场“红色预警”的暴雨即将席卷深圳。对孩子来说,这是再爽不过的事情——全市中小学生停课!
但小学二年级的峥峥欢喜之中又略带一丝沮丧,一放假在家,她就要独自面对一个人生的重大哲学命题: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早已过了中午的饭点,峥峥饿得前胸贴后背……
忽然,她眼前一亮,看到了妈妈晾晒在窗台上还没来得及收的虾米。
顾不上那么多,她冲过去抓起“救命虾”就往嘴里塞......
不久之后,恶心呕吐,肚子痛,未经清洗而直接入口的虾米让她“出事”了。
她只得拨打电话求救,好在及时被送到医院……
在医院里,她终于见到了妈妈,这一天,她终于有了妈妈的陪伴,医生爸爸也抽空赶来了。
她的妈妈是谁?
与很多医生护士同事一样,苟秋军和丈夫对家庭始终有一丝愧疚,24年的护理职业生涯里,她大部分是在日夜倒班中度过,与孩子的相处,就是漫画中的既视感。
但正是这样的牺牲与辛酸
换来了患者们的幸福和圆满
这位带娃“不周”的护士妈妈
刚刚获得了
2017年度深圳市卫生健康十大杰出护士
“医生护士,救救我的孩子!”一位塔吉克族妈妈抱着几个月大的婴儿,边跑边焦急地大喊。怀里的孩子脸色发紫,嘴里吐着白沫,情况危急。
8年前的一天,正在新疆塔县人民医院支援的苟秋军,遇到了这一幕。
她大吃一惊,立即对孩子进行专业的急救,拍背、清理呼吸道,为孩子清洗身上的脏污。
“多亏了深圳来的护士,抢救及时!”孩子并没有大碍,这家人特意对苟秋军表达了谢意。
接下来,苟秋军又向塔吉克族妈妈“唠叨”了一些正确喂养小孩的注意事项。“当地条件有限,加上父母科学喂养孩子的知识不足,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伤害,所以我们在治病救人,给当地居民带来先进护理技术的同时,还要给他们正确的科普指引。”
利落干练的短发,真诚的笑容,举手投足间尽显活泼开朗,她视患者为亲人,像家人般悉心照料,短短半年的援疆,她却收获了一生的真挚之情,当地群众还送了她一个塔吉克名字——古力,意为花儿。
2010年8月,深圳招募第二批援疆医疗队的队员,苟秋军主动报名,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援疆之旅。她要前往新疆海拔最高的医院———塔县人民医院做护士。
要问在新疆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苟秋军毫不犹豫地说:“刚下车收到的‘见面礼’。”
迎接她的是平均3500米的海拔,零下20摄氏度的寒冷干燥,以及头痛、拉肚子等一系列高原反应,走路步子迈得快点都会胸闷……这份“礼物”导致她连续多天晚上无法入睡。
“硬着头皮都要上!”从每日护理查房到护理操作演示、业务学习,从疑难重症患者的护理到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到处都有她的身影;她将深圳先进的护理技术和经验,手把手教会当地护理人员;每次组织去当地的巡回医疗活动,她从不缺席,量血压、测血糖、讲解基础保健知识……
“180个日日夜夜,其实最不舍的是心底里那份情。”苟秋军说。2011年初,她回到了深圳,到现在,她与当地医护人员的互动没有断绝过,仍保持着密切联系,两三句简短的问候,几句业务上的沟通,她都开心不已,“希望这份真挚的感情,永远持续下去。”
在24年的护理工作中,苟秋军有8年的时光是在呼吸消化内科度过的。龙岗区二院的呼吸消化内科与其他医院有所不同,这里经常是呼吸危重患者的集中地,这类患者往往需要连续严密的监护和护理。
70多岁的徐阿姨因肺气肿,成了呼吸消化内科的“老病号”。
最开始入院时,徐阿姨对苟秋军的护理工作是怀疑的,但第二次住院时,她开始赞不绝口,后来,她指定要让苟秋军来护理。她们已经成了“忘年交”,“平时有啥不懂,我常常在微信上问,苟护士长很热心,和我家里人都是朋友。”
前段时间,徐阿姨家中的无创呼吸机连续几次出现了问题,她提着无创呼吸机直接上医院来找她。
“无创呼吸机的佩戴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病人一般都会有排斥心理,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慢慢调整。这很考验护士的佩戴技术和手法,更需要护士有足够的耐心。”苟秋军说。
呼吸消化内科集聚着各种传染病的患者,如肺结核、艾滋病、H 7N 9、埃博拉疑似病例等。护理时,如果被患者的体液溅到身上、脸上、眼睛等,有可能被传染。
有一次,有个肺结核的患者大量咯血,需要立即进行吸痰抢救。情况紧急,苟秋军连口罩都来不及戴,就冲了上去。她笑笑说,当时只想着抢救患者,根本顾及不了感染风险。
如今,她到了体检科,依然是最忙碌的人之一。她身兼“数职”,成了“万能替补”,只要体检科哪个岗位有需求,她的身影一定会出现。有时,一些体检者面对体检科大大小小的科室有些不知所措,她就会主动上前,认真倾听体检者的需求,做好指引工作。
“只是希望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力,帮助更多的人。”她说。
深圳卫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