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健康深圳 > 2017年深圳卫生健康十大杰出护士

射手座病人犯二,病房乱成一锅粥!护长一怒整出一堆“黑科技”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18-06-13 15:5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在深圳有位护士长实在看不下去了!

  她一摔房门,躲进房间里捣腾了一番

  再出来时,手里已经多了一个“智能输液神器”

  从此,病房天下太平,一片安乐祥和

  这个“神奇”的护长就是

5月12日

她当选

2017年度深圳市卫生健康十大杰出护士

  从科技“傻白甜”到扛起医院护理智能化的大旗

  这位入行19年的护理大姐

  转身当起了“产品经理”

  2016年前的孙咏梅,是一个对科技、互联网毫无概念的“小白”。

  2016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开始医疗护理智能化的探索和尝试,脊柱外科被列为试点科室,孙咏梅一下子成了医院智能信息组的“主力”。

  可是,各种IT术语对她来说,简直是“天书”!

  “现行的版本是什么?”

  “你们的机器是几代的?用什么软件?”

  “把你的地址给我吧!”

  ……

  程序猿口中最常见的问题,都成了她脑袋上的“圈圈”:“啥?你们在说啥?”

  幸好她懂护理!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患者和护士一直抱怨的“输液狂按铃”问题。

  “病房铃声此起彼伏,护士被铃声催着跑,患者抱怨护士来得慢,护士跑‘瘫’了,病房像是闹市区。”

  细分铃声需求后,孙咏梅发现,有6成铃声是和输液有关!

  怎么办?孙咏梅提要求,团队和技术人员不停碰撞火花,第一个火花——智能输液系统就出炉了。

  从此,病区每个输液瓶上方,都装了个“小秤”一样的感应器,当液体少于规定最少量时,“小秤”就会向护士站和护士随身携带的PDA发出警报,提醒换液,护士站的输液监控器上也会实时显示患者的输液情况。

  不管是哪个星座的患者,都不用按铃急call护士来换瓶了。

  现在,减少了60%的输液铃声,病房安静得像个小花园,有铃声响起时,护士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精准把握患者病情变化。

  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智能系统迅速成了医院的“爆款”,很多科室都抢着说:“我们也要!”

  同样成为“爆款”的还有智能护理风险系统。病人入院时,护士对其进行评估,按照色块对病人的护理风险进行分级,一目了然,陪护、家属再也不会蒙查查,护士也不需要一遍一遍地解释护理重点。

  “我就想倒着走!”在脊柱外科,老年病友张奶奶不听护士劝阻,正在病房里倒着走,“你看我,走得多好!”

  一旁的护士捏着冷汗,张奶奶属于跌倒风险很高的患者,万一摔倒,后果不堪设想。

  “快找护士长过来!”

  孙咏梅一到,却没有劝张奶奶停止运动,而是笑着说:“阿姨,我最喜欢你这种主动积极锻炼的人,你做几个康复训练的动作让我看看标准不!”张奶奶做了几个动作,孙咏梅一步一步分解动作,分析起危险性来“一套一套”的。

  这下,张奶奶终于不“任性”了,躺回到床上说:“你讲得很专业,我谁都不服,就服你!”

  1999年入行做护士之前,孙咏梅是教师,正因这个经历,她有了一套“搞定”老顽童的法宝。

  有老人不愿意做肺部锻炼,她循循善诱说:“你今天吹不起来,没关系,明天再吹,我相信你明天就能吹起来。”在她“监督”下,老人在两周之内吹起所有气球。

  但有一种老顽童,不管怎样“连哄带骗”都搞不定,他们觉得自己很行,总会趁人不注意,偷偷下个床,暗自上个厕所……结果,摔成更严重的骨折!

  但现在没那么容易了!

  一天夜里,在北大深圳医院脊柱外科病床,80多岁的老陈被尿意捣腾醒了,虽被告知不能下床走路,但老陈自认“硬朗结实”。他偷偷爬下床,蹭了两步,手掌贴着墙慢慢挪。

  正当他以为成功“越狱”时,一个护士的声音在脑后响起:“陈伯,你要上厕所吗?”

  陈伯不知道,床底下一个有感应作用的黑科技“出卖”了他。孙咏梅团队找来了以色列的黑科技,专治各种“老顽童”,只要病人离开病床,感应板立即能感受到,并将信息传送到护士站。

  有自杀倾向或者不适合下床跑的病人,入院的时候还会被戴上智能腕带,只要他们走出限定区域,护士马上就知道了!

  如今,孙咏梅被笑称为医院里的“产品经理”,在护理智能化过程中,成为医护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桥梁。

  一个个高效智能的“黑科技”在他们手中被捣鼓出来,将护士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患者也感到更安全。

  但刚开始,这条路尽是磕磕碰碰。各个智能系统之间,要么“互不搭理,要么“相互打架”,患者投诉蜂拥而至,护士也委屈。

  为防止电脑系统崩溃后的混乱,孙咏梅和团队需要备好应急预案,所有工作都需要双向进行,这一过程费心费力,堪称“产品经理”的黑暗时期。

  现在,“产品经理”孙咏梅每到一处,都会特别留意各种智能化的东西,就连逛超市看到商品扫码,都会想到要给药品添加“二维码”身份信息,让药品使用的全过程形成“闭环”。

  为啥这么拼?

  “有一天,我也会躺在这里,我希望能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而我曾为智能化环境出过一分力。”孙咏梅微笑着说。

资料来源:深圳商报(记者 郑健阳)

附件下载

13.jpg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