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深圳 > 首届深圳杰出青年医生评选
在深圳,就有这么一位年轻的儿科医生选择了坚定地“逆行”。
而且,他用“极致的勤奋”,把这条逆向的路走得很顺。
他年仅34岁就在全国闯出了名堂,当上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的副主委。
他还开始带学生,编教材,用实际行动,一点一滴地融解“儿科荒”。
他叫曾洪武,是深圳市儿童医院放射科的副主任医师,汕头大学医学院儿科临床学院副院长。
他是80后,今年才37岁,一张娃娃脸,常被学生们调侃“像红苹果一样”。
5月3日,他当选深圳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医生”。
他在评选现场的TED演讲,揭开了“逆成长”的秘密。
大家好,我是青年医生曾洪武。
非常荣幸能站在这个舞台上,回望11年的从医之路,多少辛酸汗水,多少不眠之夜,都凝聚在今天的舞台上。
热爱学习是成为优秀医师的基石,只有热爱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深入钻研。热爱不是一时兴致来潮,而持之以恒。热爱学习是能被感知,还会传递下去。
讲讲我的故事。有一晚我与孩子她妈9:40还在聊天,女儿走过来说:爸爸妈妈,都过9点半了,你们还在吹牛,还不去学习。我的脸蛋,一下子红得像苹果一样。
女儿的班主任发了一条朋友圈,讲到甜言密语的使用,说爸爸追妈妈时会讲甜言蜜语,我女儿立刻举手,大声说:“我爸爸妈妈就不是因为甜言蜜语结婚的,他俩是因为都热爱学习才结婚的”。
勤奋是医生工作的常态,勤奋到极致是成为优秀医生加速器,怎么衡量呢?
我刚到美国访学时,Yonker教授告诉我,要用2-3倍的努力,才能赢得美国医生的尊重。
从此,我开始了一段残酷而不堪回首的岁月,几乎每晚都是12点后,才背着重重的大书包走1公里回到宿舍,第二天早上一定在7:45点前回科室,风雪无阻。
之后,美国导师让我带一个美国本科生Allision做假期研究项目,结果成功拿到了大学的一等奖。
2017年,Allision本科毕业了,要申请读医学院。美国医学联盟为此向我发来邀请信,请我给她写推荐信。这对于一个中国医生来说,是一份难得的殊荣,也是一份骄傲。
这些都是过去的状态,现在又是如何呢?
看看这张小标签,这就是我的日常,看看这个几天前的微信对话框,凌晨4点半,当你还在与星星对话,我已经起床工作了。
在专业领域,如果你坚持10年,每天研究3小时,10年就是1万小时,你就能成为这领域的大家。现实中有不少超级学霸,在成长过程却频频遇到挫折,原因之一,是漏了一样重要的东西:回馈。
刷微信时经常看到“感恩”,我觉得用“回馈”这个词更好,因为回馈不仅要有感恩的心,更应该有回报社会责任感和行动。
院长让我们分管对外交流,有的同学要出国学习,我一有机会就会找他们分享经验,向他们传递我在美国获得成长的三个关键词:诚信、勤奋、礼貌。
每年新招的规培学员入院的时候,在朦胧状态,对中美规培的差别一定很好奇,只有放眼世界,看到差距,才知前进的方向,才有努力的动力。
2017我们的儿科临床学院首次招生,30名非常优秀的学生超过一本线71.9分,我深知责任之重大。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对这批学生是高标准严要求,要求他们在完成临床工作后,每天要汇报学习的状况,每天要听、读英文至少40分钟。
记得去年招来一位研究生,他面试的时候几乎是哑巴英语,经过10个月的高强度训练,他的口语现在已经非常地道,有时候就像native speaker,以520分的高分通过了英语六级。
在医生的成长路上,不仅要自己优秀,还要有宽广的胸襟,帮助身边的人比自己更优秀。
有付出的情操才有心灵的回报。这就是我成长的秘密。
最后用一副对联与大家共勉。这是李嘉诚先生挂在办公室的唯一一副对联:
发上等愿 结中等缘 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 寻平处住 向宽处行
出门是“学霸”
中华放射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7年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学15个月
2012年获北美放射学会(RSNA)种子研究基金
入选“下一代全明星放射学者”
关门成“书匠”
参编国家“十三五”研究生规划教材(人卫出版)
主编国家“十三五”系列图书《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儿科分册》(人卫版)
承担/参与国家级、省市级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通讯作者1篇,中文论文6篇
有曾洪武这样的
青年医生们在脚踏实地
中国儿科不“荒”
深圳家长不“慌”
资料来源:共青团深圳市委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