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星期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深圳市急救中心 > 机构概况 > 中心简介

深圳市急救中心简介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13 15:27:03

  深圳市急救中心,1993年开始筹建,1997年11月4日正式运行,是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下属正处级事业单位。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和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与支持下,紧随深圳城市改革开放步伐,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砥砺前行,铸就以“及时有效的社会急救、快速响应的院前急救、联动畅顺的院内急救”而引领全国的医疗急救“深圳模式”。

  中心内设办公室、院前急救科、120调度科、培训科、业务科、急救信息研究室、网络车辆管理室、医疗转运队等8个科室,负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深圳院前急救工作的规范、质量监控考核标准和有关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在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全市各类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急救的指挥、120调度和后勤保障;为国际、国内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及上级指派的其他相关任务承担部分院前医疗急救保障任务;对公安、消防等应急联动机构人员和社会公众进行急救知识普及、宣传和初级急救技能培训以及定期对急救人员进行急救业务培训和考核;开展急救医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负责全市院前急救车辆及驾驶员管理与培训,负责规划公众场所AED安装配置以及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创新研究等工作。

  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深圳120从最开始2部电话起步,发展至今,已构建由77家急救网络单位、118个急救站组成的120医疗急救体系,由9家航空救援网络医院和1家签约航空公司组成的空中紧急救援体系,由深圳市急救中心、深圳市海事局和2家海上救援网络医院组成的海上搜救救援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广覆盖、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及时高效的海、陆、空三维急救服务体系,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日常急救任务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任务。

  锐意创新潮头立,百舸争流敢为先。多年来,深圳市急救中心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倡导全民参与急救理念,在多项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创下多个全国“领先”:2013年,率先实施“以奖代补”绩效机制,对120急救网络单位院前急救工作进行补助,有效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积极性和人才队伍稳定性;2014年,联合深圳市交警局创全国之先河启用“救护车无忧避让系统”,让“闻笛而动”的良好氛围成为深圳文明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2017年,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启动“公众电除颤计划”,开始在人流密集的公众场所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英文简称),并按机器与人1:10比例为配备AED的公众场所培训初级救护员;2018年10月1日深圳《深圳经济特区急救条例》正式实施,将公共场所配置AED、公众急救培训纳入院前医疗急救布局规划中,并创新性提出“现场紧急救护免责”给予施救者最切实的法律保障;2020年,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唯一委托起草单位,深圳市急救中心编写的《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公开印发,开始在全国试行;2021年,深圳市急救中心作为医政医管局两家委托单位之一,负责编写《社会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课程》;2023年4月,深圳市急救中心编制的《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建设与管理规范》《公众急救培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指南》深圳地方标准,先后获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截至2025年7月31日,深圳公众场所的AED总量已达4万多台,助力成功救治159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仅7岁。

  2023年6月27日,深圳市急救中心正式搬入全新的深圳市急救血液信息三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楼。2025年5月,深圳市急救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120指挥调度系统核心数据异地热迁移,分阶段完成120调度指挥新旧系统切换。该系统试运行一个月后,10秒接听率达98.58%。

  铭记初心担使命,砥砺奋进新征程。接下来,深圳市急救中心将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不断优化、链接、整合全市各类急救资源,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院前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更好更快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急救医疗服务需求,努力为生命护航,为建设健康深圳、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