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微资讯

先行示范区三年,深圳卫生健康系统持续提升民生幸福获得感!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2-08-19 15:24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1.jpg

  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年来,市卫生健康委始终把加快实现“病有良医”、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作为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生动实践,坚决扛起主体责任,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打造一流健康城市和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全力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率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和创新构建“两融合、一协同”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上榜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荐深圳创新举措的五大领域47条经验。

  “深化医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和“打造跨境医疗健康服务创新发展新高地”,分别入选2021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名单和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1

持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不断筑牢超大型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2.jpg

  颁布实施疫后全国首部地方公共卫生应急法规、全国首部地方健康条例,从建制度、树权威、强监管、强保障四个方面,全面系统规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全链条工作。

  高标准实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流调溯源、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医疗救治、急救转运等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置“九大能力”。全市二、三级医院传染病防控救治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基本具备1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的能力。


2

稳步推进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全面落地

  推动“港澳药械通”实质运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为“港澳药械通”首家指定试点医院。

3.jpg

  创新医院评审国际化路径。对标国际通行规则,融合国内评审实践,开展我国“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国际转化,编制《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获国际医疗质量协会(ISQua)认证。

  开展医学人才联合培养。一批深港医学教育项目加快落地,2021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正式成立,首批31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正式入读。

  借鉴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获国内认可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联合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立“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在临床肿瘤、综合妇产等5个专科开展试点。

3

打造一流健康城市和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

加快实现“病有良医”

  制定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构建“顶天立地”新体系。以市属医院为主体设置市级医疗中心,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水平,推动医教研协调发展。以区属综合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其所属社区医院、社康机构组建基层医疗集团,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重心下移。

  加快高水平医院建设。加快高水平医院建设。大力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两个“国家队”和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一批高水平医学院校来深办医办院,累计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304个。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三甲医院倍增计划,7家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行列;2019—2021年新增三甲医院7家,总数达到25家。新增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总数达到16个。

4.png

医院ASTEM综合榜单,市三院位于全国第80位

  不断增强高水平医教研平台支撑。全面启动全新机制医学科学院筹建,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注册成立,市政府正式印发《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医学科学院管理办法、机构章程、资金管理等制度框架加快搭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分中心、国家中医肝病区域诊疗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医学科研平台在深圳布局。


4

更高水平的健康深圳深入推进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服务体系,启动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建设,新增普惠性托育机构30家,试点建设托幼一体化普惠性幼儿园30所。

5.png

  着力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推动中小学校与社康中心建立卫生对口协作,持续开展二年级小学生免费窝沟封闭、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项目、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免费筛查等民生实事。

  将慢性病防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重大慢性病“防管治”闭环,实施5种重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

  成功创建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首批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1个。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3年来

我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干笃行

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2020年3月,《深圳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 年)》印发。

  2.2020年8月,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通过《深圳经济特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2020年8月,市委编委批复“同意设立深圳医学科学院(筹)”,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各项筹备及项目推进工作。

  4.2020年12月,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注册成立。

  5.2021年3月,市人民政府印发《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

  6.2021年4月,“港澳药械通”首药首械运抵港大深圳医院。

  7.2021年7月,“率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和“创新构建两融合一协同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入选国家发改委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

  8.2021年9月,成立深圳市托育服务协会。

  9.2021年10月,第一家探索“医育结合”的托育机构深圳市宝安区善育托育园通过备案,开启医疗机构提供托育服务的模式。

  10.2022年1月,“打造跨境医疗健康服务创新发展新高地”上榜国务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11.2022年2月,《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通过国际医疗质量协会(ISQua)认证

  12.2022年5月,深圳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成立。

  13.2022年5月,“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获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突出贡献奖”表彰。

  14.2022年6月,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

  15.2022年8月,30家具有示范效应的街道普惠性托育机构名单公布。

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